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含油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下污泥的热重曲线和微分热重曲线.采用微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确定污泥热解机理方程,并求出反应动力学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热解阶段分为200~450 ℃和450~900 ℃;升温速率对污泥热解影响不明显,升温速率不同时,每个阶段活化能变化不大,热解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小于第一阶段的活化能;污泥的干燥程度对热解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含油污泥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含油污泥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参数下污泥的热重曲线和微分热重曲线。采用微分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确定污泥热解机理方程,并求出反应动力学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污泥的有机物热解阶段分为200-450℃和450-900℃;升温速率对污泥热解影响不明显,升温速率不同时,每个阶段活化能变化不大,热解第二阶段的活化能小于第一阶段的活化能;污泥的干燥程度对热解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德国耐驰公司STA 409pc热重分析仪,对3个不同粒径的污泥颗粒(d≤0.25mm,0.25mm0.83mm)以升温速率20℃/min在纯氮和空气气氛中进行实验,并对污泥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对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ATLAB 7.11.0(R2010b)中的surface fitting tool进行平面拟合的方法计算了相关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污泥的热解可以分为3个阶段:水析出阶段(100~180℃)、挥发份热解阶段(205~550℃)和部分难挥发有机物与无机物的降解阶段(550~900℃).而污泥的燃烧可以分为4个阶段:水析出阶段(100~180℃)、挥发份的燃烧阶段(180~475℃)、碳燃烧阶段(475~595℃)和无机盐分解阶段(595~900℃).不同粒径下污泥热解第2阶段活化能约为48kJ/mol,反应级数为1.5~1.8.燃烧第2阶段的活化能约为33kJ/mol,反应级数为1.1~1.8.燃烧第3阶段活化能约为176kJ/mol,反应级数为1.1~1.2.  相似文献   

4.
香港城市污泥热解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香港城市污水污泥的热解特性,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对2个污水处理厂的干污泥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样品量、样品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热解的影响,建立了热解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干污泥的热解失重过程可分为2~3个阶段,在中低温段挥发分析出较多,热解反应剧烈;样品粒径在63~800μm内,颗粒粒径对污泥的热解影响不明显.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特征温度呈升高的趋势;污泥热解的反应级数在1~2之间,整体平均活化能约60~72 kJ·mol-1.模拟计算表明线性叠加模型能够较准确描述香港城市污泥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5.
糠醛渣与稻壳共热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糠醛渣和稻壳的共热解的热重分析表明,其主要热解温度区间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热解机理;共热解不是两种生物质单独热解贡献的简单叠加。通过对5℃/min,20℃/min.50℃/min和80℃/min的升温速率及不同粒径下的失重分析对比表明:升温速率和粒径大小对共热解均有影响,随着升温速率和粒径的增大,糠醛渣热解的初始温度增高,热解向高温侧移动。在热解反应活跃区间建立了与糠醛渣和稻壳共热解特性相适应的分段分级热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热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PVC的热失重和热解动力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热重法对PVC树脂的热解研究表明,热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250~350℃为第一失重阶段、350~400℃为稳定阶段、400~550℃为第二失重阶段;升温速率对热解有较显著的影响,随升温速率的增加,Tb、Tf和Tm随之提高,但各阶段的失重率并不改变;气氛对热解有重要的影响,在含氧气氛中总失重约为100%,而氢气中的总失重最低。热解动力学研究表明,PVC的热解为一级反应过程,3个阶段的热解活化能受气氛影响稍有差异,分别为170~200kJ/mol、10~20kJ/mol和50~80kJ/mol,各阶段活化能的较大幅度变化说明各阶段热解反应机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7.
干燥污泥与含水污泥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初步探寻含水污泥的热解动力学机理,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利用热重-差热(TG-DTA)分析仪对干燥污泥和含水污泥进行了热分析对比实验.根据Coats-Redfern法,采用11种常见机理函数对不同升温速率下干、湿污泥的热解主体阶段进行线性模拟,并结合Malek法筛选出最为合理的机理方程,求解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干燥污泥的TG曲线有1个明显失重段,而含水污泥的TG曲线则出现2个失重区间;高升温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反应的进行,有利于提高污泥有机质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烟梗的热解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步热分析仪对打叶复烤生产副产品烟梗在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进行了热解试验,并分析了热解过程及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烟梗的热解包括脱水、剧烈失重和缓慢失重3个过程,10℃/min、15℃/min和20℃/min升温速率下的热解峰值温度和热解指数均随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增大,采用改良的Coats-Redfern积分法进行动力...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热解特性的热重分析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用热重分析法对木屑(柳桉,水彬)和造纸厂污泥的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3种样品在不同升温速率(10-30℃/min)和不同粒径(0.09-0.25mm)下的实验结果,发现样样品的非等温失重过程由脱水,保持,剧烈失重和缓慢失重4个阶段组成。当粒径小于0.25mm时,对热解过程影响不大。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用来表征热解难易程度的热解特性指数P。用改进的Freeman-Carroll方法计算出样品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并根据实验结果和动力学(参数)补偿效应,建立起柳桉和水杉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动力学参数的预防方程。  相似文献   

10.
含油污泥与煤共热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分别对含油污泥、煤及其混合试样在氩气气氛下的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含油污泥、煤及其混合燃料的热解机理,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确定了其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和质量平均活化能等反应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与煤的热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的热解反应十分复杂;在混合试样的热解过程中,含油污泥与煤在200~700℃基本保持各自的热解特性,在700℃以上发生热解的协同作用,含油污泥-煤混合燃料热解温度范围增大;各试样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计算结果与上述结论吻合;混合试样的质量平均活化能比含油污泥和煤单一组分的都低,含油污泥与煤的混合热解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2种组分的互补和促进,获得了一种热解性能更好的燃料.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油页岩干馏过程中产生的两种固体废弃物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进行混烧实验,通过分析燃烧特性曲线、燃烧特性参数、混烧协同作用、样品中各组分的燃烧特性、混烧动力学参数及气体产物的析出特性,对两种固体废弃物的混烧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的混烧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含油污泥的掺入改善了干馏残渣的燃烧状况。干馏残渣与含油污泥的混烧协同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干馏残渣和含油污泥在不同燃烧条件下会出现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的现象。高斯分峰拟合结果表明,混烧过程可分为五个燃烧子反应。基于高斯分峰拟合的Coats-Redfern法计算结果表明,各样品以及各样品中各组分的活化能均不同。含油污泥比例的变化对5个燃烧子反应的影响不同。Friedman法计算结果表明,三个混烧阶段的活化能分别处于50~150、150~200、250~350 k J/mol内。含油污泥促进了干馏残渣的前期和中期的燃烧,但没有改善其后期的燃烧。红外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气体析出规律一致。CO与CO_2排放量的相对值与含油污泥比例不成正比,表明高含油污泥比例不利于充分燃烧。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政污泥热解及燃烧动力学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重分析仪,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分别对天津市政污泥进行热分析实验,并采用热重、微分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分析了市政污泥的热解特性及燃烧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城市污泥燃烧热反应可分为4个阶段:水分蒸发析出、污泥有机挥发成分析出燃烧、污泥有机质及固定碳燃烧、燃烧残余物及难分解物的分解.在实验条件下,污泥样品着火温度为277.5,℃,燃尽温度为540,℃.建立了天津市政污泥燃烧动力学模型,采用连续两方程拟合的方式,得到了上述主要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污泥的热解特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解城市污水污泥的燃烧特性 ,利用差式扫描量热器 (TGA)和热解重量分析法 (DSC)等热分析方法对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干燥污泥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干燥污泥的失重过程中有 3个失重速率比较高的区域 ,前 2个以挥发份的析出为主 ,第 3个为固定碳的的燃尽区。采用积分法求解了 3个区域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论文的结果对污泥流化床焚烧炉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联  魏立安  李海滨  李飞 《江西科学》2006,24(3):296-299
采用差热天平对南昌市青山湖污水厂的2种剩余污泥(消化前和消化后)进行TG-DTG-DSC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未经消化的干基污泥的热解过程中有2个失重峰值。利用实验结果对2种干基污泥的热解表象及其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求解了2种污泥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频率因子A、活化能E及反应级数n,得到热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The total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t the first stage, a series of batch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to get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ozouation on sludge properties. At the following stages, three MBRs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activated sludge to be ozonated were run in parallel for a long perio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sludge ozonation on sludge yield and permeate quality. Through batch study, it was found that ozone could disrupt the cell walls and caused the release of plasm from the cells, then the amounts of soluble organics in the solution increased with ozouation time. With the rise of soluble organics, the amount of soluble organics to be mineralized increased as well, which would reduce the soluble organics content. For the cou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two aspects, a pseudo-balanee could be achieved, and soluble organics would vary in a limited range. Sludge ozonation also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olution. In addition, ozouation wa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ludge settling property. On the basis of batch study, a suitable ozone dosage of 0.16 kgO3/kgMLSS was determined. Three systems were run in parallel for a total period of 39 day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a part of activated sludge ozonation could reduce sludge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and biological perfonnanee of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would not be inhibited due to sludge ozou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ozonation unit with MBR unit could achieve an excellent quality of permeate as well as a small quantity of sludge production, and econom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n additional ozonation operating cost for treatment of both wastewater and sludge was only 0.096Yuan (US$ 0.011,5 )/m^3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6.
污泥活性炭对活性艳红K-2BP染料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作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作为活化剂)制得污泥活性炭,并将其用于吸附活性艳红K-2BP染料.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污泥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326mg.g-1,产率为51.31%,BET比表面积为298m2.g-1,具有中孔性和开放的孔结构,浸出液重金属含量不超标;污泥活性炭对活性艳红K-2BP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二阶段吸附速率方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此吸附为优惠吸附,Langmuir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等温方程更适合于描述此吸附行为;此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吸附焓ΔH>0),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自发进行(吸附自由能ΔG<0),吸附熵ΔS总是正值.  相似文献   

17.
污泥的焚烧特性和化学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讨论了在热重天平上对污水污泥所做的热重分析试验结果,根据热重分析发现污泥的焚烧过程由5个阶段组成,即水分的挥发,挥发份的低温挥发,中温挥发,高温挥发以及焦炭的燃烧.根据热重分析结果求得不同阶段的反应化学动力学参数.为了对污泥熔融过程中灰渣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进行了污泥焚烧试验,对污泥的焚烧产物进行了电镜扫描和能量发散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油泥砂是油田开采、运输、冶炼过程产生的危险固体废弃物,造成了大量的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热解是实现油泥砂高效转化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热重-傅里叶红外联用分析仪(TG-FTIR)开展了油泥砂热特性机理和产物析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油泥砂热解过程可分为水分和部分轻质组分析出、有机物质析出、碳酸盐化合物分解3个阶段;升温速率的升高,受传热传质影响,油泥砂内部热滞后现象导致热解失重,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曲线整体向高温区移动;热解过程析出CH4、CO、CO2、烷烯烃和芳香烃类等可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污泥添加量条件下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并建立了污泥-生活垃圾降解产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生活垃圾混合填埋体的产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整阶段、加速阶段和衰减阶段;随着污泥添加量的增加,累计产气量逐渐增大,但是当污泥添加量超过30%后,累计产气量逐渐减少;添加污泥后,产气过程的产甲烷阶段明显提前,并且降解产气中CH4体积分数提高,缩短了填埋场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但是污泥对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的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的范围,本实验中,污泥添加量为30%的混合填埋体的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