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大炮检距信息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构造进行叠加成像,基于传统的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元(ZO CRS)叠加提出共偏移距共反射面元(CO CRS)叠加方法.对叠加剖面的每个成像点确定叠加算子相应的5个参数是CO CRS叠加方法的关键,采用多参数分步搜索策略,在不同道集中分别搜索相关叠加参数,能够减少CO CRS叠加...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地表条件相对复杂,黄土直测线品质较差,静校正问题突出,信噪比低,干扰波类型多样,地震勘探精度受到严重制约。针对该区资料的信噪比较低,有效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的问题,采用共反射面元(CRS)叠加处理技术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以提高弱反射层的成像的质量。处理成果表明:经过地震资料重新处理的地震剖面,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可以满足本地区油气勘探的基本需求。CRS叠加处理技术运用,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数据叠加成像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型数据的共反射面元叠加初步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反射面元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叠加是一种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炮检距剖面成像方法 .共反射面元的旅行时响应由三个波场属性参数确定 ,相比常规共中心点 (commonmiddlepoin ,CMP)叠加和倾角时差校正 (dipmoveout,DMO)叠加 ,CRS叠加算子能够将地下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的能量进行聚焦并实现同相叠加 ,因此能得到更好的零炮检距剖面 .通过在模型数据上的试算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共聚焦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共聚型)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相似文献
5.
共聚焦点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通过检波聚焦和激发聚焦的双聚焦 (共聚型 )偏移实现地震成像的方法 ,它的关键技术是聚焦算子的计算。考虑到计算效率、精度和稳定性 ,提出了利用适于任意矩形网格的有限差分法计算聚焦算子的方法。为了提高成像信噪比和分辨率的精度 ,采用变孔径扫描叠加法获取了共聚焦点道集和聚焦点响应 ,进行了共聚焦点叠加和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 ,利用此方法 ,在宏观速度场正确的情况下 ,能够实现地下构造的准确成像 ,尤其是明显提高了深层的信噪比。对实际资料的试处理说明 ,共聚焦点偏移的效果基本达到了利用FFD法获得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 ,而其计算效率主要取决于偏移孔径和计算网格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共反射面元叠加可以直接由多次覆盖反射数据得到零炮检距剖面,不依赖于速度信息。通过对共反射面元叠加优化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共反射面元叠加三参数分析的精度。同时引入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有效地解决了新优化方法中遇到的组合优化的难题。基于CRS参数搜索的具体问题,对模拟退火算法中的三函数两准则做了最优设计。模型数据的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结构增强扩散方法提高地震资料质量.将地震资料转换为地震图像,通过提取地震图像结构张量,使用双边滤波器求取梯度值,结构增强扩散方法根据地震图像纹理不连续的方向和强度信息自动判断阈值,实现在断点处保持不连续特征的同时,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从而提高地震图像横向分辨率和突出地震资... 相似文献
8.
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早已进入TB(terabytes)级数据时代,并逐步迈向PB(petabytes)级。为提升海量数据处理效率,将地震数据处理算法进行并行化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手段。但是一些复杂度较高的算法,诸如地震数据重建类方法等,并行化难度较大,加速效果不理想。Spark作为一种面向大数据处理的通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应用于并可简化地震数据处理算法并行化过程。借助于Spark的优势,通过两个实例讨论了基于Spark的地震数据重建并行化方法,提出了对于具有复杂输入输出组织数据方式的算法的并行化方法,提升了算法效率。研究成果为该类算法的Spark并行化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地震数据处理中存在的数据交换效率低的问题,在分析传统地震数据文件存取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内存映射的方法对地震数据处理.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基于内存映射的地震道集数据的存取效率高于传统方法近3倍,其中以全局方式映射地震道集数据耗时最短、效率最高.基于内存映射的地震道集数据存取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shellcode的API函数及系统调用对栈帧的影响,定义了EBP异常、Ret异常和长度异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栈异常的shellcode检测方法——S-Tracker.该方法遍历特定敏感API函数的栈帧链、检测异常、定位漏洞函数和Shellcode代码,并采用栈帧重构解决了栈帧中的EBP缺失或破坏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S-Tracker能有效检测到基于普通shellcode、混合型shellcode以及纯ROP shellcode的攻击行为,具备追踪shellcode分布区域和EIP跳转函数的功能,且其性能开销较小、没有误报;与微软EMET工具相比,STracker在内核层实现,更加难以被攻击者绕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中裂缝检测难题,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异地震正演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异的地震正演,模拟得到针对窄方位地震采集区块的叠前裂缝储层预测方法;利用JZ油田叠前地震资料中的远近偏移距信息、方位地震信息,通过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和方位地震属性差,并综合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和应力场模拟等技术方法,对裂缝储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在后验井中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型数据对 3种常用无损压缩数据方法进行了测试 ,得到的压缩比在 1.5左右 ,不足以满足实际数据压缩要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小波变换定量压缩地震数据的方法 ,并重点分析了小波方法的压缩比与分解的通道数、能量比与压缩效果以及压缩比与镜像滤波器长度间的定量关系。对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 :①在数据压缩的多种方法中 ,小波变换法有很强的变焦功能 ,比一般的压缩方法具有更高的压缩率 ,数据压缩比达到 2 1时 ,仍能取得较理想的压缩效果 ;②在满足分解次数的条件下 ,应尽量选取较多的通道数 ;③压缩效果可以用能量比来描述 ,对于地震资料的有效压缩 ,能量比值应大于 80 % ;④在小波压缩中 ,一般应取较长的镜像滤波器 ,但并不是越长越好 ,一般在 10个点以上即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石油勘探开发精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了低频可控震源、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和高效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石油地震勘探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对质量监控、数据处理、数据安全存储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石油地震勘探大数据的特点,阐述了中国石化基于Hadoop分布式大数据处理系统研发的π-Frame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基本构架,举例说明了该平台在石油地震勘探大数据中的应用,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储层静态模型是利用已知数据,结合先验性认识对未知储层空间进行插值预测,由此得到的结果与实际生产观测数据以及4D地震观测数据之间存在较火差异.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通过观测数据反推系统模型的状态向量,对储层静态模型加以校正使得校正后的储层静态模型和观测数据之间差异最小化.选择4D地震属件差异作为观测数据,通过合理地抽取观测点,提高了运算效率.模型试验表明,校正后的静态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储层非均质性,并且与4D地震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何宗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3)
用烈度资料反演台湾地区Qs值的分布何宗海(西北大学物理学系,西安7100693作者,男,58岁,副教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可因两方面的原因使其强度随距离衰减:一个是地震波的几何扩散;另一个是介质的非弹性衰减.而Q值正反映了介质非弹性效应的强弱和破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