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任何文本都是一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社会文化语境是言语交际和文化传播的人文背景,它具有隐含性与可推导性。它制约着作者的表达与读者的理解。文本产生后,它隐含在文本语言之中,间接地表现话语的意义,并包蕴着文本之外多方位的文化内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近年来,众多学者从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视角评析众多影视的字幕翻译,但对电影《百鸟朝凤》的相关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根据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以《百鸟朝凤》电影字幕为文本,总结该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与难点,运用归化、释义、转移等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评析该电影的字幕翻译,以期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对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媒介及全球文化语境下,古诗词视觉文化产品显现出重要的话语功能,因此,对古诗词视觉话语生产规律的探讨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命题。通过分析古诗词的当代话语空间与视觉话语生产现状,基于视觉转换对古诗词话语生产策略与文本重构规律进行探索,并分析古诗词视觉情境创造的特点与图像语篇建构的相关要素及问题等,探索出古诗词视觉话语生产的基本规律,使之能够有效提升古诗词的传播效能,在彰显其文化特色的同时,促进受众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并保证价值观的输出,最终更好地实现古诗词的当代社会文化功能,促进古诗词资源的当代转化。  相似文献   

4.
民俗节日文化的传播媒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传播是建立民族传播学的重要内容,研究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传播现象和规律对于建立中国的民族传播学意义重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把民俗节日视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文本,运用当代传播学的知识分析民俗节日中的文化传播媒介及其特性,在分析众多民俗节日的基础上,把民俗节日文化传播中的传播媒介分为音乐歌舞符号群、物体语言符号群和民俗文化传播中的终极媒介——人,希望有助于民族文化信息传播规律的把握和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任何文本都是一定社会文化语境的产物。社会文化语境是言语交际和文化传播的人文背景,它具有隐含性与可推导性。它制约着作者的表达与读者的理解。文本产生后,它隐含在文本语言之中,间接地表现话语的意义,并包蕴着文本之外多方位的文化内涵。《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我国古代短篇小说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王船山思想的传播,虽面临着大众化的挑战,但仍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传播文本的多样化、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和传播机制的产业化,是王船山思想传播走出困境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文本分类技术引入文化旅游文本研究,根据文化旅游文本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化旅游文本分类模型. 首先构建文化专题词库,采用向量空间模型将景点描述文本转换为向量,通过信息增益进行词汇特征选择,利用词频-逆文档频率进行权重的赋值,构建分类器模型,实现旅游文本的自动分类. 实验选取了1447个景点描述文本,按照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进行分类,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透过影视人类学的视角,以数部藏地纪录片为例,把它们置入到近30年来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分析其影像传播的类型特征和变迁路径。作为传播形态,不同的藏地纪录片在观察视角、制作方式和叙事策略上呈现出丰富的维度;作为文化阐释的影像文本,藏地纪录片既以具象方式描述文化特征,又以符号的方式表现文化价值,具有文化阐释和传播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民俗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而又普遍的人类文化行为。把民俗节日视作文化传播文本,运用现代传播学的重要理论,从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受传者、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分析民俗节日的文化传播特性,有助于民族传播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巴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思想内涵奠定了文本在读者中传播的基础,借助大量印行、多次论争以及多个传播节点获得大众读者、专业读者、当代作家的积极反应,其思想启蒙意义得到了高度释放。巴金《随想录》中影响最大的话题是"讲真话"。对共同的思想文化命运的关心是《随想录》能够继续传播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1.
马玲玲 《科技信息》2007,(31):134-135
翻译不仅仅是语际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两种文化交流的现象。在翻译研究中,作用于翻译过程的文化因素应得到足够的重视。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异化和归化。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异化和归化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信息隐藏技术在如今信息战争与商业机密传递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文本信息由于其冗余较少、便于传播、易于校验等特点是目前电子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利用字处理软件书写文本时可对文本信息设置各种文本格式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文本特征进行信息隐藏的嵌入和提取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变译和全译是一对全新的翻译范畴,变译是相对于全译而言的。在不同文本转换中变译现象比比皆是,在中式文本转换中也不例外。本文在介绍变译和变译理论的同时,旨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式文本转换中变译的可取性:中式文本的特殊性与其面对的尴尬、变译的原因、变译的主要应用范围和变译事实等。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审美乐趣、文化积淀、语言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超越,在历史与现实的沟通中,在文本立意和内容的视角转换中读出新意,读出有创见的感悟”——钱正权老师如是说。因此,学生的感悟体验只有根植于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才能作出真正的个性化解读。个性化阅读教学必须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学生对文本作出独特的解读,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孟晓辉 《科技信息》2009,(23):I0164-I0164,I0298
当今的电视传媒已经进入了一个由视觉文化形态主导的时代,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剐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这种转变也在影响着当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行为,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其进行新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尝试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进行解读,把电视新闻节目编排放在新闻频道化的大背景下探讨其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日韩影视剧能够成功传播有着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中日和中韩外交关系的发展、日韩影视文本内含的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寻根等等。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中日韩文化的接近性与差异性,分别构成了日韩影视剧能在中国成功开展跨国文化传播的政治与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8.
商帮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商人经营实践的结合,代表着特定时期、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向和脉络,经历历史的传承和蜕变后,其博大宽容的经营胸怀和仁义诚信的儒商文化给后人以无限的启示,可以称作振兴中华的“强国文化”,新时代,如何做好商帮文化的网络传播尤为重要。文章梳理商帮文化的发展史,阐释商帮文化的文化内涵,探讨技术的功能转换模...  相似文献   

19.
孔昱 《科技资讯》2010,(9):213-213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文章从模因论三个维度分析了语码转换中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形式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模因论在语言的社会演化和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盛媛 《科技信息》2011,(36):162-165
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各种社会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要靠语言,并影响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而要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对外进行传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翻译。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而且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所以,要成功地进行翻译,必须掌握所翻译的语言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并消除因中西文化差异而给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便。本文着重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思维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处理文化差异的英汉互译的方法和策略,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实践中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从而进行恰当、合理、灵活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