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弗雷格的第三领域与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这不仅表现在波普尔自己将世界3理论追溯到弗雷格,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第三领域和世界3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相似。第三领域和世界3的提出在认识论上也存在共同的基础:反心理主义。如我们将要分析的,弗雷格和波普尔都坚定地拒斥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盛行的心理主义思潮,而无论在认识论上还是在数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持一种理性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态度,强调真理和知识的客观性。这种倾向导致他们反对本体论上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二元划分,而又划分出一个主要包括客观的思想内容的“第三领域”和“世界  相似文献   

2.
《圣经》对环境问题的态度首先是探讨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地球属于谁 ?第一种回答是直截了当的。《诗篇》2 4:1说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 ,世界和居住其间的 ,都属耶和华。”上帝是大地的创造者 ,通过创造 ,上帝成为地球的拥有者。但这仅仅是片面的答案。《诗篇》1 1 5:1 6说 :“天 ,是耶和华的天 ,地 ,他却给了世人。”因而 ,正确的《圣经》答案是 :地球既属于上帝 ,也属于人———属于上帝 ,是因为他创造了地球 ;属于我们 ,是因为上帝把地球交给我们。当然 ,这并非说上帝完全彻底地把大地交给我们 ,以至不保留丝毫的权利 ,也不再控制它 ,而是…  相似文献   

3.
哲学社会科学视野中的SA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 ,我们正借助于科学面对SARS的挑战。科学知识将揭开SARS的面纱 ;而科学精神将引导人类走向反思。罗马俱乐部主席A 佩奇在很多年前曾反思到 :“现代人虽然有能力改变一切 ,却忽视了自身的发展。一切都没法使现代社会从困难的沼泽中争脱出来 ,因为现代人一直保留着成为当今危机根源的精神状态 ,没有考虑过怎样改善自己的思想、行为、情感 ,忽视了惟一能够不断起到协调作用的哲学、伦理和信仰。惊人的科学技术成就迫使人类丧失了某些最重要的观念 ,从而使我们的内心世界失去平衡 ,外在世界失去协调 ,前途难以预测”。这话很深刻。我们没有权利去抱怨 ,但我们有责任让这个世界恢复到正常的秩序。除了科学之外 ,哲学、道德、伦理、自律、信仰也正在发挥着作用。这是自然辩证法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环境哲学在我国历经四十余年的发展,以问题意识的哲学思辨与连接时代的现实关怀在前沿学科多元互动、交叉融合中促进了新时代环境哲学学科的专业化、时代化与世界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环境哲学与西方环境哲学呈现出两种哲学范式。文化基础、话语体系与发展取向的差异促使中国环境哲学在学术上不断突破哲学旧范式,其复合开阔的思域和现实多元的视域采用新思路带来了新颖的问题域,展现了环境哲学在汉语世界中的独特价值,在“求同存异”中谋求接地气与观世界的融会贯通。在实现未来环境哲学融合式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环境哲学锻造出实践化、情景化,注重整体性、功能性和问题导向性等新理论层面。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顺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塑造更具引领力、更有现实感、更为多元化的环境哲学之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5.
美国生态哲学是伴随着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开展而逐渐发展兴起的,近年来在美国的哲学研究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世界环境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生态哲学研究同过程哲学、政治哲学、发展哲学等哲学流派相互借鉴学习,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成为在理论上构建生态哲学内在体系,实践上关注重大热点环境问题的面向现实问题的哲学。美国生态哲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热点既具有哲学学科的一般性规律,也体现了美国特色的哲学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6.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的系统中相互存在.昆虫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与其他生物一样为地球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揭示昆虫种类的形成发展、适应进化和生态功能,对于我们了解昆虫的生命本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地球上神秘的北纬30度 在我们地球的北纬30度附近,有我国的庐山、黄山、峨嵋山以及壮观的钱塘江水潮;有四川自贡的恐龙灭绝之谜;有埃及的金字塔之谜;有大西洋诸岛沉没之谜;有撒哈拉沙漠之谜;还有美国的圣塔柯斯镇斜立之谜;有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上最深的大西洋马里亚纳海沟;另外在北纬30度附近,历史上曾出现过著名的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以及神奇的苏美尔人……  相似文献   

8.
逝去的黑夜     
如果人类真的在月光和星光下感到安然惬意,我们便可高高兴兴地走进黑暗中去,午夜的世界在我们眼中也将如地球上大量夜行性动物所见一样清晰。但实际上我们却是昼出夜伏的动物,生得一双适于在日光下生活的眼睛。尽管大多数人对这一点不以为然,正如我们也不怎么把自己视作灵长类动物、哺乳动物或地球生物一样,但它仍是一个基本的进化事实。唯有这个事实才能解释我们对黑夜所做的一切:我们用光线将它填满、改造了它,使之能够“接待”我们的夜生活。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新阐释,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根底上是彻底生态的。这不仅体现在它对资本主义反生态本性的批判,对生态帝国主义和反生态的消费主义的挑战和对惜物主义的倡导上,而且体现在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有机哲学中,更体现在它运用有机整体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对立的超越和视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的理论追求和实践追求上。在西式现代化理论越来越暴露出弊端的今天,有机马克思主义无疑有助于我们规避西式现代化的陷阱,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的深生态运动:生态危机的困惑和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生态运动企图通过经济途径,以价值的先在性,通过哲学来阐明某些基本假定。浅生态和深生态运动不同。浅生态认为,离开了人类的需要,自然是没有价值的。深生态坚持认为自然不依赖人类的利益,它有自己的权力和价值。深生态是解决生态危机的哲理。在深生态中,提出了二个最终规范(自我实现和生物中心平等论)和八项基本原则。同时,对基本原则,作了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实验有其自身的生命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和数学是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然而,长期以来,科学哲学家在很大程度上似乎冷落了对实验的哲学研究,他们通常更偏爱对理论和实在表象的哲学探索,而很少关注实验、技术以及如何利用知识去改造世界这类操作性问题。对理论和现象问题的嗜好和对操作问题的轻薄,使得象迪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这样一些当代颇有声望的科学哲学家也不能对实验作出令人特别是令科学家们信服的某种真知灼见般的评判。若概观上述学者关于实验的形形色色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心思想总徘徊在这样一种主张附近:理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结束了它们5000万年的历史,却还没来得及看它一眼。究竟要等到何时,我们才会醒悟?2018年3月20日,苏丹去世了,享年45岁。曾经,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出名的犀牛,也是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它肩负着整个北白犀种群最后的希望。可随着它的离去,这个种群只剩下一对无法自然生育的母女。不过短短百年间,我们把一个在地球上生存了5000万年的物种推向了灭绝。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以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近年来学术活动为背影,反映我国地球科学哲学的研究成就和进展。  相似文献   

14.
“冷点问题探索”与“中国哲学世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学的品格是不事喧哗、不事张扬、不事铺陈、不自骄矜。哲学因而就同书斋结下了难解之缘。“让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中解救出来”,因而就是把鱼儿从水中“解放”出来,那结果将是鱼儿的不幸、哲学的死亡。哲学研究的永远是“冷点问题”,而不是热点问题。哲学是学术世界中的“冰岛”。 哲学乃是纯粹意义上的“书斋”学问,充满“书卷气”。真的哲学家常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风道骨。哲学家永远是书生。他是书痴,只同古往今来的灵魂交流。当然,你也许在官场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但你也同时失去了纯粹哲学家的品格、贞操和魅力。我们有…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何运用系统思想、过程哲学和方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进一步在世界范围研究和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由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英国赫尔大学系统中心、美  相似文献   

16.
“千百年来,医学一直在寻找能够界定疾病与生命之间关系的接合方式。只有第三项的介入才能赋予它们之间的接触、共存和相互干扰以一种可能的概念和丰富的感知为基础的形式;这第三项就是死亡。”一般认为,现代临床医学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而产生和发展的,医学的成就也在于它对于困扰我们的疾病的逐步控制。与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今天面对着一个相对安宁的世界,疾病的威胁虽没有完全解除,但人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已经征服了世界上最高之巅珠穆朗玛峰,甚至踏上了仿佛遥不可及的月球表面,却对海洋,尤其是深海的探索,几乎一片空白。地球上有2/3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因此,从太空看去,这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上最长的山脉和最深的峡谷都位于海洋里。海洋不仅仅赋予了地球独一无二的面貌,更是地球上面积  相似文献   

18.
<正>关于生命开始于地球的理论有许多,其中一个叫有生源说。根据这个理论,一颗源自太阳系内火星等行星的小行星或彗星上的微生物形式最早把生命带到地球。但反过来是否有可能?我们能否把人类生命发送到宇宙,"种"出另一个世界?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可行的。2014年5月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史密森尼》杂志举办的一次题为"未来是节日"的谈话中,美国宇航局工程师亚当·瑟尔茨纳尔在谈到未来的太空探索时,除了重申我们继续载  相似文献   

19.
<正>宇宙对人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地球上的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20世纪终于走进了茫茫的宇宙太空,将幻想变为现实。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只有少数国家的航天员进入太空,完整目睹过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大多数人仍然在地面上,只能想象着太空和我们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子。欢迎来到“地球之眼”项目而现在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赞助的“地球之眼”任务(让中学生探索地球知识),是一项旨在让学生、老师和公众通过空间站上星载数码相机给地球拍照的教育性延伸项目。这样就可以从太空这个独特的视角了解到我们与众不同的地球。“地球之眼”任务执行期间(即国际空间站地球之眼相机可以操作的时间段),  相似文献   

20.
如果没有了维持生命呼吸的清洁空气,如果没有了干净的水资源,所有生长在地球上的花草树木都要枯死,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都在灭亡!现在地球存在着无数的危机,厄尔尼诺、温室效应、沙尘暴、海啸、龙卷风……它们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重重的替地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停止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什么时候才去学习如何保护地球?拯救我们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