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唐代妇女夺志现象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夺志主体主要有女方亲属、男方亲属(含丈夫)以及特殊类型——官府。夺志客体可分为夫亡型、离婚型和失联型。就夺志的条件而言,被夺志的妇女需要符合夫妻关系已消亡、年龄偏小等条件。影响夺志的原因包括国家鼓励婚嫁的政策、社会风气开放包容、个人及家庭的经济和情感需求等。夺志的结果不外乎抵抗和顺从两种。妇女夺志不仅使其在礼法关系上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从被动的角度体现了唐代妇女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着重介绍了唐代妇女服装中较为独特的5种服式,并初步探讨了当时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意识的开放对这些服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拟从唐代妇女主要日常服饰如衫、襦、裙、半臂、披帛等来入手,分析唐代女装独特时代特色,揭示出它与唐代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密切关系,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对唐代服饰变化的重大影响,说明唐代女装所表现出来的丰美华丽、豪放大气的风格与胡服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妇女画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画眉多为最高统治者所钟爱、提倡.先宫廷,再贵族,三社会.唐代文化经济高度发达,因此,妇女画眉之新之异,堪称空前绝后,不少诗人都用自己的彩笔作了较为形像的描绘,文化底蕴十分丰富,逸韵流芳,代代传承,为新时代的妇女画眉提供了颇有碑益的审美标准,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封建鼎盛时期的唐代,其妇女风貌也具有独特性。这个时代,不仅出了武则天,而且一般妇女的言行也相对随便。她们能和男子一起游春野步,驰骋射猎,婚爱比较自由,才分也得到了一定展露,……这一切均有赖于时代的开放气候。“兼容并包”作为这一时期的开放政策,既吸收了外来文化,也容纳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生活习性。适逢时代开放,加之李唐皇室本多胡族血统,终造就了唐代这群有个性的女性。本文将唐代妇女命运与中国古代妇女群体命运作了比较,尤其显出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而这种反映以塑造典型形象为其特征。研究文学方面的问题,首先就要抓住艺术形象这一突出的特征。张金桐博士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在李剑国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广罗史料。泛收例证,搜索典型,透视背景,写就了博士学位论文《唐代妇女与唐代小说》,导启了研究古代女性文学研究分析的先河。在论文答辩通过后毕业工作的课余时间里.又在原先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主题。整梳条理。斟酌字句。修补误陋。付梓出版。以此力作填补了该研究领域内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
谢娇 《科技信息》2011,(14):240-240
唐代妇女的妆饰呈现出多元化,富丽妩媚的文化特色,文章通过七个步骤叙述了唐代妇女面部的化妆技巧,表现了唐代妇女的自我价值观与审美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封建王朝的繁盛时期唐代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妇女观进行细致的剖析,认为有唐一代妇女生活之开放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其妇女地位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唐代鱼类的用途主要有三种:一是食用,唐代鱼肴品种繁多,既有河鲜,也有海鲜,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饮食生活;二是药用,在医学发达的唐朝,大量的鱼类用于治病防病,养生和美容,鱼药多样,用途广泛;三是观赏娱乐,唐代养鱼观赏、垂钓成为一种娱乐方式,既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又可以排解心中的烦闷、忧愁。  相似文献   

10.
唐代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歌谣.从现存资料来看,唐代歌谣可分为四类:一是政治谶语类歌谣;二是各地百姓对当地地方官进行褒贬的歌谣;三是大众舆论对社会上显赫人物的言行进行评价的歌谣,四是其余一些零散的歌谣.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来看,各类歌谣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歌谣对唐代社会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是认识唐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嘉靖初的诗风转向,即由学习盛唐诗转向初唐诗。从三个方面论述唐顺之初唐诗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唐顺之的初唐诗,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此一时期的诗风转变。  相似文献   

12.
敦煌壁画所蕴含的服饰文化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其中唐朝服饰最是绚丽多姿,雍容大度。从敦煌壁画的服饰文化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唐代开放蓬勃的文化气派。  相似文献   

13.
据孙琴安先生统计,迄今为止的唐诗选本大约600种。其中,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的出现,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使得唐诗这颗耀眼的明珠因此书的出现而更加璀璨夺目。探究《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对今天的唐诗传播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据史料的记载,汉晋隋以来,河南地区的人口在历朝居于全国的第一位。而自唐以后到清朝,河南地区的人口数量再也没有出现过全国最高值,使得唐代成为一个明显的转折点。唐初到天宝年间,河南地区人口数量呈现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而此后至唐末,人口数量则明显地下降,部分州郡甚至十几倍地减少。而且,唐代河南地区人口地理配置不同,中部、东部稠密,西南部相对稀疏。从人口的数量变化和地理配置可以看出,人口问题与自然和社会历史因素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第一节考辨出唐代岭南道共进士49人,其中有7人是据县志和笔记小说新增的;第二节列表格说明唐代岭南道进士群的地域和朝代分布情况,并与谪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第三节从流宦贬人的影响、南选制的推行、家族文化的传承、京都游历四方面来阐述岭南道进士群的文化构成。  相似文献   

16.
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动因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是中世纪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重要一页。南诏与唐朝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唐朝积极扶持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到天宝战争,而后又重新走近、实现贞元会盟,再到后期的和战,利益所在是导致双方关系演变的动因。在这一过程中,唐朝西南边吏的个人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南诏虽在对唐朝的战争中胜多输少,但并没有打出西南、逐鹿中原的想法,这一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与西南地区世居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除夕”这一节俗学题材一直受到古人的重视。唐人创作了不少除夕诗,但却很少引起研究的注意。通过分析唐人除夕诗的内容及其蕴涵的传统化精神,可以揭示出不同时期除夕诗的审美特征,看出盛唐气象的逐步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鹰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唐帝国境内,二则来自唐帝国以外的周边国家或少数民族政权。唐人驯养鹰类,参加鹰猎,玩赏和消遣乃是主流。鹰猎风行于唐代社会,不啻为唐人所追逐的时尚。而鹰的高傲矫健也正与盛唐气象相映,放鹰和鹰猎活动遂成有唐一代精神气质的代表。唐风之刚健,盛唐之雄壮,也俱在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吟诵之中。但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喜爱,也给唐代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的唐诗文献研究,突破了前人的局限,将辑佚、辨伪、辨重、校勘、注释等结合起来,将作品考订与作家生平事迹和交游考证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研究格局,显示出宏大气魄与广阔视野,反映了本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其功不可没。但限于时代环境等条件,他的这些研究均未完成,又令人兴“千古文章未尽才”的喟叹。  相似文献   

2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绘画在此时也与不同地区的画法交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唐朝绘画仍以人物画为主流,仕女画又是这个黄金时代的点睛之作。这与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关,与妇女生活束缚较少有关,更与女子形象直接成为艺术的审美对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