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阿尔都塞自己所言,一部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史就是一部意识形态的哲学。意识形态理论是阿尔都塞的所有理论中影响最大和争议最多的部分。在阿尔都塞那里,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经验"的双重张力。在"理论"上,意识形态与"科学"相对立,表现为是一切社会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在"现实"、"经验"上,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国家治理的机器,表现为使社会再生产能够"自觉顺从"。这种双重张力主宰着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史上可谓史独树一帜,他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而且还结合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和科学成果对意识形态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3.
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读方式,阿尔都塞认识到这一方式实际上是将传统哲学中的主体要素引入马克思主义。因此,他将主体要素的构造与意识形态关联起来,提出在科学认识中必须消解主体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之镜>这一文本中,鲍德里亚借鉴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法来阅读马克思的文本.他认为商品关系背后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消费社会已经被符号所替代,因而需要构建新的符号政治经济学.鲍德里亚通过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将符号引入现代意识形态研究中,将一切物质生产关系(包括人)纳入符号系统之中,从而构建出符号意识形态理论.符号意识形态的功能体现在以下方面:符码的垄断,"产品-符号"图式的瓦解以及主体存在的理性合法化的推翻.  相似文献   

5.
在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一定程度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理论的探讨,这一理论对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尤其是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经验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关注与研究,是西方现代学术的核心论题之一,其中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点最为独特,影响也很广泛;从他的意识形态观点出发去观照文艺,同样可以见出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以对马克思著作的源泉论解读批判为出发点,独树一帜地确立了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和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马克思思想中的总问题及其变化,“认识论断裂”表明了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阶段的转换,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思想和著作的如此解读,目的在于保证成熟时期的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和纯正性,从而将其与意识形态划分界限,进而在实践中回应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问题;“保卫马克思的哲学”同时具有了保卫马克思的事业的内涵,使得阿尔都塞的这种解读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向度。  相似文献   

8.
阿尔都塞和汤普森分别是法国和英国二十世纪中后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上的领军人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读马克思的经典作品,对历史主体的判断也迥然不同:阿尔都塞认为"历史是无主体的过程",汤普森则认为历史"是不受控制的人类实践"。汤普森在他的著作中对阿尔都塞进行了批判,认为阿尔都塞违背了唯物史观。在他们相互对立的观点背后,隐藏着的是他们不同的历史观,探究他们观点背后的深层原因,有助于我们把握历史的主体,看清历史发展的真相,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的统一体。意识形态文化是意识形态基于传统的现实选择、批判、创新的产物。意识形态的跨域操纵性从主、客即现实文化的主体维度和现实主体的文化维度两方面实现对意识形态文化的浸透功能。在全球化叙事下的多元文化态势下,以意识形态文化张力为起点,整合意识形态文化与非意识形态文化联姻,创造意识形态文化优势,顺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引领观念领域的革故鼎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的统一体.意识形态文化是意识形态基于传统的现实选择、批判、创新的产物.意识形态的跨域操纵性从主、客即现实文化的主体维度和现实主体的文化维度两方面实现对意识形态文化的浸透功能.在全球化叙事下的多元文化态势下,以意识形态文化张力为起点,整合意识形态文化与非意识形态文化联姻,创造意识形态文化优势,顺应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引领观念领域的革故鼎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批评派在批评实践中通过文本细读,实际上是把作品放在封闭的圈子里,隔断它和文本生成的社会关系,过于纯粹,显得贫血。社会批判派,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其中的重要流派,强调文本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力图通过文本去认识社会,积极地社会批判;此派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的传唤理论,在传统的诗歌研究中具有借鉴意义,值得移植。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源只有经过创造性地开发与转化,才能够实现它的文化价值。影视文化是一种需要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纵深多维度开发与相关意识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大众文化力量。回顾总结近年来理论界及广电传媒界关于影视文化意识形态功能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健康积极发展。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影视文化意识形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飞速化、社会转型急速化的新时期坚守好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13.
赵治 《科技信息》2010,(16):I0142-I0142
新历史主义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它的产生具有十分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批评自身发展的原因。新历史主义具有许多独特的新特点。福柯哲学、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等多种理论都是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阿尔都塞的所有理论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部分就是其著名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一理论集中体现在1965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见《保卫马克思》)和1970年在法共机关刊物《思想》杂志上发表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见《哲学与政治》)两篇文章中。尽管由于写作的背景和关注的方向有很大区别,文章各有偏重,但毕竟只相隔数年,其基本观点仍然是一致的。近年来,学术界对其思想的讨论也日益聚焦在这一方面,并出现了一大批理论成果。1理论渊源和基础意识形态概念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理论家、意识形态理论的鼻祖特拉西最早提出…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9,(1):67-71
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也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大众化进程中有着许多创新做法,主要表现在:通过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现实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科学严谨的法治实现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统合引领;全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和创新发展;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历史的选择.在新时期下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必须对此作实践性分析,以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对我国的改革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叉.  相似文献   

17.
拟态环境是由大众传播媒介制造的媒介现实。目前,学界对拟态环境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拟态环境的传播主体---媒介事件以及媒介人物。本文研究重点是广告传播拟态作用机制的两个命题:广告主体的意识形态灌输以及广告客体之“沉默的螺旋”,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拟态作用机制对社会大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一词广泛见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个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词的具体含义不甚明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特有词汇。这种种误区对关于"意识形态"的讨论影响极大,有必要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对"意识形态"一词含义有准确了解,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讨论和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9.
伊格尔顿从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这一基本观念出发,在文学的文化研究视野中建构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政治批评的批评观念和理论模式。他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发展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他的批评实践不失为探索“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有效例证。但是他在心理分析-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批判性阐释存在着本质主义的理论缺陷,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现实效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潍坊学院学报》2019,(1):84-88
自媒体生态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需要理顺媒体变迁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范式转化的关联性,厘清自媒体生态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现实境遇,遵循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基本环节。传统媒体生态突出强调传播主体和信息接收群体的主体性教育,新媒体生态下突出强调传播主体和信息接收群体的主体间性教育,自媒体生态突出强调传播主体和信息接收群体的他者性教育。自媒体生态引发网络空间新一轮的变革,自媒体信息流变的不对称,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碎片化,自媒体空间占领的不平衡,自媒体舆论传播的非理性等现实境遇是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面临的新困境。自媒体生态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要抓住"主流意识形态是什么"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等首要环节,"为什么进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关键环节和"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如何做"的根本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