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恶意代码防治技术课程的实践和实验室的有效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结合南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恶意代码及其防治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概括了相关实验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了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并针对这些安全要求,提出了以充分的技术保障和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安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恶意代码防御软件存在的滞后性问题,提出一种可普遍适用于互联网和内联网的基于云端计算架构的恶意代码联合防御机制.首先将传统的云计算拓展成新型云端计算,发挥云端计算环境中的集群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各自的优势以及两者的联动作用,有效地利用云端计算环境中的服务器集群集成多种恶意代码防御引擎,同时联合海量用户终端节点来主动...  相似文献   

3.
恶意代码数量多且变种多样,通常会通过加密隐藏真实目的,沙盒可以为恶意代码提供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在实验时借助沙盒分析和揭露恶意代码的行为特征,发现很多恶意代码看似不同,实际为同一恶意代码的变种.最后对若干恶意代码样本进行分析,通过特征码对样本中的恶意代码进行分类,验证了恶意代码变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恶意代码已在网络中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恶意代码进行有效地防治成了一项必需的研究. 研究了在大规模网络下,通过已知检测和异常发现两个模块,进行分布但自治式的检测,集中式的控制与分析模型. 异常发现模块采用可靠的技术,从网络中发现异常,并提交给分析控制中心;分析后将特征更新到已知检测模块的特征库中,实现将未知变为已知. 建立了系统模型,能够有效地发现新的疫情并及时地控制.  相似文献   

5.
受生物免疫系统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分子特性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MHC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MCDMHC.对抗体(检测器)恒定区和可变区分别进行编码,恒定区由MHC代码组成且保持相对稳定,这有利于保存优秀抗体基因;可变区的代码在疫苗的作用下有导向的变异,来快速获得多样性抗体以检测未知恶意代码.且建立了自体与非自体、抗原提呈以及抗体生成的动态演化方程.通过恶意代码检测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恶意代码的检测率优于典型的基于免疫的AI-SCSA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机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加重,手机的安全性问题变得愈加突出.根据Android安装包(APK)文件的权限调用和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调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API拦截技术的检测恶意代码的动态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并报告Android系统中的恶意代码.  相似文献   

7.
随着恶意代码技术的更新,其检测技术变得日趋复杂,以启发式、前摄检测、行为检测和主动防御为代表的非特征码检测技术孕育而生,这些方法多数是利用了统计学原理。该文阐述了恶意代码行为的捕获方法和对恶意代码行为的统计方法,归纳了恶意代码行为的2种特征统计量定义方式;使用基于标准化欧式距离的分类器对这2种统计空间进行建模,并通过对建模结果的分析,得出了适用于最小距离分类器建模的行为特征统计空间。  相似文献   

8.
0 Introduction Nowadays, malicious codes such as com- puter viruses, worms and so on are an important risk to the computational systems endangering either corporation systems of all sizes or personal computers used for simple applications as ac- cessing b…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恶意节点篡改数据或者直接伪造数据对融合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数据融合的恶意行为检测机制来量化节点采集数据的可信程度,判断节点行为是否正常,并给出了恶意节点的发现与处理方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检测恶意节点,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检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恶意网站防护及软件定义网络等相关技术,设计了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恶意网站防护系统,通过多组实验验证该系统各模块功能,并将系统部署于真实的校园网环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恶意网站防护系统能有效防范恶意网站的攻击,为对抗恶意网站攻击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校园网存在很多安全问题,通过分析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网络管理,可以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Android系统提供的基于应用权限授权的安全管理机制粒度较粗,并且一旦用户对应用软件授权即无法更改或追踪权限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朴素贝叶斯的Android软件恶意行为识别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软件运行时的用户操作场景和用户行为习惯以及软件权限等特性,抽取软件是否为系统应用、权限使用时是否有用户操作、软件是否申请了过多的权限、是否存在敏感权限组合、权限的使用是否存在突发性等作为分类属性,并通过对Android安全框架的扩展,实现了对恶意行为的实时分析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和实现的Android软件恶意行为智能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并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增强Android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网络对抗的恶意代码破坏效果控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恶意代码破坏行为盲目、破坏效果单一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破坏效果分级可控的恶意代码攻击模型HCMM,改进了恶意代码破坏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设计了恶意代码破坏效果预估算法.实验结果表明,HCMM模型有效地改善了破坏效果可控性与自适应性,更符合现代信息对抗以及网络安全性测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在人们的生活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使用过程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种隐患,需要采用防御系统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本文针对网络安全防御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更深层地认识网络安全及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未知恶意流量是网络安全的重大安全挑战,对未知恶意流量的分类能够增强网络威胁识别能力,指导网络防御策略.未知恶意流量由于缺乏样本,无法满足现有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大量数据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式零样本学习的未知恶意流量分类方法.从原始的网络流量中提取出关键的恶意流量信息并转化为二维图像,提出将恶意流量的属性信息作为辅助语义信息,利用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生成类别样本.同时,本文还添加了类级别的对比学习网络,使得生成的类别样本质量更高并且更具有类间区分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未知恶意流量分类问题上平均准确率能够达到90%以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检测恶意Web网页,提出一种基于JavaScript代码基本词特征的轻量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抓捕器获取页面中的全部源代码并从中分离出JavaScript代码,再将全部JavaScript代码用自定义的基本词表示,然后利用最近邻(K-NN)、主成分分析(PCA)和支持向量机(One-class SVM)等三种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异常检测模式检测恶意网页.实验结果表明:每种算法的检测时间开销都较小,当选用PCA算法时,检测系统在1%误报率的情况下能达到90%的检测率,同时检测系统对网页的平均有效检测速率达250s-1.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排队论的SIP DoS攻击防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SIP协议的广泛应用,协议自身的安全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尤其以DoS攻击最为严重。研究了NGN中DoS攻击防御机制,给出了基于排队论的DoS攻击数学分析模型,接着设计出一种SIP DoS攻击防御方案,最后对防御机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立CDC(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的思想,设计了基于CDC的良性蠕虫的部署以及响应机制.并且对于基于CDC的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通过仿真结果,总结了影响CDC良性蠕虫对抗蠕虫传播的两个因素:响应时间和探针的蠕虫检测率.基于CDC的良性蠕虫的传播模型可以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以及预测良性蠕虫对抗蠕虫的速度以及规模.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恶意代码检测模型对恶意代码及其变种识别率不高,且参数量过大这一问题,将轻量化卷积Ghost、密集连接网络DenseNet与通道域注意力机制SE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Ghost-DenseNet-SE的恶意代码家族检测模型.该模型为压缩模型体积、提升识别速率,将DenseNet中的标准卷积层替换为轻量化Ghost模块;并引入通道域注意力机制,赋予特征通道不同权重,用以提取恶意代码的关键特征,提高模型检测精度.在M alim g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恶意代码家族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9.14%,与AlexNet、VGGNet等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1.34% 和2.98%,且模型参数量更低.该算法在提升分类准确率的同时,降低了模型复杂度,在恶意代码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计算机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探讨了如何构造全方位防御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