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学划界的多元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划界法标准从绝对走向相对是一次进步,从一元走向多元更是一次飞跃。本文讨论了两位加拿大哲学家萨伽德和邦格的划界思想。分析了他们关于科学划界的元哲学预设以及具体的划界标准。作者对两个模型提出一些粗少的批评。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论证拉卡托斯对波普尔科学划界的理解是有偏差的,以及他的进步性标准并不能成功地解决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波普尔试图区分的是科学与伪科学。尽管拉卡托斯声称自己也试图解决这一科学划界问题,但是他的论证以及他提出的进步性标准都将历史上那些曾经构成科学的理论(可称为"不再使用的科学"或"过时的科学")与伪科学置于同等地位,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3.
一、方法作为科学划界标准的设立卡尔·波普尔把科学划界问题称为“认识论基本问题。”他认为该问题的意义”不是因为它对划分理论具有内在价值,而是由于科学逻辑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与之相关。”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科学哲学家都不能回避这一“康德问题,”因而也诞生了形形色色的划界标准,把方法作为科学划界标准只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划界标准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给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这就会有些学科的划界带来困难。心理学自从哲学中脱胎出来,就一直面临其划界问题,结果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从构成到生成——历史与科学的一个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分属不同领域。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知识形态都有重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以一种新的描述方式对历史和科学的进行比较,发掘二者可能的同构。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与技术的划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技术一词被频繁地与科学并列在一起使用,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成为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新问题。从知识形态、探索活动和社会建制三个方面考察的结果表明:科学和技术是从属关系;不存在科学与技术平行、对等的划界标准。科学和技术并列论或技术独立论误导教育和科研,危害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技术哲学迫切的任务之一是对由此产生的谬误进行彻底的清除。  相似文献   

7.
多重可实现理论主张相同的心理类型或属性可以由许多不同的物理类型实现。夏皮罗和波尔格将其核心思想概括为“同而不同”并以此设立一系列标准对多重可实现进行划界。然而,这种观点引发了诸多质疑。文章认为,夏皮罗和波尔格的“同而不同”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稍显不足。在没有来自科学的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描述之前,我们能做的仍然是承认生物世界的开放性,承认多重可实现的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论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使得一些人认为技术就是科学或至少是应用科学。波兰尼以经济关系为立足点,从科学与技术的目的追求、研究对象、美的原创性,以及从可言传知识与默会知识的角度对两者的获取途径做了区分。因此,研究波兰尼的科学与技术划界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政策中的基本问题。由于缺乏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前提性的考察,因而,人们通常是在既得的、约定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意义上使用它们。研究表明,对二者各自的概念界定是多视角的;二者之间的划界标准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歧义,是因为科学与社会互动中的社会性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和政策决策者也只是于双方交会和互动之际,才会为了各自的社会利益有选择地对二者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当代生命科学研究对象的划界、分析与表征的问题,首先围绕三个分主题对国际生物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研究协会(ISHPSSB)2011年双年会的相关报告进行介绍并评论:关于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关于自然选择理论的扩展性的研究;对于生物学个体性概念的讨论,然后介绍了作者在共生语境下对生物学个体概念的研究进展。文章指出,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表征模式以及对同一概念的不同分析方式,体现了两种科学传统在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冲突与交汇;系统生物学力图综合不同研究范式,整合不同生命组织的层次,对其独特的研究方法、概念体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是未来生物学哲学的热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列举了10项青年人心理成熟的标准。 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应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 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别角色。 3、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不过分炫耀自己的优点,也不过分掩饰自己的缺点。 4、情绪表达渐趋成熟独立。  相似文献   

12.
朝向工程事实本身——再论工程的划界、本质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提出,为工程哲学的建立奠定了逻辑前提和基础。但是,学界关于工程活动与科学、技术、生产等活动之间的划界仍然较为模糊,尤其是没有在工程与生产之间作出清晰的划界,甚至混为一谈,由此严重影响着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入。本文以朝向工程事实本身的态度,力图较为深入地探讨工程活动的划界问题,从而阐明符合事实的工程界定,并在实践哲学、行动哲学的视域中,揭示工程活动的本质与特征。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2,(12):55
调查显示:1/3的中国城市青年希望成为名人或做出成绩,但劳动积极性、参与感、挫折承受力等一系列与成功密切相关的心理素质水平都偏低,心理的成熟和适应力不能跟上生理的发育。谈到青春期心理成熟程度,美国心理学家赫威斯特列举了10项发展任务,对于青年人来说,可以视为自我心理成熟的标准。1.能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应包括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在内。2.在行为上能够扮演适当的性  相似文献   

14.
理查德·P.萨特迈尔(Richard.P.Suttmeier)是美国汉密尔顿学院国际关系学教授,中国科技政策问题著名研究专家,曾多次到中国访问和工作,发表过一系列有关中国现代科技政策的重要论文。特别是从70年代到80年代,他先后出版了两部研究中国科技政策的代表性著作,即《科技与革命》和《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动力》。前者探讨了解放后中国科技政策的历史发展,后者剖析了文革结束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条件及其问题和前景。这两部著作出版后,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反响,为许多研究科技政策的著作所引用和推崇。本  相似文献   

15.
工程技术划界问题是工程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本文分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已有方案的不足,以所造之物对于人们的意义差别为立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划界标准,将工程定义为价值普遍的(系统)设施;将技术定义为价值特殊的(器物)产品。基于此,讨论了与技术造物相区别的工程造物的若干特殊性质。在结语部分,基于工程造物的普遍性质,呼吁强化对于工程现象的社会学及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埃里克·玻尔曼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学术不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案例。对于玻尔曼的处罚,在综合考虑事件的严重程度上,美国政府决定从重处罚,以儆效尤。美国高校相对较低的学术不端发生率,与其健全的调查程序和严厉的处罚机制是紧密相连的。埃里克·玻尔曼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学术不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案例。在此案调查的过程中,各个相关部门严格遵照美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学术不端处  相似文献   

17.
从科学与技术的划界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如果说,作为独立哲学学科的现代科学哲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则技术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只是正在形成。对于这门新学科的性质及其存在条件的认识,依赖于我们对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关系如何理解。如果我们只将技术理解为应用科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或理解为科学的应用,是科学的外部扩张,则对技术的哲学分析就可以纳入对科学进行哲学分析的范围。这就使得技术哲学被看作是科学哲学以及科学伦理学的组成部分。幸而上世纪末,人们逐渐抛弃了50年代和60年代科学社会学界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的线性模式,承认技术发展有自己的独立生命,有自己的特别语词和逻辑,有自己不同于科学的认识论结构和社会规范,有自己特殊的本体论地位。这就为技术哲学这门学科建立铺平了道路。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个基点。来看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知识结构的研究中,以库恩为代表的社会历史学派从历史分析的角度,提出了范式等核心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研究。而不同研究传统下的俄(苏)科学哲学在20世纪60年代也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概念——科学世界图景。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都具有前提性知识的地位。在方法论层面,它们都作为解释科学革命的核心概念。二者的"同中之异"表现在结构学和动力学的分析中,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发生学的层面,在于概念提出的语境根源。科学世界图景与范式展现出的结构学、动力学和解释功能上的差异,揭示出科学知识结构研究的两种不同的语境——哲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科学划界"观"问题是理论心理学元理论的基本范畴,也是心理学发展、建设及未来走向的指南和航标.它构成了心理学家的视野,导致了他们能看到什么和看不到什么,以及容纳什么和排斥什么.心理学如何进行科学划界事关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也事关心理学能否获得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对心理学划界标准的理解,反映了心理学家不同的哲学观、科学观和理智背景,折射出时代的社会文化形态,提供了理解心理学的不同视角和侧面.  相似文献   

20.
不仔细地注视方法论历来所依附的那些科学的历史演进,我们就不能理解方法论史。 L.劳丹一、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最纯粹的编史学模型是一种普遍的而不仅仅是我们的某些哲学史专著或教科书所依据的哲学史观。它的主要特征是:(1)它把方法论理论主要当作一种哲学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活动;(2)它倾向于靠留心“伟大哲学家”的著作来确认科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的中心论题,它仅对为数极少的一些科学家的方法论贡献表示赞许,(3)它倾向于想象每当方法论信念发生变化时,这些变化一定是基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方面的居先替换,因而,合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