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点石斑鱼LECT2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ECT2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LECT2 cDNA全序列,全长601 bp,包括了79 bp的3′UTR区、46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以及54 bp的5′UTR区,共编码155个氨基酸.通过与21个物种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发现,所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大黄鱼的相似性最高,为78%,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40%~73%之间,表明LECT2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基于LECT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脊椎动物系统进化树与传统物种树基本吻合.同时,通过RT-PCR方法得出,LECT2在健康赤点石斑鱼多种组织中均有表达,肝组织表达量最高,感染哈维氏弧菌(Vibrio barveyi)后LECT2在脾、头肾、鳃等免疫器官中有较高表达量,而在肝脏中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其结果证实了LECT2与赤点石斑鱼免疫应答相关,肝脏可能是赤点石斑鱼LCET2蛋白最主要的表达场所.  相似文献   

2.
MHC class II invariant chain-like proteins(ICLP)因子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其参与对抗原的处理,保证多肽不被进一步降解为氨基酸.通过RACE反应获得赤点石斑鱼ICLP2cDNA全序列,全长1 837 bp,包括44 bp的5′UTR区,861 bp的开放阅读框以及932 bp的3′UTR区.编码286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1 878 u.对赤点石斑鱼10个组织的ICLP2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ICLP2基因的表达不存在组织特异性.此外,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的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与其它16种脊椎动物ICLP2的相似度在25%~78%之间,与狼鲈和鳜鱼ICLP2因子的同源程度最高,分别为78%和74%.根据ICLP的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脊椎动物系统进化树,表明了该分子的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研究鱼类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4批赤点石斑鱼♂与斜带石斑鱼♀杂交的初步结果。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取得杂交受精卵,受精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和仔鱼的畸形率与雌鱼的卵质有关;杂交组与对照组的斜带石斑鱼相比,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无显著差异,但发育速度较快;杂交组仔鱼与对照组仔鱼在孵化后11 d内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但12 d后杂交组仔鱼增长显著;杂交组仔鱼的不投饵活力系数SAI和育苗成活率较对照组显著高,初步表现出杂交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不同时期的性成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脑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性成熟赤点石斑鱼脑垂体近椭圆形,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脑垂体细胞和微血管组成。其中神经分泌纤维存在A(A1、A2)和B型神经分泌纤维。腺垂体中外侧部(PPD)腺细胞由嗜酸性的GH细胞和嗜碱性的TSH细胞及GTH细胞3类细胞构成。在不同的时期,GTH细胞内的分泌颗粒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赤点石斑鱼4种同工酶的组织分布及基因位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赤点石斑鱼7组织(肌肉、肝脏、肾脏、心肌、脑、脾脏、性腺)的4种同工酶(EST、LDH、MDH、ME)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4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的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EST由4个基因位点编码;LDH酶带多于典型的5条酶带;MDH具有线粒体型(m-MDH)和上清液型(s-MDH)两种类型;7种组织只检测到一种类型的ME.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妇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精子细胞再经过精子形成过程成为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并形成联会复合体。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细胞联系(桥粒)。赤点石斑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圆形,核内染色质致密,没有核泡(核空隙)。精子尾部细长,横切面为典型的“9+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野生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和在水泥池内用种(Curangidae)鱼类饲养一年的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Ca和P含量以及氨基酸种类与含量进行测定。经比较分析得出:饲养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质为84.75%低于野生鱼的92.54%;粗脂肪为7.76%高于野生鱼的1.54%;而在粗灰分、Ca和P的含量上两者相近。饲养赤点石斑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为733.5mg/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404.1mg/g,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26.4mg/g,均分别低于野生鱼的806.2mg/g、437.3mg/g和356.8mg/g;饲养鱼肌肉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除精氨酸外均低于野生鱼。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认为是不同的饵料种类因其营养成分的差异而影响了赤点石斑鱼肌肉中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8.
饵料对赤点石斑鱼亲鱼产卵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赤点石斑鱼亲鱼分别投喂张网鲜杂鱼、冰冻鱿鱼、缢蛏,发现亲鱼出现不同的产卵效果.结果如下:投喂缢蛏的亲鱼其在平均每尾鱼产卵量,卵上浮率,受精率,孵化率均优于喂冰冻鱿鱼和张网鲜杂鱼,其中喂冰冻鱿鱼的次之,投喂张网鲜杂鱼最差.  相似文献   

9.
赤点石斑鱼7个地理群体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 7个地理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大亚湾群体和舟山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低,湛江群体最高;通过UPGMA聚类,7个群体88个个体明显分成3支,三亚群体单独聚为一支(Clade A),湛江群体的部分个体聚类为一支(Clade B),湛江群体剩余个体和其他5个群体的个体聚为一支(Clade C)。其中在分支C中存6个小的分支,这6支中个体间基本以地理群体进行聚类。研究结果为赤点石斑鱼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对这两种石斑鱼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和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计算多态位点百分率、基因多样性和香农信息指数等遗传参数,以此评估种内遗传变异水平;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核苷酸多样性以及种间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并构建UPGMA系统树。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赤点石斑鱼,这可能与它们在种内特定遗传结构、分布范围大小、自然资源状况的差异有关;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之间检测到的种特异RAPD条带以及基因序列的变异,可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标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等位基因与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关联性,以阐明VMC的免疫遗传学特征,并进一步探寻VMC发病中的保护基因,为可能的基因治疗提供靶基因探索新途径。方法 创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小鼠模型,通过血清炎症因子IFN-γ水平、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心肌组织MHC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反映出病毒性心肌炎与MHC多态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在32只病毒组小鼠中,MudoEb 5检测阳性的共有24只(基因频率37.5%),MudoEb 7检测阳性的有9只(基因频率14.1%),对照组中检测出MudoEb5阳性的有 6只(基因频率9.4%),MudoEb7阳性共2只(基因频率3.1%),两种等位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udoEb 5 λ2=20.33 P=0.00 OR=13,MudoEb 7,λ2=5.38 P=0.02 OR=5.7)。结论 MudoEb5、MudoEb7基因型表达水平与COXB3的感染小鼠的病理改变存在正相关,并根据统计学分析,两种等位基因型可能为VMC小鼠的易感基因,其中MudoEb5基因型与VMC的病理相关密切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自然产卵的赤点石斑鱼胚胎及仔鱼形态发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人工种苗繁殖生产中,以自然产出的受精卵为材料,进行孵化、培育,连续观察该种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及仔鱼的形态,并对其作的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3.
赤点石斑鱼配合饵料物理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赤点石斑鱼为对象,研究凶猛捕食性鱼类对饵料物理性状的要求。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石斑鱼摄食行为的主导因素是食物的z运动特点;对于石斑鱼,软性颗粒饵料的适口性明显优于硬性颗粒饵料;其对颜色浅而明亮的物体的感受程度高于颜色深而暗的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