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9612008年云南125个观测站的逐日观测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云南极端气温、降水事件阈值,分析了极端条件下的高温、低温和强降水的分布特征、气候变化趋势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极端高温阈值大于36℃的中心分别在低海拔的金沙江河谷、红河河谷及昭通和西双版纳的部分河谷地区.全省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频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极端低温阈值小于-10℃的低值中心则集中位于迪庆州北部.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频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极端强降水阈值超过40mm的大值中心有3个,分别位于玉溪南部红河南部、普洱南部和曲靖南部.年平均气温与极端高温频数为正相关关系,与极端低温频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极端强降水频数的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气候模式的发展历程,综述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关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不同模式对不同事件的模拟效果并探讨了模拟效果影响因素.虽然不同模式模拟结果有所差异,但大部分模式都能再现极端气候事件的演变过程,并能有效预测未来极端气候变化情况.综述了温室气体增加情景下我国未来极端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提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极端气候模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增暖条件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我们的社会带来巨大挑战。政府、经济社会部门、企业乃至普通百姓,都已开始关注这些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影响,因为这些事件一旦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北极巴罗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冷暖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极阿拉斯加巴罗(Barrow)地区(70°20′N,156°40′W)湖泊钻孔花粉记录,~(210)Pb 和~(137)Cs 测定以及多项环境代用指标测试(有机质含量、总 C 和总 N 含量、CaCO_3),揭示了小冰期以来 Barrow 地区曾发生3次暖期(公元1540~1600年,公元1660~1730年和公元1880~1992年)和3次冷期(公元1440~1520年,公元1610~1650年和公元1750~1850年)。这些冷暖事件与格陵兰世纪营和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记录对比发现,虽然在高频变化上,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但重大冷暖事件都曾出现。  相似文献   

5.
2009年秋季云南降水极端偏少的显著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秋季云南出现了大范围降水极端偏少现象,导致秋季全省库塘蓄水严重不足,成为后期云南出现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相关分析和平均值显著性检验方法分析了此次云南秋季降水极端偏少的异常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秋季云南大范围降水极端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亚洲极涡显著偏弱,持续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挡了东亚冷空气的向南入侵,使得冷空气明显偏北偏东.而孟加拉湾地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异常反气旋环流使得赤道索马里附近由南向北的越赤道气流异常偏西偏北,且阻挡了西南气流向云南输送水汽.可见,干燥的对流层大气以及较弱的垂直上升运动是云南区域内高低层大气表现最异常的特征.相关分析还发现,云南秋季降水与南半球极地及中高纬高度场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与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具有显著正相关,且2009年在显著相关区域内高度场和赤道西太平洋对流都表现出不利于云南秋季降水偏多的显著异常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美艳  史平 《汉中科技》2011,(3):60-60,6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从近五年来的天气个例中找出极端天气个例和造成的危害,从灾害中得到启示,为防灾减灾工作汲取教训,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干预分析模型研究了我国民航客运量在极端事件时受到的干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民航客运受到多次连续冲击,在2020年2月受到一次较大的负冲击,同样在3月也受到一次负冲击,但由于我国国内民航市场潜力大,国内控制较稳定,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有效扶持,民航客运在8月份受到正冲击,下半年客运量有所恢复.全年总冲击为负值,表明此次极端事件对我国民航客运造成较大负面效应.2月份受到的冲击效应持续到年底且逐渐减弱,表明极端事件对我国民航客运造成长久且持续的影响,国内客运量仍具有进一步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气候变化敏感区,频发极端气候事件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准确理解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规律,能够为适应气候变化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基于1951-2019年黄河流域84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辅以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时序上,黄河流域极端低温事件指数呈下降趋势,高温事件指数、其他指数呈上升趋势;且极端气温指数多以55 a为主周期,而极端降水指数呈微弱上升趋势.(2)空间上,极端气温指数西北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东部上升趋势明显;极端降水指数东部、东南部呈下降趋势,南部、中部呈上升趋势.(3)黄河流域极端气候事件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厄尔尼诺事件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08年新疆49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计算相应标准化降水指数(SP I),利用RPCA模态分析的方法研究新疆极端干旱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新疆极端干旱面积率总体处于减小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前极端干旱面积率较大,基本在20%以上;80年代后在10%左右;2000年后极端干旱面积率有增加的趋势;M-K突变检验表明,极端干旱突变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疆北部是极端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区域,利用主成分旋转法可将新疆极端干旱分为3个区域:北疆区(代表站为石河子观测站)、南疆区(代表站为柯坪观测站)和东疆区(代表站为七角井观测站).依据极端干旱年的定义,1961-2008年新疆极端干旱年份分别是1962-1965,1967-1968,1973-1979,1982,1984-1985,1991,1995和1997年,其中强极端干旱年分别是1962,1974-1975和1997年,相应年份极端干旱的站数远远超过该时段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7~2016年武汉市及附近共5个格点的日降水量资料,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Rx1day(单日最大降水量)、Rx5day(5日最大降水量)、R95p(极端降水量)、R20(大雨日数)、SDII(降水强度),采用百分位阈值法、气候倾向率法、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6年武汉市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整体上呈中部小、周边大的空间分布特征.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高值中心位于南部,低值区为北部.频次年际波动大,呈微弱减少趋势,年代际频次则呈明显的逐年代递减的规律.极端降水指数的空间分布中,Rx1day和R95p的空间变化差异较大,而Rx5day, R20和SDII的空间变化差异较小.Rx1day与R95p变化趋势均为北部下降、南部上升;Rx5day则为南部下降、北部上升;所有地区的R20均呈下降趋势;只有位于西南部的SDII呈上升趋势,其他地区均下降.1987~2016年,极端降水指数年际波动剧烈,Rx1day,Rx5day和R95p波动幅度相似,且均呈微弱的上升趋势,R20和SDII波动幅度类似,均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总体表明这30 a年间极端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而增加,但是降水强度在减弱.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08年云南省123站6种灾害性天气事件频数资料,对全省灾害性天气频数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和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中以西地区暴雨频数增加较明显;大风、雷暴频数全省显著减少;冰雹频数全省小幅减少;雾频数中部地区增加,西南部明显减少;霜频数大部分地区减少.云南暴雨频数有微幅增加的演变趋势;雷暴、大风和冰雹频数呈减少趋势;雾和霜频数在1990年代前少变,1990年代初至今趋于减少.暴雨、大风、冰雹和雷暴频数具有15a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多种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及多普勒雷达回波,对2011年4月30日19:40发生在丽江古城区的降雹过程进行了成功的预报预警.得出的一点体会是,对于小概率事件的强对流冰雹灾害只要抓住3个环节:背景条件诊断、关注有无前兆对流云的生成和发展、是否具备降雹的雷达回波特征,是能够进行提前预警和有效地开展人工消雹作业的.对于本次过程,根据08时的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出当日已具备降雹的天气背景条件后,时刻关注周边地区有无前兆对流云的生成,16:30发现前兆对流云发展后,先后4次向各县局通报天气形势及对流云系发展情况,并要求做好强对流天气的跟踪及服务,18:55—21:09又先后向各县局通报了雷达回波信息,古城区根据预报预警信息进行了消雹作业,尽管造成了一定灾害,但仍取得了较好的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陕西冬季历史典型湿冷型气候与典型干暖型气候的对比分析,为冬季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气候统计诊断分析及天气气候动力学分析方法。结果典型湿冷型与干暖型气候在环流背景、海平面气压场、低层风场等方面表现出几乎相反的特征。结论典型湿冷型500 hPa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咸海低槽长时间维持,青藏高原低值系统活跃,咸海低槽分裂冷空气与暖湿气流在陕西交汇,蒙古高压偏强,伴随有强冷空气南下;典型干暖型500 hPa欧亚地区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欧洲西北部、鄂霍茨克海分别为一低槽,西伯利亚至巴尔喀什湖为强大的高压脊,形成"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蒙古高压系统偏弱。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云南农业经济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形成原因,并提出如何减灾防灾促进云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低和极低体重新生儿早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认识NICU呼吸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02例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呼吸暂停发生率为69.61%.其中15.49%表现为梗阻性呼吸暂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48.04%,肺炎占30.39%.痊愈率81.37%。体重越低.RDS、呼吸暂停、肺炎的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对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密切监护,加强呼吸管理.是救治早产儿的重要环节,可提高成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EarlyPleistoceneisarelativelylongperiodingeologichistory,inwhichthestudyofenvironmentalevolutionisnotenoughtocomparewiththatofLatePleistoceneandHolocene.Dingetal.(1994)havestudiedthewintersummermonsoonalternationsandtherelatedenvironmentalfeaturesin…  相似文献   

17.
Steuber T  Rauch M  Masse JP  Graaf J  Malkoc M 《Nature》2005,437(7063):1341-1344
The Cretaceous period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a time of warm climate. Evidence for cooler episodes exists,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period, but the timing and significance of these cool episodes are not well constrained. The seasonality of temperatures is important for constraining equator-to-pole temperature gradients and may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polar ice sheets; however, reconstructions of Cretaceou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are predominantly based on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that do not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such intra-annual variations. Here we present intra-shell variations in delta18O values of rudist bivalves (Hippuritoidea) from palaeolatitudes between 8 degrees and 31 degrees N, which record the evolution of the seasonality of Cretaceou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in detail. We find high maximum temperatures (approximately 35 to 37 degrees C) and relatively low seasonal variability (< 12 degrees C) between 20 degrees and 30 degrees N during the warmer Cretaceous episodes. In contrast, during the cooler episodes our data show seas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variability of up to 18 degrees C near 25 degrees N, comparable to the range found today. Such a large seasonal variability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ence of polar ice sheets.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与湖北暖冬及冷冬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1-1998年湖北1-2月气温资料,研究了湖北冬季温度变化同北 温的联系及相关结构,具体描术字在厄尔尼群诺年和拉尼娜年湖北冬季温度距平的差异性,结论是在厄尔尼诺年湖北冬季温度明显偏高,易出现暖冬,拉尼娜年则相反,易出现冷冬。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统计法,对陕西公元前244-公元2000年霜冷灾害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灾害明显增多,有千年、100-200年左右长周期,也有15年、2-5年的短周期存在;一般3-5月,8-10月春秋转换期最易发生。陕北长城沿线为多灾重灾区、黄土高原属次多灾中灾区,以秋季型灾害为主;关中平原为次多灾中灾区,以春夏型为主;陕南秦巴山地为少灾轻灾区,春秋多发型,尤以春季为主。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季风气候是形成时间特征的原因,南北狭长的地域范围,近东西向的三列山脉、局地微地形及农业布局等是形成空间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