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杏黄兜兰及其7个近缘种,从形态性状水平分析了它们的形态变异式样.本研究中的7种兜兰属植物不同形态变异以及形态总体变异在物种水平表现出如此规律:在同一物种内,营养器官性状变异程度比生殖器官性大;同一性状在7个种间变异幅度基本接近,种间形态总体差异都不显著,不同种间,同一性状变异幅度基本相同.表明它们对环境适应能力不强,生存力较弱.这可能是它们珍稀额危的原因之一.7种兜兰植物的性状可能主要由遗传因子决定,尽管外界条件有很大影响,但只在一定程度上起修饰作用.花部性状的变异性往往小于营养性状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文山州兜兰属植物种质资源情况,对州内有分布记载的18种兜兰属植物的器官形态学自然属性进行了归类分析,认为器官形态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度量的基础之一,对区域物种器官形态多样性的研究能够启示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干细胞微环境是平衡干细胞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压力响应的微环境.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突变体筛选和现代的影像技术,植物根尖干细胞微环境特化和维持的调控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着重概述转录因子网络、激素信号转导、染色质因子和基因组组织因子在调控根尖干细胞微环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是我国特有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完善其繁殖技术的基础上,把在植物园培育的3年生白花兜兰野外回归到荔波茂兰保护区核心区,布设3个回归点。结果表明,3个回归点小气候环境因子和植物群落组成有一定的差异,野外引种的白花兜兰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差异显著,成活率随着回归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但长势渐好,回归12月后开始萌发出新芽,叶变宽,变长,发绿。同时,不同回归点的白花兜兰Fo和Fv/Fm值差异性显著,以sites 3回归12月后的白花兜兰Fo和Fv/Fm值最高。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浙江省苔藓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苔类植物,经形态学观察并查阅文献后,确定其为小叶苔科Fossombroniaceae小叶苔属Fossombronia Raddi.的日本小叶苔Fossombronia japonica Schiffn.,是浙江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分布于浙江省苍南县、岱山县、上虞区、遂昌县和天台县.对日本小叶苔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评估四季开花型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和春季开花型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探究不同开花习性兜兰属物种间的遗传分化,为兜兰的可持续利用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10个多态性EST-SSR位点对12个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种群的231个个体分型,开展遗传多样性、瓶颈效应、系统发育、遗传结构、遗传分化、距离隔离和环境隔离分析。结果表明,同色兜兰种群的大多数遗传多样性指标都显著(P<0.05)低于带叶兜兰;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两者来自种群间的变异都较少,且带叶兜兰来自个体内的遗传变异高于同色兜兰。在同色兜兰的两个种群中检测到显著(P<0.05)瓶颈效应,而在带叶兜兰全部种群中均未检测到。群体水平的非加权平均(UPGMA)树和个体水平的邻接(NJ)树均显示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间系统发育关系相对较近,并各自聚为一支。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均支持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此外,遗传分化系数(FST)证实两个物种间的种群分化已达到较高水平。狭窄的自然分布和过去的种群瓶颈可能导致了同色兜兰的部分遗传多样性丧失。地理隔离是驱动同色兜兰和带叶兜兰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而环境隔离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半无叶类型、普通类型豌豆为试验材料,对小叶突变体基因位置与子叶颜色基因、初花节位基因的遗传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叶突变体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呈完全隐性,小叶突变体基因af、子叶颜色基因i、初花前节位lf表现连锁遗传,且位于第一染色体,测得小叶突变体基因af和子叶颜色基因i之间的遗传距离为6.71个遗传单位,小叶突变体af基因和初花节位基因lf的遗传距离为37.73个遗传单位,三对基因之间的顺序为lf,af,i。  相似文献   

8.
兜兰属(Paphiopedilum)植物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是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高档花卉,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是兜兰产业发展的基石。我国拥有丰富的兜兰种质资源,台湾的兜兰育种和产业化发展较好,但大陆地区兜兰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境破坏和过度采挖,兜兰属植物已是世界上较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选育出可进行市场推广的优良品种不但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降低对野生种类的需求,间接实现兜兰的有效保育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对兜兰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和主要育种技术(包括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倍性育种、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分子育种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各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兜兰高效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硬叶兜兰(Paphiopedilum micranthum)、带叶兜兰(P.hirsutissimum)和长瓣兜兰(P.dianthum)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特性,为其种质资源保育及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3种兜兰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的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含量,比较3种兜兰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硬叶兜兰、带叶兜兰和长瓣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为2.719 μmol·m-2·s-1、1.836 μmol·m-2·s-1、2.015 μmol·m-2·s-1,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78.74 μmol·m-2·s-1 、467.72 μmol·m-2·s-1、481.25 μmol·m-2·s-1,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分别为15.65 μmol·m-2·s-1、12.79 μmol·m-2·s-1、10.34 μmol·m-2·s-1,是典型的阴生植物。硬叶兜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CO2饱和点(CSP)、羧化效率(CE)均显著高于长瓣兜兰和带叶兜兰(P<0.05),硬叶兜兰对CO2的利用能力更强。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表现为硬叶兜兰(58.13)>长瓣兜兰(55.12)>带叶兜兰(51.88)。3种兜兰属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弱,对光的利用范围狭窄,在引种栽培时应注意增加荫蔽度。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新疆苔类植物区系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疆小叶苔与长胞苔新记录各1种,分别名为Fossomobronia pusilla (L.) Dumort和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小叶苔植物属于小叶苔纲(Fossombroniopsida)、小叶苔科( Fossombroniaceae )、小叶苔属( Fossombronia Raddi. ),为新疆新记录纲、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长胞苔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uce属于长胞苔属(Hygrobiella Spruce)、大萼苔科(Cephaloziaceae).长胞苔属(Hygrobiella Spruce) 全世界有2种,我国有1种Hygrobiella laxifolia (Hook.) Spruce ,本属首次发现在新疆的分布.这些新记录在新疆的发现,既丰富了新疆苔类植物物种多样性,又扩大了其在中国的分布范围,为我国苔类植物区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对莲瓣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达到保护莲瓣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莲瓣兰的目的。采用徒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莲瓣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离。莲瓣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被侵入,通过外皮层通道细胞进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团。通过三次分离,共得到196个菌株,这些真菌绝大多数属于半知菌和子囊菌,共计29属,其中色串孢属(Torula)占30,10%,花顶孢属(Idriella)占11.22%,为绝对优势菌。  相似文献   

12.
对分离自莲瓣兰根内的5株内生真菌利用碳源的生理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是三点种植实验,培养5d,测量碳源培养基上内生真菌菌落直径,同时,进行液体培养5d,将菌丝过滤,烘干至恒重,计算菌丝干重。结果:这5株内生真菌利用碳源能力各不同;其中,属于木霉属的LP161菌株对各种碳源均有很好的利用能力,尤其在纤维素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并且,LP161菌株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内生长最快,培养5d后菌丝干重达到1.18g/100ml。  相似文献   

13.
以硬叶兜兰花芽cDNA为Tester,营养芽cDNA为Driver,利用SMART策略构建了硬叶兜兰花芽的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文库.通过PCR对文库中插入的片段进行检测后,筛选了288个插入片段为500bp以上的克隆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去除载体序列后聚类得到18条差异表达片段,用BLAST进行比对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与光合作用、合成代谢、基因调控等功能有关,其中包括多个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的同源基因.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在川滇接合处的四川省珙县石碑乡首次发现的石碑珙县龙,并对其产出的层位———自流井组的岩石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为四川盆地和滇中盆地早侏罗世地层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濒危植物延龄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延龄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发现,延龄草根茎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在1/2 MS BA(苄基氨基嘌呤)1.2 mg.L-1 IAA(吲哚乙酸)0.6 mg.L-1培养基中较好,诱导频率为83.33%;在1/2 MS BA 1.2 mg.L-1 IAA 1.2 mg.L-1培养基中次之,诱导频率为66.67%;在1/2 MS BA 1.2 mg.L-1 IAA 0.2 mg.L-1培养基中也能产生,但质地较差,诱导频率为22.22%;在1/2 MS BA 1.2 mg.L-1 NAA(萘乙酸)0.2mg.L-1培养基中也能产生少量.可见,以1/2 MS作为基础培养基,加入1.2 mg.L-1BA和0.6 mg.L-1IAA,以根茎为外植体进行延龄草组织培养,能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研究表明,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延龄草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桫椤过氧化物酶的分离纯化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齿叶黑桫椤叶片提取液经硫酸铵盐析、透析、DEAE-琼脂糖凝胶柱层析和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化的POD,其纯化倍数为26.29,回收率为27.04%;通过SDS-PAGE法测得POD的分子量为43000D;通过IEF-PAGE法测得POD的等电点为4.55;齿叶黑桫椤POD最适pH在4左右;最适温度在45℃左右;Km值在最适温度45℃、最适pH4的条件下为0.07 mol/L。  相似文献   

17.
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维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  相似文献   

18.
19.
豆科2种荒漠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银沙槐Ammodendron bifolium(Pall.)Jakovl.和盐豆木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Pall.)Voss.的染色体,按全国第一次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建议的标准进行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沙槐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8,核型公式2n-2z=18-2M 16m,核型属1A型;盐豆木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16,核型公式2n=2x-16=6m 8sm|2st,核型属2A型,较银沙槐的核型进化.上述结果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电泳手段 ,测定了重庆北碚特产的缙云卫矛 (Euonymuschloranthoides) 3个居群 3 6个个体功能叶片的酯酶 (E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同工酶谱带 ,并进行二群体态数据编码 ,然后采用Sokal-Michener结合系数的加权平均法 (WPGMA)对各酶谱带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并结合遗传杂合度 (He)、遗传相似性系数(I)、遗传距离 (D)等遗传分化度量指标的分析 结果表明 ,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 ,同工酶谱带相似性高、遗传杂合度小、遗传相似性系数大、遗传距离小 ;显示出居群内个体遗传分化小 ,而居群间的个体则相反 究其原因 ,可能是由其特殊的生殖方式和环境隔离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