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银河系旋涡星云在旋转运动中,外旋带产生了次级原始太阳螺旋星云。原始太阳星云在旋转中产生物质分异,并有重物质向核部集中现象,当核部质量接近一个太阳质量时,遇超新星或类星体的强大压力或有物质参与而使原始太阳星云中核部收缩、集中、点火而具有核反应能发光的太阳。星云旋臂中的物质也成大小不等的原始星子。太阳产生了引力、磁力,又有太阳辐射,它们与旋臂扭动相反,二者呈双螺旋反向扭动复合,使星子集中并按轨道形成了各大行星。这一过程亦是星系的繁殖过程。  相似文献   

2.
地球内部引力与热力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自地球形成始,引力的向心性和热力的多向性时时引发博弈,是大地构造自始自终的源动力。从引力与热力的博弈入手,探讨了大地构造的二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球在漫长发展演化过程中,q,μn的变化规律是内外动力地质联合作用的结果,是导致地球分异的动力;月球的q、μ n′变化不大是因漫长的化学停滞作用造成的,是缺乏內外动力地质联合作用的结果;陨石及其系列的形成,有如地球上的岩浆结晶作用一样,遵循晶格能依次增大的规律,q、μn′多样性反映来自小行星带的陨石物质成分的不均一。 地球、月球和陨石的q~(2/3)+μn′~(2/3)=82.23~(2/3)函数关系成立,表明它们从原始太阳星云中产生的同一性,作为太阳系独立成员的同时性,q、μn′的差异可能反映原始太阳星云物质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4.
地热是地球内部热力不均在地表的展示,地热的形成是异于周边的热地幔物上升而成;上升初期地表表现为隆起,后期地表表现为下陷和地堑等,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热田。在不同阶段,不同部位或相同部位其物理特征有不同的表现和差异,这些物理特征有地震、地噪声、布格异常、电阻率异常、自然电位异常等,探讨了地热物理特征与地球内部热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核素在引力常数减小过程中的放射性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地球板块运动、地震及火山活动的动力机制,地球圈层及岩石结构的形成,以及地球资源和能源等,是当代地球物理急待解决的问题.依据引力常数变化对核素的作用,以及核物理基本原理,建立起了一个核素结构随引力常数变化的动态核力模型,此核力模型与宇宙天体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且同步.此模型对上述多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了合理的解释.通过引力常数减小而产生的地球结构能释放的论证,求证出核素放射性衰变是地球结构能的释放方式;论证及量化计算了地幔岩石化学结合能是对于地球结构能释放或核衰变能的吸收;证明了引力常数减小对宇宙宏观与原子核微观作用的内在一致性或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性;得出了原子核结构的稳定和非稳定性具有相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德布罗意物质波动理论,并以地球的实际运动状态选择相关的参数计算地球引力波的波频数值,从地球引力波波频数值的计算过程中推得地球引力波形成的物理机制,依据地球引力波形成的物理机制设计制造了地球引力波探测器,最后根据探测实验结果概括得到:地球自身的相对三维运动是形成地球引力波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的科学试验得出了与旧的能量、物质、空间相悖的成果,例如物质质量能产生引力吗?宇宙间强大的斥力来自何方?空间为什么不对称?等等.本篇认为用"能的流动"来解释宇宙的生成、运动与发展,非常确切.恒星的热和光产生空间,空间扩大产生引力;恒星的热与光产生"物胚",物胚继续吸能,产生电磁力与核力,从而成物.物、力、空间组成宇宙.人类眼前的世界是能量不断从高温流向低温,产生运动,能与物相应变化,产生时间.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质的分异运动可同样地用一般扩散方程与热扩散方程来描写,其结果取决于各种组分的某些基本性质,如体积度,离子电位、生成热等。 整个地球的场分布与物质的分异运动大致可分为四级:一级场为遍布整个地球的场。二级场分布在地球内部的局部空间及与之相对应的大地构造单元。三级场分布在一个构造系内。四级场分布在单一构造中。  相似文献   

9.
谜之一:水星如何诞生。太阳系由八大行星组成。其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是以岩石为主要成份的"地球型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及海王星,是大量气体包围的"木星型行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是水星,它是如何诞生的昵?有两种说法:一、由于水星最靠近太阳,科学家认为水星是在原始太阳系星云中的高温区域,由凝固的金属铁及其它富含物质的材料物质堆积而成。二、水星是在巨大的原始行星互相碰撞的时候,由彼此的金属铁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温度是分子的热运动的剧烈程度。这一理论不能给予恒定的地温梯度以合理的解释。提出物质的温度由分子热运动和微粒子热运动共同组成。地球内微粒子的密度分布与重力场的分布密切相关,地球内的温度分布是重力场的函数。地球内部的微粒子密度比地表微粒子密度大,地球内部的温度比地表温度高。既完善了分子热运动说,又找到了地温梯度保持恒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漫谈地震     
在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同寻常的行星。地球的一个主要特异性质是具有较强的磁场,在宇宙诸多引力作用下,该磁场能引发地球岩石圈板块的不断运动。这种运动导致了地球内部物质的运移,进而才有可能演化出生命。地震是这种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地球上每年大约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甘肃陇南山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与横断山南北向构造带的三角洲沉降带中 ,受地球自转不均衡性引起的径向惯生离心力和密度主周围引力不同而形成的纬向构造带。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形成的原因是该构造带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 ,特别是燕山期运动与地壳运动的影响 ,形成岩浆入侵与强烈褶皱的复杂形态 ,东西复杂构造带的形成受东西向的引张和南北向的挤压作用所制约。这一构造带在伏牛山以东 ,被另一个弧形构造体系推移而向南弯曲经大别山及苏北海州而沉没于东海。而在其以西受滇缅康藏歹字型和横断山南北向构造体系的干扰 ,其位置往北稍微挪动了 ,看形势应与昆仑山脉相连 ,再往西被阿尔金山大断层截断。而陇南正处在西秦岭北鹿稍向北挪动和南北向构造带的这一缝隙间 ,其矿脉形成宜往北稍有移动。但受南北向构造的干扰和多次岩浆入侵的结果 ,形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及稀有金属交替成矿和富集的特点。故而形成以两当、徽县、成县、西和等县为主的这样一条近似反S形构造体系的铅锌矿成矿带 ,且各种矿脉走向皆与此相同 ,构成秦岭区矿产资源的总体。这种构造形迹对矿脉起一级地质构造控制作用。值得提出的是 ,燕山期多次强烈的振荡运动。不仅对地质构造形成极为复杂形态 ,且对各种...  相似文献   

13.
光学显微镜的广泛运用,扩展了观察认识地球固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视野,促使地球科学从简单描述走向理论研究,催生了地球科学的第一次革命;21世纪地球科学研究全面向地球表层转移,迫切需要认识地球物质纪录的纳米尺度信息;现代电子显微镜在地球科学中的广泛运用,催生了纳米地球科学的诞生。纳米地球科学诞生推动地球科学家将从纳米尺度解读过去所未知的固体地球演代过程的信息;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将引起地球科学的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地球断裂构造释放能量的窗口,含能量积聚、触发、爆发和沉寂过程。地震是震源断裂结构的爆裂过程,断裂结构内压力超过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地震随之爆发。对地震的触发,太阳活动影响最大,月球和太阳引力也有影响。断裂结构内的磁场异变和赵锬的形变矢量观察具有临震警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曾雄飞 《广东科技》2010,(Z1):16-20
地震是地球断裂构造释放能量的窗口,含能量积聚、触发、爆发和沉寂四阶段。地震是震源断裂结构的爆裂过程,该结构内压力超过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地震随之爆发。对地震的触发,太阳活动影响最大,月球和太阳引力也有影响。断裂结构内的磁场异变和赵锬的形变矢量观察具有临震警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胜利油田实际储层测试数据,分析了压汞过程中汞的湿润性、储层孔隙结构及流体性质、油气成藏动力构成的多样性,以及用毛管压力资料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胜利油区油气成藏时储层的孔隙度要比现今储层的孔隙度大6%左右,油气成藏时的密度、界面张力普遍比现今的小,油气成藏的动力除浮力以外还包含地层的高压等因素。研究认为,因地质运动变化,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流体参数发生较大变化,用压汞法取得的毛管压力资料不能准确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6年7月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地面层大气湍流实验观测资料,采用涡动相关、象限分析和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强热力作用下近地面层湍流特征,对比分析热量输送与动量输送的差异,探讨输送差异的成因和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中性层结条件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面层湍流运动对热量和动量的输送作用类似;随着大气不稳定度增加,热量与动量的输送差异增大。在强热力条件下,湍流运动对热量的输送效率较高,但对动量的输送存在较大的随机性。输送差异形成的原因与湍流相干结构密切相关,在不稳定层结条件下,湍流相干结构以热羽为主,能够引起位温和垂直速度的同相位变化,但较难引起水平速度的相应变化。湍流运动的动力和热力响应物理机制不同,是热量与动量的输送差异及其随大气不稳定度增强而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曾雄飞 《广东科技》2008,(18):26-28
地震是地球断裂构造释放能量的窗口,含能量积聚、触发、爆发和沉寂四阶段。地震是震源断裂结构的爆裂过程,当该结构内压力超过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地震随之爆发。对地震的触发,太阳活动影响最大,月球和太阳引力也有影响。断裂结构内的磁场异变和赵锬的形变矢量观察具有临震警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将东亚地区综合资料分析成果与地球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全球构造域中典型的构造地段朝鲜地块。详细识别出朝鲜半岛地区的基本构造形式,其基本类型主要有环形构造(及辐射构造)、追踪构造、共轭构造、菱形构造、多米诺构造等;对其构造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及地球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宏观阐述, 晚古生代之前朝鲜半岛是由中国东部三个不同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华南板块)贴拼焊接而成,中生代隆起成陆以后遭受了三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松林运动、大宝运动、佛国寺运动),新生代发生了玉岭运动。朝鲜地块基本构造形式的形成受  相似文献   

20.
地球内部的策重力构造圈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首先依据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分布数据,用计算机计算它的电离状态,得到非等温分层电离状态的电荷分布曲线;其次从地球内部存在的流体压力与两类体积力;重力和静电力的平衡方程讨论中,发现在某一等温层内可能存在微重力的构造圈,其厚度约为1000km左右;最后在地学研究向整体化和深部化发展趋势下,预期这个结果将有助于理解地球深部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