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瑾 《科技信息》2010,(23):401-401,417
采用活性炭、H2O2和硫酸铝相结合的吸附—催化氧化—絮凝法联合处理某制药厂废水。考察了活性炭用量、H2O2用量和絮凝剂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废水pH为4,反应90min后,絮凝实验调pH为7的条件下,H2O2加入量为16.7mL/L、活性炭投加量为10g/L,硫酸铝溶液用量283mL/L进行絮凝沉淀,效果最佳,废水COD去除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絮凝剂研制的废水净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研究中获得了产生高絮凝活性物质的动胶菌属,定名为SH-1,在絮凝剂的研制中使用黄豆汁替代酵母豪以及添加Mg2 可明显提高絮凝效果,并且降低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成本,通过对高岭土,泥浆,活性炭悬浊液和味精废水以及酸性湖蓝A染料废水的净化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絮凝剂研制以及净化条件,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微生物絮凝剂与SPA混合用于味精废水的净化时最高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6%,而相应的药剂费用较单独使用SPA时降低二分之一左右,小试药剂费用为19.5元/t废水,微生物絮凝剂对酸性湖蓝A染料水溶液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絮凝率达到80%,微生物絮凝剂属于绿色化学产品,在实际中应用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絮凝剂带来的二次污染危害,Ca2 絮凝过程中起到了离子结合与架桥作用,具有一定的助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增强其絮凝效果,降低培养成本,以酱油废水替代发酵培养基对WN-2菌进行了培养,通过单因素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外加碳源、外加氮源、培养时间、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预处理过的酱油废水作为廉价替代培养基,高效絮凝菌株WN-2可以在此条件下产生微生物絮凝剂。且WN-2最佳絮凝条件为:外加氯化钙浓度为0.2 g/L、无需添加碳源和氮源、培养时间为36 h、pH为7.0、摇床转速为160 r/min,在最佳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进行絮凝测定,其絮凝率达到93.6%。因此,利用酱油废水作为微生物絮凝剂的替代培养基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acillus simplex PS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利用啤酒废水产生絮凝剂的培养条件;并考察所产絮凝剂对实际废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Bacillus simplex PS1以啤酒废水为原料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啤酒废水COD浓度5 000 mg/L、KH_2PO_4 1 g/L、K_2HPO_4 2.5 g/L、初始pH值7、接种量2%(体积比)、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70 r/min、培养时间36 h。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6.8%,对城市污水、乳品废水、医院废水、淀粉废水、餐饮废水均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对废水浊度去除率达到90%以上,对COD和色度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表明Bacillus simplex PS1利用啤酒废水所产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废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 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畅0以上;助凝剂CaCl2 (1 % 浓度)适宜投加量为5畅0 % ;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畅2 % ;发酵液较好的离心条件为n = 4 000转桙 min, t = 30 min。在最佳絮凝条件下,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理吸附、光催化及化学絮凝三种方法对宜昌一化工有限公司湿法制磷酸中含As废水(砷含量为13.56mg/L)进行了消减研究,三种方法中:物理吸附法活性炭的饱和吸附含量是1.0 g/50mL,此时废水84.4%的As被吸附除去,黏土的吸附试验中未发现吸附饱和现象;化学氧化法中,Fenton试剂最佳浓度比为[H2O2]∶[Fe3+]=200∶1,此时可以将82.2%的As3+氧化为低毒的As5+;化学絮凝法中,絮凝剂-96、絮凝剂-98及硅藻土三种絮凝剂作用的最佳pH分别为12.6、12.6、11.8,絮凝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0、9、13.0 mg/mL对废水中As3+转化率分别为65.7%、73.2%、76.3%.设计了含As废水处理装置,经处理后废水中As的含量达到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两性淀粉为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并与复配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木质素基改性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废水的pH、絮凝剂的质量浓度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淀粉絮凝性能优于上述絮凝剂;并且在pH为6.0~8.0、絮凝剂两性淀粉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65m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餐饮污水进行处理,发现聚硅硫酸铝(PASS)的絮凝效果较佳.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操作条件,并通过PASS和废水ζ电位的测定及PASS的形貌及处理废水后形成的絮体形态,从电中和以及吸附桥联角度初步探讨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絮凝-吸附组合工艺对工厂高浓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系统考察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吸附剂的种类、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聚合AlCl3的效果优于FeCl3,聚合AlC13投放量为0.0375kg/L时,脱色率达到90.2%;絮凝后的清液经不同吸附剂进行脱色处理,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优于盐泥和凹凸棒土吸附剂,在20℃的室温下,活性炭的投放量为0.0113kg/L时,吸附脱色约120min,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9.0%和96.1%。  相似文献   

10.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到的4株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BF1、MBF2、MBF3、MBF4)中构建复合菌群,选取絮凝效果最好的菌群1(MBF2和MBF3组成)进行培养条件优化,考察了培养时间、絮凝剂用量、pH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菌群1絮凝活性分布、微生物絮凝剂热稳定性、廉价替代培养基作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菌群1在最佳絮凝条件下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为84.86%;微生物絮凝剂分布在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并能在酱油废水中生长,絮凝活性达到78.36%。  相似文献   

11.
张帆  蒋文举  王向东  王依娜  张望  陈娇 《科技资讯》2013,(31):118-119,121
本文对几株混合酵母菌(HJ-1-HJ6)利用制酒废水产生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研究。并对絮凝效果最好的混合菌HJ3的最佳絮凝剂合成条件进行料研究,结果表明:HJ3的最佳絮凝剂产生条件为:相对接种量15%,培养基初始pH值4.5,碳氮比20∶1,废水COD浓度为12000mg/L。酵母类混合菌产絮凝剂的最大活性均出现在36 h,比单一酵母菌产絮凝剂周期缩短了4~12h,节省了时间并提高了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12.
朱洪涛 《科技信息》2010,(30):109-110
对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组和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单独Fenton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Fe2+:0.05g/L;H2O2:40mL·L-1;处理时间40min;pH值3,脱色率为72.1%。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活性炭投加量0.4g·L-1;处理时间40min;pH值2~3,脱色率为69.2%。在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处理条件下进行三种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印染废水,以二者同时进行处理的方式最佳,脱色率可达90%以上。活性炭对Fenton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二者组合处理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细菌分离方法从木薯淀粉黄浆废水中筛选得到一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编号为M2。经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克雷伯氏杆菌,命名为Klebsiella sp.M2。通过单因素实验对菌株M2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种类、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及摇床转速分别为查氏培养基、5、30℃及150r/min。与大部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上清液表现出絮凝性不同,菌株M2的菌体本身表现出絮凝活性;经过使用超声波破碎仪证明菌体本身具有絮凝活性,最佳絮凝率达到93.20%,具有易于运输、便于使用的优点。菌株M2在以蔗糖作为碳源、KNO3作为氮源的情况下絮凝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用化学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时,选择不同的絮凝剂,有着不同的处理效果,每种絮凝剂有着最佳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5.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是采用廉价底物经过多株菌混合发酵后制得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实验测定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以松花江源水和强酸性废水为对象,测定出了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范围和助凝剂CaCl2的投加量。实验表明,对于不同的水质,絮凝剂投加量不同,松花江源水的最佳投加量在14mL/L左右;对于酸性废水,投加量要高一些。最佳pH值在7.5左右。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需要投加助凝剂才能起到絮凝效果,投加10%氯化钙1.5mL/L就可以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温度对絮凝率的影响极小,并且沉降曲线表明,在10℃时,沉降所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6.
改性淀粉絮凝剂具有无毒、原料来源广、价格低、易于生物降解等优点,近年来得到重视和发展应用.文章通过絮凝实验对改性淀粉絮凝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处理模拟废水的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在废水处理中COD去除率效果显著,改性淀粉的混凝效果受不同的pH值的影响不大,优于无机絮凝剂.  相似文献   

17.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交联、醚化等反应得到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改性淀粉(DTCS),然后以DTCS为骨架与丙烯酰胺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合成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考察单体用量、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并考察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的絮凝能力。结果表明,DTCS-AM改性淀粉絮凝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0℃,时间3 h,引发剂用量4 mmol/L,淀粉与单体质量比1∶2.2;DTCS-AM具有较好的絮凝结构,对胜利油田钻井废水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絮凝剂用量为80 mg/L时,其COD去除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8.
从受污染的河畔污泥中筛选出一株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该菌所产的絮凝剂(代号MNb-1)具有很好的絮凝作用.分析表明: MNb-1主要成分为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用MNb-1对江西南昌凯利印染公司的靛蓝废水进行处理,主要考察絮凝剂的MNb-1投加量、靛蓝废水原始pH值、助凝剂CaCl2(1%)的量3个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出了靛蓝废水的最佳脱色工艺,并对脱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分离选育及提取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土壤、河湖、活性污泥中分离出752支菌株,以发酵液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效果为指标,筛选出1株絮凝剂产生高效菌,研究了该菌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实际废水试验,探讨了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操作条件,并对微生物絮凝剂粗提物的性质、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部分微生物新技术进行概述, 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有毒废水中应用广泛;微生物絮凝技术因其絮凝范围广、活性高、安全无害无污染而易于实现工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向研究的重要课题;生物吸附法主要用于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电极生物膜法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方法,主要为反硝化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