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对白颊长臂猿和白臀叶猴的β-趋化因子受体CCR5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并与人、黑猩猩、大猩猩,恒河猴,食蟹猴,豚尾猴,阿拉伯狒狒的CCR5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这些灵长类的CCR5基因序列之间以及蛋白质序列之间具有很高的相似性。采用PAUP3.1.1(简约法)和MEGA1.02(NJ法)对DNA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这几种灵长类的分子系统树。两种方法得到的分枝结构完全一致,并且其主干分枝与公  相似文献   

2.
观察Fractalkine从旧大陆猴向人猿超科进化过程中基因的进化规律,为研究Fractalkine基因的进化和免疫学功能演变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先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ractalkine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Clustal及DNAStar软件拼接、分析各物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ractalkine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在其粘蛋白样区还有一明显的30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并对突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对Fractalkine可能的功能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观察Fractalkine从旧大陆猴向人猿超科进化过程中基因的进化规律,为研究Fractalkine基因的进化和免疫学功能演变关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先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ractalkine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Clustal及DNAStar软件拼接、分析各物种间基因序列的差异.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racta-lkine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在其粘蛋白样区还有一明显的30个核苷酸的缺失突变,并对突变的可能机制及其对Fractalkine可能的功能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云南蝗虫一新种(蝗总科:斑腿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贵州龙胆科、萝藦科等四个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基本搞清了贵州龙胆科、萝孽科、紫草科、茜草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龙胆科29种(含变种),萝革科。58种(含变种),紫草科21种(含变种),茜草科81种(含变种),增添30种(含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6.
采用云南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对云南松林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土壤分布、坡向分布、坡位分布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境内,云南松林水平分布范围北至28°23′33″N,南至23°01′20″N,东至97°46′39″E,西至105°54′05″E;垂直分布海拔跨度在710~3320m之间,其中分布面积最多的海拔区间为1500~2500m,占云南松林总面积的66.66%;云南松林下的土壤包括8个土类,其中红壤分布面积最多,占61.58%,其次为紫色土和黄棕壤;就分布的坡向而言,在阳坡的分布多于阴坡,前者占58.29%,后者占41.71%,但分布于阴坡的云南松林质量总体上优于阳坡,前者平均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9.1m3/hm2,后者平均为74.0m3/hm2;坡位分布方面,分布于中坡位的云南松林最多,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的居第3,分布于山脊的居第4;从林分质量上看,山脊上的优于上坡位的,上坡位的优于下坡位的,出现了林分质量与立地质量相背离的情况,但下坡位到山脊受到的人为干扰不断减少.这表明在现存云南松林中,人为干扰因素取代立地质量等自然因素,成为影响云南松林质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云南桫椤科植物的分类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有关资料及标本,对云南境内桫椤科植物的分类、地理分布、丰富程度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云南省境内桫椤科植物共3属11 种,占我国(3 属约 20 种)总种数的 55%,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5个区,其中,滇东南区种类最为丰富,共有9种,占全省总种数的 81.8%;其次是滇南、滇西南区和滇西、滇西北区;中部高原区和滇东北区最少。  相似文献   

8.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有羚牛指名亚种分布 ,从而使羚牛在云南境内的分布南限南移到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瑞丽片的等嘎地区 ,且垂直分布方向上 ,海拔高度已从 190 0m下降到 1 1 0 0m .  相似文献   

9.
中国狐蝠科共有5属9种,其中狐蝠属3种,果蝠属2种,犬蝠属2种,球果蝠属1种,长舌果蝠属1种。在区系组成上全属东洋界华南区的种类。栖息环境有5种类型。其分布是,东至台湾,西至西藏墨脱,南至海南岛,北到青海民和,共11省(区),约东经95°20′~121°30′,北纬19°30′~36°20′大狐蝠是我国狐蝠科分布最北的种类,也是狐蝠科在世界分布最北的种类之一。大狐蝠、泰国狐蝠、棕果蝠、犬蝠及球果蝠5种在我国的分布,是这些种在世界的最北界限.狭齿果蝠分布于非洲东部,现在贵州发现,实属罕见。我国狐蝠科垂直分布为50~1065m,分布于最高海拔是棕果蝠。狐蝠类的生态环境有热带阔叶林、热带河谷农田、亚热带阔叶林、亚热带河谷农田及居民点5种类型。生活的环境温度为年平均温14~24℃,相对湿度为48.6%~84%,年降雨量为370~2000mm,多为1000~1500mm一般多生活于无霜或少霜的环境。除棕果蝠、长舌果蝠外,另外7种均为稀有种大狐蝠,泰国狐蝠和狭齿果蝠3种自发现后30余年来一直无信息,可能已在我国绝迹。  相似文献   

10.
白学良 《贵州科学》2001,19(4):31-53
根据现有资料 ,云南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含有 2属、5 9种、3亚种、8变种和 2变型。其中中国新记录 4种 :波叶耳叶苔 (新拟名 )FrullaniaeymaeHatt.,微齿耳叶苔 (新拟名 )F .rhytidanthaHatt .,凹叶耳叶苔毛萼变种F .retusavar .hirsutaHatt .etThaith .,小褶耳叶苔 (新拟名 )F .appendistipulaHatt.,中国大陆 2个新记录种 :圆叶耳叶苔 (新拟名 )F .inoueiHatt.,缅甸耳叶苔 (新拟名 )F .berthoumieuiSteph .及 13个云南新记录种。 2个新种已另文发表 :高黎贡耳叶苔F .gaoligongensisBaietGao和无脊耳叶苔F .laevi- peri anthaBaietGao。云南耳叶苔科主要区系地理成分有 :热带亚洲成分 18种 ,东亚成分 13种及 2 4个中国特有种 (其中有 6个云南特有种 )。此外还有少量温带亚洲成分、北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和古热带成分。检视标本保存于昆明植物研究所和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高氏家族是云南历史上的一个名门望族。大理国时期,高氏家族世袭大理国宰相,分封高氏子弟统治大理国的八府四郡。元明清时期,高氏土司长期统治鹤庆、永胜、姚安三地。高氏家族笃信佛教,高氏家族大力出资在各地捐建寺庙,高氏家族中的不少重要成员还出家为僧。高氏家族对云南的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云南的很多佛教名山都和高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
个旧东区印支期玄武岩对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应用玄武岩系柱状对比图和内插法作等值线的方法,分析了个旧东区印支期玄武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个旧东区安尼锡克期的火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大体演化趋势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山活动的空间由南往北演变.同时,在仙山坡一带-母鸡山一带-期北山一带可能是火山喷发中心.这对个旧锡矿深部和外围的进一步找矿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壮剧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滇桂黔泛珠三角地带的滇东南一隅是云南通往内地的重要通道,明清以来商业繁盛,各地客商云集,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文山地区古老而丰富的歌舞艺术资源为云南壮剧的形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养料;明末内地戏曲艺术的传入为云南壮乡埋下了戏曲的种子;清代云南壮剧形成前后大量内地剧种特别是广戏各分支在云南壮乡的演出、传播、交流为云南壮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泛珠区域合作向纵深推进,正确认识省情,明确云南省在泛珠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并据此制定恰当的合作战略,对云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对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交通体系、现代化水平、新经济指数、人口和经济生态位等因素的比较分析,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云南省在泛珠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对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1961~2008年共48 a云南125站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方法,分析全省寒潮的发生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单站寒潮、总寒潮过程和区域寒潮过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单站寒潮频次呈东高西低分布;全省寒潮过程、区域寒潮过程和单站寒潮均为1月最多,2月和12月次之;省内寒潮频次在减少,东部减少趋势明显;环流分析发现在云南寒潮偏多发生年份,中高纬度地区500 hPa高度场较常年偏低,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弱,850 hPa温度场为负距平.  相似文献   

16.
云南境外的傣泐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泐人又叫泐人(Lue),是傣族中的一支。在我国,傣泐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此外,思茅和红河地区也有少量分布。除了云南以外,境外的几个国家也居住有一些傣泐人。居住在境外各国的傣泐人,由于环境的改变,他们在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云南的傣泐人已有了一些不同,在政治上也分别认同他们居住的国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故土西双版纳和他们傣泐人身份的认同。由于保持着这种认同,这个群体也就成为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17.
乾隆时期,云南边隘为中国连接西南外域之交通扼要,用于保疆固圉,查验出入国(边)境的人员与货物,亦可作为军事据点,进行情报与反情报活动。为加强边备,乾隆朝对云南边隘进行查勘修葺,以云贵总督为首的各级边疆官吏更是对边隘时常巡阅。边疆官吏必须熟悉边隘情形,如违反边隘管理律例,则被题参革职。乾隆朝对驻防力量较弱的边隘增派兵丁,边地土司亦参与其中。战争期间,乾隆朝禁闭所有边隘,断绝与邻国的一切消息与贸易往来。瘴疠亦对边隘驻防有着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德品  肖文  邝粉良  刘宁 《科技信息》2007,(18):35-35,20
2006年4月~6月和2006年10月~2007年2月对滇西北七县雉类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共记录到6种雉类,不同海拔带栖息着不同的雉类,6种雉类主要分布在中间海拔带(4000m≥A>3000m)。(2)不同雉类种类对生境的需求不同,勺鸡在4种生境中有分布,主要为云南松林、针阔混交林、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雉鸡和白马鸡分布在3种生境中,白腹锦鸡主要见于云南松林及针阔混交林,四川雉鹑分布于高山栎林和林缘灌丛,血雉仅见于暗针叶林生境。生境丧失和狩猎是滇西北雉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因子。  相似文献   

19.
蒋涛  崔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1):13662-13671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 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s 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s 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个大类因素中,选取地面峰值加速度(ground peak acceleration, PGA)、地震烈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7个因子,对比分析此4次强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它们存在共性特征:(1)4次地震均呈现出滑坡分布(数量和密度)与PGA和震级的正相关关系;(2)地质地貌越复杂地区(沟谷发育、坡降大)滑坡数量越多;(3)滑坡分布最大距离随地震震级增加而增加。此外,也发现了差异性特征:(1)在最大影响距离0.2倍的近断层区域,汶川地震滑坡占76%,而其他3次地震仅占27%;(2)滑坡在相对软弱地层(第四系地层、软层等)分布数量反而较硬岩区滑坡分布最少。针对差异性,从发震断裂性质、震级、地层岩性、地震烈度、断层错动方向讨论了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