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根据处理给出的偏移数据体,通过整理钻孔资料和地质资料,构建起勘探区的地质模型,利用测井资料对地震反射波进行层位标定,确定需要解释的地质层位与地震层位对应关系,进行地震层位追踪解释,然后利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等多种属性对目的层的反射波进行分析,确定勘探区内的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并根据钻孔数据求取速度信息,最终把时间层位转换成深度层位,为矿方提供可靠的构造成果。结果表明,通过上述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能快速、有效的圈定5米以上断层,直径20米以上的陷落柱和10米以上的褶曲。 相似文献
3.
地震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阶段,它对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释成果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因此,解释工作受到特别的重视。鉴于三维地震资料常规解释方法的不足,本文论述了煤层波振幅切片的方法及其解释技术,对该技术在煤田三维地震小构造解释中的效果及应用前景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公司五沟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实际生产过程中.初次解释结果与井下生产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进一步查明首采区构造形态、岩溶陷落柱及煤层变薄区,对首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精细解释,修正了矿井初次资料部分解释成果.与生产实践较吻合。 相似文献
5.
郑煤集团在芦店勘查区历时9个月完成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深入探明了该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资源储量等,对新建矿井井筒位置的选定、生产采区的划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地震、地质、测井的Landmark一体化数据平台,结合地质及地震知识对沙河街组1、2、3段,孔一段共六层完成构造的落实工作.利用层位标定及地层对比技术,制作精细合成记录;利用相干体技术识别断层,断裂体系的切割关系和形成期次;利用Landmark解释系统开展层位追踪、制作速度体,对层位时深转换后绘制构造图,将层位数据导出,最终Geomap成图. 相似文献
7.
利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新方法新技术对老的地震资料进行重新分析、解释。这对于提高地震资料的精度和地震勘探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利用三维连片处理、静校正、提高分辨率等技术,对新集矿区原始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实现了解释范围内落差大于5 m的断层、波幅大于5米的褶曲以及对刘庄煤矿7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和口孜东矿8个三维地震发射波异常区进行了解释,不仅提高了构造解释的精度,也证实了所用技术的先进性以及三维地震资料二次处理精细解释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9.
微山湖地区特殊的水网区地表条件,如河堤防两侧、村庄、柳条林、鱼塘等大面积分布,对地震勘探施工极为不利。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了野外数据采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前后构造的对比,说明了三维地震勘探在地表复杂的湖泊及水网区利用灵活多变的观测系统、加强研究激发与接收等手段等,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煤田开采要求不断提高,对地震成像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解决构造复杂的淮北某煤矿采区后续开拓与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地质问题,采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对老资料进行重新处理并解释,为煤矿采区开拓巷道布设提供更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张岩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3):97-101
应用油藏工程、热传递基本理论剖析了焖井过程中油层和蒸汽的能量变化,详细描述了稠油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焖井阶段的特点,推导出考虑温度效应影响的三区复合油藏的试井模型,并对现场测试中焖井资料进行了分析,解释的参数能够较好地指导蒸汽吞吐井吞吐参数调整,提高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与山区相比,在平原地区影响煤层的构造形态和底板精度的因素比较少,但是仍然有一些要考虑的因素。以沁水盆地为例,详细介绍了分层作图法在厚层低降速带覆盖区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