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邻近既有隧道的爆破施工是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文中采用ANSYS/LS-DYNA建相邻隧道的任意Lagrange-Euler(ALE)有限元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爆炸冲击作用下邻近隧道的动力学响应规律与特征,提出了硬-软-硬“三明治”式防护结构,以此降低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隧道安全的不良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炸药量及隧道埋深条件下,硬-软-硬“三明治”式防护结构具有较好的抗爆效果,有效地降低钻爆法施工对邻近隧道结构造成的损伤破坏,为立体交叉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杨卫华  付洄运 《科技信息》2008,(32):124-124
公路隧道工作的防排水工程对隧道使用寿命正常运营和安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为了确保建成的隧道洞内的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及洞内各种设备的正常使用,必须保证隧道内各部位不渗水。因此,隧道结构防排水设计非常重要。现结合厦蓉线高速公路于都峡山隧道设计,介绍隧道的结构防排水设计。  相似文献   

3.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下立体交叉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高速铁路立体交叉隧道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下交叉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探讨了围岩级别、行车速度、列车通车方式、隧道交叉角度以及岩柱高度等参数对下穿隧道衬砌结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岩级别、行车速度及列车通车方式对下穿隧道动应力响应影响较大;下穿隧道衬砌结构的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第一主应力及第三主应力随着围岩级别提高、行车速度增加、行车方式改变而增大,随着岩柱高度增加而减小;随着交叉角度增加,衬砌结构变形、加速度及第三主应力峰值有所减小,但第一主应力峰值增加,这对于抗压强度大于抗拉强度的混凝土结构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以城市地铁采用矿山法施工小间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佛岭隧道左线3 704m,右线3 904m,为左右线分离式曲线特长隧道,是绩溪至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安徽省目前已建成并通车运营的最长双洞高速公路隧道。文章结合监理实践,介绍了保障隧道安全的隧道消防系统、隧道火灾报警系统、隧道通风系统、隧道照明系统、隧道监控系统、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等关键性方案和具体结构和原理。  相似文献   

6.
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保盾构安全顺利地下穿地铁运营隧道,避免下穿过程中引起运营隧道过量沉降,影响既有线运营安全,以北京地铁14号线阜通西站~望京站盾构区间隧道下穿地铁15号线运营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左右线盾构2次下穿15号线运营隧道施工过程和沉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在分析右线盾构首次下穿地铁运营隧道结构沉降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左线盾构二次下穿运营隧道的施工参数和相关控制措施,确保了二次下穿运营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设定较高的土压力,采用盾体上的径向注浆孔向盾体和土体之间的空隙注入填充物,提高同步注浆浆液质量和及时进行二次补浆等措施能够有效减小运营隧道结构沉降;盾构施工引起15号线运营隧道的横向沉降范围与施工参数基本无关,左右线穿越有明显的叠加效应,叠加区域内,横向沉降显著影响区域在0~4 D;在不采取超前预加固措施的基础上,仅通过合理设定盾构施工参数和隧道内采取相关措施,能够将15号线隧道结构沉降控制在-3 mm以内。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特别是对盾构下穿运营隧道施工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强参考价值,也可为国内外类似盾构下穿既有线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明挖隧道异型结构常见于地铁车辆地面出入场线与主线的合建段,施工工序繁杂,结构力学行为复杂。以国内某地铁工程为例,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明挖异型结构施工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箱与四箱异型结构施工过程中,所有部位基本处于压弯状态,在上覆土回填施工完成后结构处于最不利的受力状态,隧道顶板内侧混凝土因承受过大施工荷载而出现开裂、渗水现象;四箱异型结构在转角加腋位置内力剧增,隧道右线底板承受最大轴力,出场线底板承受最大弯矩;三箱与四箱异型结构不同测试断面的受力变化特征类似,但内力存在差异;对于三箱异型结构,右线顶板与出场线接合部位内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而出入场线顶板及出场线与右线接合部位受力沿隧道纵向变化不大;对于四箱异型结构,结构底板与顶板受力沿隧道纵向变化较大,而结构交接处受力变化不大;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临时荷载对结构受力带来的短期波动影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针对成都地铁18号线天府新站-龙泉山隧道进口端盾构区间和合江车辆段出入线组成的上下重叠隧道进行了施工技术研究,提出了"下部隧道盾构掘进参数控制+下部隧道围岩和夹层土体注浆双加固+下部隧道内设管片支撑结构+上部隧道盾构掘进参数控制"施工措施,建立了地铁区间小间距重叠隧道大直径盾构施工技术。经管片支撑结构应力、地表沉降和下隧道管片结构变形监测结果分析,验证了建立的技术的可行性,安全快速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污染源,采取修建下穿隧道的立体交叉方式已成为城市有效提高通行能力、疏导交通拥堵的有力措施之一,但与此同时,下穿隧道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该文结合厦门第二西通道工程实例,详细介绍Cadna/A软件在隧道洞口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以期为同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隧道洞口噪声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建立不同交叉角度、净距和围岩条件的试验工况,对交叉段新建隧道施工爆破地震波引起的既有隧道衬砌的峰值速度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作用下立体交叉隧道施工爆破的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既有隧道迎爆侧拱底和墙脚之间区域影响最为显著;除净距是上下交叉隧道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外,随着交叉角度的增加,拱底速度峰值呈增大趋势,并且增长率逐渐加快;岩体越坚硬完整,爆破振动波传播衰减越慢,爆破地震波在传到既有隧道之前,出现峰值回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地铁暗挖近接施工下穿既有盾构区间加固技术适应性,以成都5号线近接下穿既有3号线为工程背景,提出适应于成都砂卵石地层的预埋注浆加固保护方案,且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注浆加固范围的保护效果、注浆过程对隧道结构影响以及对下穿过程规律性进行讨论,并结合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既有隧道注浆加固范围扩大,其隧道结构变形呈线性减小,隧道结构纵向沉降槽呈线性缩小,适当增大既有隧道注浆范围可控制其变形量;预埋钢花管注浆加固过程中,浆液压力和土体硬化将导致既有隧道结构竖向产生沉降,水平方向相向靠拢;地铁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主要产生竖向沉降,先缓慢沉降,隧道穿过后沉降变形突增,再趋于稳定,前期有一定反应阶段;相比既有隧道,近距离的大范围注浆加固导致土体硬化,5号线结构变形预变形阶段极大缩短,反应时间短,施工风险增大.提出二次衬砌工序优化、深孔注浆加固补救措施以及节点位置格栅密排等措施能够降低既有盾构运营风险.  相似文献   

1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当条件受限时,隧道出口至前方互通式立体交叉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 000 m.在山区高速公路的立交设计中可能会难以满足要求,此时如何进行立交设计,规范无具体说明.本文介绍一座在隧道出口附近的枢纽立交设计思路及其方案的确定.  相似文献   

13.
影响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诸如周边基坑工程施工、土体不均匀性、流塑性软土空间分布状态、地面堆载等,其中以地面堆载诱发的隧道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因此,探究地面堆载对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对规避安全隐患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地铁某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为工程实例,利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采用地层结构法建立隧道三维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堆载位置下盾构隧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地面堆载作用下,隧道变形沿隧道走向呈对称分布,隧道结构变形量随堆载大小的增加逐渐增大,随堆载偏离隧道外边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堆载的偏移距离为三倍隧道直径时,隧道竖向位移发生由下向上的方向转变,水平位移发生由右向左的方向转变;隧道正上方的地面堆载导致隧道变形过大,影响隧道安全使用,偏压堆载下隧道变形显著减小,其变形量满足规范要求,隧道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4.
隧道对自身结构安全的要求较高,一旦隧道火灾,将对隧道造成伤害。如果隧道混凝土结构在火灾环境下,超过1h的持续时间,将会造成失效的可能,在隧道狭窄的环境下,更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根据G345线科布隧道防火涂料施工实践,阐述了防火涂料施工过程中关键控制要点,总结隧道防火涂料的经验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张石高速二期蝴蝶谷右线隧道浅埋、偏压进口段不良地质进行分析,介绍了治理隧道进口段不良地质的方案和实施效果,总结了隧道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在隧道的不良地质段进洞提供了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地铁隧道底板沉降监测基准网的构成、布设形式及其平差基准的选取,并对隧道内沉降测点、差异沉降点的布置和施测方法进行了简单地介绍;讨论了对监测基准网进行整体稳定性检验的平均间隙法;根据地铁隧道本身的特点,介绍了隧道沉降采用整体分析的方法与原理;结合南京地铁西延线隧道沉降监测实例,分析了隧道结构的沉降情况、沉降规律以及沉降成因,给出了有益的结论,为工程管理部门进行隧道结构加固、基础处理和道床修筑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以济南历下医养结合中心项目近接地铁R3线施工为工程背景,开展风险判定并采用 FLAC3D 进行大型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等级为二级;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结果较可靠;基坑开挖引起左线隧道竖向位移最大-2.27mm、水平位移最大4.59mm,右线隧道竖向位移最大-3.0mm、水平位移最大5.19mm,左线隧道轨道竖向位移最大-2.27mm、轨向高差最大0.528mm,右线隧道轨道竖向位移最大-3.0mm、轨向高差最大0.763mm,均出现在B基坑西侧;基坑开挖引起径向附加压力很小,在10~20kPa范围内。总体上基坑开挖对隧道结构造成的影响均小于规范限值。  相似文献   

18.
以建设中的襄渝II线铁路新桅杆坝隧道为例,从衬砌施工工艺、防水结构布设、衬砌渗漏水处理等几个方面入手,探讨铁路隧道衬砌渗漏水的预防和整治方案。力求从源头上消除渗漏水隐患、从根本上杜绝渗漏水事故,保证铁路隧道的安全、舒适及长效性等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座城市斜交叉口的三层互通式立交桥已在贵阳市花果园建成使用。本文就方案创作中立体交叉型式的确定,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比较论证。文中以花果园立交桥作为工程实例,介绍城市斜交叉中互通式立体交叉方案的合理选择,为城市斜交叉口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兴建创造了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隧道穿越国铁和地铁13号线的施工监测方法,针对隧道结构和地质情况,阐述了洞内和洞外多种监测方法,为今后类似施工监测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