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糊性是语言的特征之一,是语言自身固有的基本属性,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和常规现象。模糊语言存在于语言的各个领域。本文就模糊语言在翻译、文学、社交、新闻广告乃至日常生活等多方面扮演的作用取例分析,进而体会模糊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2.
英语新闻是一种特殊的语篇,为了提升英语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英语新闻的语言准确性,还应该对英语新闻中存在的模糊语言进行研究,使之能够在新闻报道中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模糊语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以BBC News为例对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解析,从多角度分析了目前英语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语用诉求。  相似文献   

3.
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新闻英语中的模糊语言及其功能进行分析。文章先从合作原则和面子威胁理论两个角度,结合大量报刊实例,探索模糊语在英语新闻中的合理运用,然后对模糊语的使用进行了元语用分析,指出模糊语使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和文学作品一样,新闻也有新闻的语言,本文从新闻语言要富有理性,是“新闻语言”自身发展、新闻受众、社会文化及语言规范化的要求,这四个方面论证,旨在探讨新闻语言的理性之美。  相似文献   

5.
虽然法律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精确性和周密性,但是法律也不完全排斥模糊语言,这也就使得某些法律条文或多或少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法律中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得某些法律条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简洁性和适应性;主要有三种原因造成了法律语言的模糊性;法律中模糊语言与明晰语言具有互补功效;要防范法律中模糊语言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谢壮 《科技信息》2009,(29):I0243-I024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模糊语言如同精确语言一样,也是一种有用的表意手段,并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语言是模糊的,但它并不妨碍有效的交际。相反,它大大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本文在模糊理论建立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它在英语教学中的某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从《新安晚报》看语言模糊性在新闻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之一,其语用功能在各种语体中均有所反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安晚报》为例,结合丰富的新闻例证,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新闻语中的语用功能:提高新闻语言的表达效率、可读性和准确性,增强新闻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真实性,使新闻言语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和委婉、含蓄、有礼貌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将新闻英语的研究集中在新闻报道上,涉及新闻访谈的也多从宏观结构或语体角度分析,而以功能语法为工具研究广播新闻访谈英语中的模糊限制现象不是很多。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研究探讨模糊限制现象在这类文体中的作用,这不仅能扩展新闻英语的研究范围,还能加深我们对模糊限制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深入,听力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高,学生普遍反映听力失分较多。把握好听音前运用模糊思维预测听力内容、听音过程中运用模糊思维抓住中心思想、根据语境判断模糊语言中传递的真值信息等三个环节,是启发学生在四级听力考试中充分运用模糊语言理论正确理解和判断模糊语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文化、语言和语言风格是互融互动关系,语言是明晰与模糊现象的对立统一体,语言风格是模糊现象,促成语言风格模糊性的根源是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任何语言都具有精确和模糊两大属性。而语言的模糊性更加引起人们的关疰。对语言的模糊性的研究主要是对语义的研究,而模糊语义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上。一切自然语言的模糊语义都具有如下特征:主观性、客观性、自身模糊性、不可消除性、相对性和传递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研究李白的成果丰硕,但继承古诗方面都很吝啬。在新文学运动中则普遍陷入了一种“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成见,而文学研究的谬误是以造新词为发端的,“哲学”、“文学”、“文章”等词汇都变得很含混。中国悠久的诗歌文化传统,应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国外来的只是可以尝试,不足以依赖。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作为一个匹配成对的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区别,有利于各自梳理、完善,认清联系,方可整体协调关于两者的异同,人们口头谈论的不少,落笔行文不多,故此认识总是模模糊糊,鲜有深化。  相似文献   

14.
The language of legal English is a kind of customary language,which includes some words,phrases and mode of expression with its unique styl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is exact in its usage. But in some situations,vague expressions are found in legal English. This is written to probe into some linguistic aspects of legal documents: vagueness and ambiguity.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双折射晶体中e光的轨迹公式 ,精确计算了尼科耳棱镜中非常光 (e)光的折射参数 ,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而且纠正了某些光学书籍中的模糊提法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经常用以维护他人面子的策略之一是尽量使用间接、委婉和模棱两可的言词。在汉语中间接表达不同意的类型有模糊含蓄法、移情表达法、假托直言法和转移话题法(移花接木法)。本文就是从维护面子的角度,探讨汉语中间接地表达不同意的这几种类型的语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确定性而言,英语字词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它主要表现为模糊、有歧义、含混等。情况十分复杂,界限十分模糊,易产生误解,尤其是表现在缺乏语境、没有上下文的句子里,若不提供背景信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听上去都是合情合理的。这给准确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多义名词、同形异义名词以及单、复数名词的语义模糊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天光云影 摇荡绿波──析秦观词语工而入律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观词具有“入律”“语工”的两个特点,入律主要是通过韵辙、四声、五音、清浊轻重的和洽所表现的声情之美;“语工”既有符词随境赋形,声情谐畅的因素,也指用辞的整饬。这些对于词来说几乎是纯美的品质,可称醇正的词人之词。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是指外延不确定、内涵无指定特征的弹性语言.公文中模糊语言的使用是必然的,不可少的.能使公文表意周密严谨,使灵活性内容留有余地,使不便直陈其言的内容不言而喻,使普遍性问题得以概括,简化文字量.如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应特定语境,注意与含糊语言的区别,注意与精确语言的关系,注意模糊词语的模糊度,使公文语言达到准确、严谨、精炼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Vague集的多目标二人零和矩阵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目标决策和模糊对策理论,研究支付值为Vague值的多目标二人零和矩阵对策.讨论了Vague多目标二人零和矩阵对策的两种求解方法:一是先将Vague多目标对策问题清晰化,再转化为单目标对策问题求解;另一种方法是先将Vague多目标对策集结为Vague单目标对策,再根据Vague值的排序函数进行清晰化求解.算例表明,上述两种方法能方便地得到多目标矩阵对策的均衡策略和均衡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