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农间作是杨树幼林地经营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实现林地综合利用,达到林业"以短养长"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辽宁省生态实验林场下洼分场2005、2006年秋季营造的杨树幼林在不同的间种作物(玉米、大豆、西瓜)影响下的生长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三种不同间种作物对杨树幼林生长量的影响情况结论,该结果对辽西地区如何开展林地综合利用方面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沙棘生态林的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分布很广,是我区在水土保持、防沙固沙中常用的造林树种之一,本文介绍了沙棘采种,育苗整地、造林、幼林管护、平茬复壮、病虫害防治七个方面的基本技术,以便更好地指导沙棘生态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林地选择、苗木选择、整地挖穴、造林密度、造林方法、幼林抚育、松土除草、肥水管理、整形与修枝、间伐等方面介绍了杨树栽培技术,以期为杨树的速生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践证明,残次林改造是加速培育森林资源的好途径。如何科学合理地对残次杨树幼苗进行改造,本文作者从生产实际出发,给出了平茬换干、抹芽接干、平头接干、"目伤"接干等关键技术,对推进本地区林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防止穿沙公路路侧地表和路面在沙柳防护带衰退时期被风蚀和沙埋,设计维持丛状结构的平茬方式对其进行平茬复壮,优选出其发挥阻、输沙能力的最佳平茬强度,实现穿沙公路路域沙柳防护带可持续经营.以穿沙公路路域沙柳防护带为研究对象,以试验设定平茬方式按0.3Φ、0.5Φ、0.7Φ、1.0Φ(Φ为沙柳灌丛蓬径)强度梯度依次进行平茬,并对各平茬强度下的风速和输沙率进行观测,计算粗糙度并分析,选出平茬最为合理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沙柳防护带在平茬强度为0.3~0.5Φ时,风速流场特征与未平茬时相比变化幅度较小,仍能将防护带前后风速控制在起沙风速之下,防护作用较好;平茬强度为0.5Φ时,防护带后H、2H、3H、4H测点地表粗糙度均大于旷野起沙时的粗糙度,5H测点处两者正好相反,5H点处为公路边缘,风速增大,对路面积沙有输导作用.平茬强度为0.5Φ以内时,沙柳防护带具有很强的阻沙能力,阻沙效果显著.综合对比分析,穿沙公路路域防护带最合理的平茬强度为0.5Φ.  相似文献   

6.
【目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受植物群落的反馈调控。杨树人工林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土壤质量,但是林龄如何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尚不清楚,为此,笔者探究杨树人工林林龄和季节交互作用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产力维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控制试验,选择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3个不同林龄(5、10和21年生)杨树人工林,每个样地设置3个重复,分别于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冬季(2月)采集样品,分析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变化格局。【结果】杨树人工林土壤中节肢动物优势类群为前气门亚目(Prostigmata)、甲螨亚目(Oribatida)、膜翅目(Hymenoptera)、弹尾纲(Collembola)和鞘翅目(Coleoptera),占全部捕获量的89.4%。林龄和季节变化影响土壤节肢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最高值出现在10年生的杨树人工林的快速生长阶段,而最低值则出现在5年生林龄的幼林阶段;均匀度指数在10年生人工林中最低。1年中,杨树人工林中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总数和物种丰富度在5...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最优平茬周期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针对毛乌素沙地沙柳人工林衰退问题,从防风固沙角度探讨沙柳林最佳平茬周期,为今后平茬作业提供理论依据。以毛乌素沙地丘间低地沙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平茬后不同林龄沙柳林林内粗糙度和风速廓线与林后沙丘迎风坡粗糙度,分析确定出兼顾沙柳特殊平茬生态学特性和防风固沙效益的最佳平茬周期。试验结果表明:沙柳在平茬后第4a,林内粗糙度呈现最大值,地表比较稳定,之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沙柳林林后沙丘迎风坡的粗糙度在平茬后初期,地表粗糙度低于起沙时粗糙度,易发生风蚀现象,之后随着沙柳的生长,平茬后第3a开始,林后7H(H为沙柳平均高度)内地表粗糙度均大于起沙时粗糙度,沙柳林对林后迎风坡防护效果较好,而4a后,沙柳林防风能力下降,地表粗糙度下降,地表抗风蚀能力减弱。研究得出沙柳林最优的平茬周期为4年。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不同平茬周期的人工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的分形特征,阐明平茬周期对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平茬周期为3、5、7a进行定期抚育的沙柳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低温氮气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平茬周期沙柳林地0~50 cm土壤的孔隙结构参数及等温吸附曲线,采用Frenkel-Halsey-Hill模型计算孔隙表面的分形维数,分析了林地土壤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孔隙表面分维数与各孔隙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该研究区的林地土壤孔径以中孔(2~50 nm)为主,有少量的微孔(≤2 nm)和大孔(≥50 nm);②不同平茬周期的沙柳林地土壤孔隙结构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维数范围为2.4971~2.7797,平均为2.6849,可较好地描述林地土壤孔隙表面和孔隙结构的分形特征;③不同平茬周期下林地土壤分形维数与各孔隙结构参数有密切关系,分形维数越大,孔隙表面越粗糙,不规整程度越高;④植被的平茬影响其再生复壮,针对沙柳为主要防风固沙树种的毛乌素沙地,平茬周期为5a时较适宜林地土壤发育并保持结构稳定.可见合理的平茬周期有利于当地人工林的生长和土壤稳定发育,因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沙柳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促使沙柳人工林达到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沙棘平茬萌蘖出生、生长的研究仅有个别报道,且未能将萌蘖特征与种群结构联系起来.该研究在分析中国沙棘平茬萌蘖出生、生长动态的同时,将平茬萌蘖效果与种群稳定性维持联系起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平茬促萌的意义.结果表明:未平茬母株没有萌蘖出生,而平茬处理的萌蘖植株达6.0~25.0;平茬萌蘖植株的树高生长量上限介于28.3~63.0 cm之间,而未平茬母株的新梢生长量上限仅为7.5 cm;未平茬种群结构为稳定型或衰退型,而平茬萌蘖种群结构为增长型.此外,未平茬母株新梢生长只有1次高峰,在6—7月份;平茬萌蘖植株的树高生长有2次高峰,分别在5—6月份、9月份.由此表明,平茬不仅可以促进萌蘖,而且能够加速萌蘖生长、提高种群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李勇军 《科技信息》2010,(23):I0396-I0396,I0413
在杉木杜仲混交林中,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杜仲进行平茬与不平茬对照试验,通过5年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杜仲杉木混交林中,杜仲不平茬种植比平茬种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造林后,要想使苗木活很多,长得快,材质好,还应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幼林抚育是从造林后到郁闭前这一段时期所进行的各种抚育管理技术,包括土壤管理、林木管理、幼林保护等。本文对幼林抚育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幼林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马杰 《甘肃科技》2007,23(4):220-221
杨树是重要的树种资源,曾在林业建设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由于杨树蛀干害虫的一度猖獗,致使杨树的栽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随着速生杨树新品种的培育,克服了抗病虫能力差、生长缓慢等弱点。为了更快更好地繁育这些速生杨树新品种,作者将其扦插育苗及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杨树是最速生的树种之一。由于其短轮期特性,正成为我国纸浆材及人造板材的重要原料树种。为了促进杨树的发展,从我国木材的供需状况、江西的土壤、气候、病虫害以及人工栽种杨树的历史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江西杨树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及重要意义。着重指出集约经营是江西杨树发展的方向,并提出核心问题是选育适宜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幼林抚育是森林抚育的重要措施,对提高林分生长率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值,从而提高造林“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接种蚯蚓和施用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正确评价蚯蚓和凋落物在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促进其生产力长期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优化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2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杨树凋落叶表施(T1)、杨树凋落叶...  相似文献   

16.
浅谈杨树烂皮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臣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8):61-61,63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世界性危害杨树的严重枝干病害,本文作者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着重对其发病机理、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城乡绿化树木的病防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六大林业工程的逐步实施,推动了杨树等速生树种的大面积栽培,为不断满足人们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在扩大栽植面积的同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一项重要举措。六种新的杨树生长促进剂的诞生,使杨树的速生快长、增加杨树木材的蓄积量成为可能。本文就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六种杨树生长促进剂的效果进行了实验与推广,对出现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解决,展示了其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的发病规律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世界性危害杨树的严重枝干病害,本文笔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着重对其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对城乡绿化树木的病防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旁杨树在江苏省森林资源中具举足轻重的地位,四旁杨树覆盖面积的科学折算对评价江苏林业建设成效有重要意义。笔者采用系统布点的方法,利用11 802株四旁杨树的调查资料,运用散点图分析找出其胸径与冠幅的关系,编制江苏四旁杨树覆盖面积折算标准表,并经F检验得出该标准表在江苏适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定植技术对杨树发生溃疡病的影响,通过对杨树新造林地苗木采用浸水、生根粉及外生菌根菌剂等7种处理,调查研究了当年和次年杨树溃疡病的发生状况。结果表明,浸水可以减轻当年溃疡病的发生;生根粉和菌根菌可提高杨树的成活率,但不能减轻当年春季溃疡病的发生率;菌根菌剂可明显增加杨树当年胸径增长量并减轻次年溃疡病的发生,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菌剂的作用较好,其胸径增长量与其他各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