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在我国有了长足的进步。它是现代语言学卓越的成就之一。对模糊语言的整体把握,对它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以及对它和其他语言现象的比较,使得人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语言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模糊语言学的研究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新领域,突破了传统语言学的某些樊篱。在信息科学的带动下,模糊语言学已成为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工程的研究对象。于是,它又以跨学科科学的面貌出现在研究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现象在很多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范畴化,原型和范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理论加以进一步掌握并对现实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独坐敬亭山》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着重阐释语言和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它主张从人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语言。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图形—背景、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三个视角对诗仙李白的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的认知文体分析实例证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汉语文本具有解释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再现原文语言的文体特征,以达到最大近似等效的翻译效果,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翻译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语言变异和方言等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学作品《飘》中的不同译文的实例分析,讨论了从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语篇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为语言变异翻译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再现原文语言的文体特征,以达到最大近似等效的翻译效果,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翻译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语言变异和方言等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学作品《飘》中的不同译文的实例分析,成功地实现了从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语篇之间的相互转化,为语言变异翻译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学自20世纪7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多关注模糊语言在语音、语义、句法、句子等层面的模糊现象,并从心理学、语言学等不同视角来探讨模糊语言的成因.然而,对模糊语言的哲学性思考并不多见.本文尝试探讨模糊语言的功能以及从哲学视角对模糊语言的成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语言调查作为社会语言学一种新的研究视角,正在近些年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说明了城市语言调查的理论背景之后,分类介绍了其典型的研究领域,包括地方普通话的研究,语言本体与社会共变关系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一些特殊族群的语言调查以及城市中相关言语社区的语言调查等。城市语言调查的研究方兴未艾,在社会语言学方法论和社会实践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象似性是句法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所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简要地探讨了性别言语差异在句法上的象似性规律,并得出形成该句法结构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为西方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视角之一,格式塔心理学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举足轻重,而其整体观思想对语言学理论流派的影响众说纷纭;现代语言学鼻祖索绪尔的符号学亦为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焦点之一。然而纵观国内外研究,不难发现基于格式塔和索绪尔相关性的研究相对匮乏,而从语言符号的整体性和任意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其整体观思想与索绪尔符号学的共鸣之处后,我们最终可以发现:索绪尔符号学应置于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背景之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隐喻研究在近年来得到广大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所涉及到的最广泛的领域是语言学,而通过在语言学的视角下来对隐喻进行探讨和分析是进行语言学研究的认知基础,但其核心是将语言学视角下的隐喻林论逐步从概念过渡到隐喻所实际的可应用的语言交际中。因此,这就要求对这种语言学视角的人质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框架结构,并沿着这种方向和目标通过对比、语义、互动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隐喻本质的探讨,但对于以非常规性为特征的诗性隐喻的理解机制不能是单一的,该文主要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对隐喻理论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现已成为国内外语言研究的前沿,也给予日语教学以新的启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框架语义理论出发,将其应用于日语听力教学实践,试图找出一种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教学策略,以求培养学生听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郜媛  齐茜 《科技信息》2010,(35):J0289-J0289,J0293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语言学流派,从全新的研究视角推动了语言学学科的发展。本文旨在从理论渊源、语言哲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对英语教学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系统功能语言学所强调的"意义潜势"是其语言观、语义观的精髓,"意义潜势"具有丰富深刻的语用内涵,从中挖掘出来的意义动态性及意义互动性特征已深刻地说明其意义研究视角已扩展到了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了.反之,语用学对"意义"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也说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潜势"观点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元理论是一种超越直接研究对象,重新反思及审视学科自身研究状况的理论,后现代心理学取向普遍显现出元理论的研究色彩。以社会建构论为代表的后现代心理学自诩在元理论层次上对现代心理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造和转换,这种所谓的重大改造和转换是否能为主流心理学提供实质性的新内容,从元理论的视角可以看出,后现代心理学在科学观和认识论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解范式,在知识论与方法论领域提供了新的公共知识语言和话语分析方法,试图以后现代的新的科学观和认识论来"补充"和"替代"现代心理学的主流话语系统。后现代主义给心理学带来了一笔模糊的二重性遗产,其元理论成果同样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自相矛盾的处境和陷阱。  相似文献   

15.
电视采访,是记者在新闻现场通过观察、谈话的方式寻找挖掘新闻事实内涵的调查研究活动,兼具以交流为方式,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两大特征。巴赫金的"超语言学"注重语言的交际性及社会本质,所以,研究语言要从一种超越个人的角度进行,即要从语言的社会性及其交往功能的角度进行,而不应该局限于语言结构本身。因此,以"超语言学"的核心思想"对话性"来指导电视采访,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内涵的诠释与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相关联,对其多元性的分析和研究也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多语能力"对"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加以重新阐释,希望能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探索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龚长华 《长春大学学报》2013,(3):291-294,306
语篇在不同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具有不同意义。从1952年Zellig Harris首次提出"语篇分析"这个概念以来,语篇分析发展迅速。从文献上看,语篇分析独立于语言学研究,可以在多种语言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方法。实践证明,功能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重要组成,它将语言层次思想、语境思想和语法分析应用于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们怎样使用语言识解经验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作为概念的“语言意识”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其研究方法又与语言文化学密切相关。语言意识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社会存在价值,具有“外显”功能,是通过外在的语言手段呈现出来的现象,是个体的存在对一个民族语言的反射。语言文化则是作为不同于外部世界的表征。具有“隐性”特征,是潜隐在语言内部的知识,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二者关系虽有不同,但密不可分。该文试图从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和语言文化学的维度重新对语言意识进行二维解析从语言意识涉及的概念入手,进一步的阐释了语言意识的性质和特征以及语言意识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拉康的语言哲学具有鲜明的结构主义的特色,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结构主义语言学,他将语言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研究,为研究无意识话语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0.
论语言伤害     
和谐语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语言伤害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语言学和伦理学的双重视角论述语言伤害的含义、性质和危害,揭示遏制语言伤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