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程袁华  褚云朋  李振伟 《科技信息》2010,(23):25-26,391
公园在现代城市中已经成了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新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的改造和研究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重点课题。以绵阳市人民公园改造设计为例,总结公园设计需要满足的功能,指出存在不足,并针对研究动机与目的对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思路进行梳理,针对传统综合性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与规划意见。  相似文献   

2.
蒲群  龚加辉  张绿水 《江西科学》2022,40(1):201-206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我国各行各业的贯彻实施,城市公园的人性化设计便成为风景园林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首先阐述了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及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实现途径,其次总结分析了南昌市人民公园人性化设计的特色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系统提出了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南昌市人民公园景观提升五大策略:即合理增加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施、科学规划城市公园的园路系统、完善提升城市公园的基础设施、充分彰显城市公园的人文关怀和全面加强城市公园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西安东郊长乐公园综合改造工程为背景,融合了生态园林学、景观设计学和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理论,对该城市公园的生态改造、人文景区规划及改造效益进行了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的景观设计要素入手,建立空间景观、植物形态和群落密度相适应的系统生态改造方案;并从区域历史文脉、人群活动特征和居住生活模式等进行了人文游赏、公益活动及科普教育方面的规划改造。为验证综合改造方案的可行性,针对该公园的自然生态效益、城市环境效益、人文社会效益3方面进行了预期评估。通过本研究,说明城市综合性公园改造有利于修复区域生态环境,调节区域微气候,弥合经济过快发展造成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与人文环境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公园更新实践中,其功能的提升与保存历史文化信息、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操作是一个技术难题。笔者基于分层思想,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园更新模式对公园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机制,探讨了通过设置基底层、保护层和拓展层对城市公园各历史分层进行统筹规划的策略,形成了一种以分层思想为指导的城市公园有机更新模式:将城市公园各历史分层具有历史文化、生态及使用功能价值的部分视为一个连续开放的整体,划入基底层、保护层; 以拓展层提升城市公园的整体功能,使之适应新的发展。最后,以黄兴公园的改造设计方案说明这种模式的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旧建筑立面改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合理的立面改造,对于现代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军事交通学院教职工家属楼立面改造,总结出几点心得具有可操作性,对相似状况的立面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拓宽改造中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为例,通过详细的路况调查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路面改造方案,从而提出在旧路拓宽改造项目中旧沥青路面改造设计的设计原则及常规设计的浣程、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公园选址及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度量城市公园可达性,并根据可达性的分布结合众多现实因素科学地选址建园,优化城市公园的分布格局。【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的网络分析模型,以江苏高邮市城区为研究区域,计算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并从可达面积和可达人口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基于公园可达性的特点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结合城市水网格局、城中村改造等因素进行选址建园研究。【结果】高邮市城区公园可达性不够理想,公园的布局极其不均衡,城北片区的北侧、城东片区与城中片区的交界处以及城南片区的北侧对公园的需求最大。需要依据高邮市水网特色格局与公园的需求度在沿河两侧区域选址建园,构建“水绿交融”的公园系统。【结论】通过定量数据辅助定性分析的数字景观技术,在公园选址布局研究中兼具人性化和科学性,更能迎合居民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马婧  叶菁超  袁娟 《工程与建设》2011,25(5):620-622
任公园景观整治设计中,通过凸显人文特征和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对现有自然环境进行全面改造。以安徽蚌埠张公山公园景观整治设计项目为例,通过治理张公山公园东部区域,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并达到弘扬当地人文风情和生态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人们的生活面临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涌现的创新意识造就了绚丽多姿的世界。每一片土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为了创造出对人们颇有吸引力的空间效果,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公共空间,在设计中应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展示地域特征,凸显地方特色,体现城市风貌,巧妙地融合进“对大地的记忆”这一内涵,因为“本土的就是国际的”。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猴嘴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的解读,具体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旧路改建工程的特点分析归纳出旧路改建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同于新建工程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在老路改造工程设计中,应首先对老路线形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根据公路改造标准,结合老路平、纵、横断面现状及路面结构强度,综合进行路线线形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我国旧的居民聚集地现状的分析,结合案例,提出了有关旧的居民聚集地景观更新的若干方法,设想在这类聚集地形成居住区公园,使园林景观能够真正融入旧的居民聚集地,最大限度地改善此类居住地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旧居住区环境景观改善的具体措施也必须按照“完善使用功能”、“美化环境面貌”、“营造社区精神”三个层面进行,这三个层面即密不可分,同为环境景观改善必须完成的目标,又在策略上呈现出基础、升级、最高的递进关系。我国居民对居住的需求已从有住房、住得好的个人生理需求,向具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文化整体环境的需求过度。我国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绿化配置与休闲娱乐、重视地域性文化的延续等景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尤其旧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改善都是些局部点缀性的绿化、环境设施的随意增加等方面着手,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模式化,许多设计导引都有一个固定的套路可循,无法体现每个城市独特的文化与精神,而且许多不切合人使用尺度的空间设计也只能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因此,在城市设计中,我们要更多地探寻区域、城市的人文性特征及地域性特征,打造出具有文化标志和地域特性的城镇。以2009年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美国园林建筑师协会)获奖作品"循环景观"为例,探讨了城市设计中的人文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我国,对景观设计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景观设计处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陪衬地位。景观设计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有直接的影响,规划、建筑与景观的紧密结合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许昌市护城河的总体概况,将护城河的景观特色系统地分为几个构成要素进行分别研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对许昌护城河的特色景观提出了重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一座城市的绿地系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城市的特色.精神和物质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两个特色要素.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必须从城市自然景观、本土人文环境和人工环境三方面综合着手来塑造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聊城古城景观结构特色及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古城景观保护方案并对其绿地系统进行了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空间场所。本文对目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文化是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源泉,创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环境,是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并通过秭归桔园广场设计实例,探讨了建构住区景观地域特色的方法与对策,以期对当前城市人居环境的营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广州市华南植物园和越秀公园为例, 分析公园用户的情绪特征, 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城市公园用户情绪的影响因子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公园用户的积极情绪相对较高, 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是独立存在的。对于粗粒度情绪, 景观要素有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方式; 对于细粒度情绪, 景观要素主要通过景观服务, 间接地影响用户情绪感知。不同类型公园中, 用户的不同类型、不同粒度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以对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并为城市其他类型空间使用者的情绪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简述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特点、趋势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特点,探讨了生态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的原则,以贵阳市为例提出了喀斯特山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布局)的五种主要模式:生态社区、生态产业园、生态景观园、生态防护园和生态廊道,分析了贵阳市生态景观空间的拓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