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目前还仅停留在认知层面,高校的环境道德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新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环境意识由知到行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本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及“三个代表”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本质联系,强调通过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荣辱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问题。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郝俊霞 《科技资讯》2009,(22):227-227
高校“两课”肩负着学生树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方法论的重任。目前高校“两课”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既有学生在思想上对“两课”不重视,又涉及到教学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实行教学团队和专题授课、坚持知与行的统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或教学法、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五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论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好“两课”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5.
中专学生的思想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熏染,由此而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趋向“实用”,呈现出“自我”和“自私”型。班主任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以成熟教育、美育教育、心理疏导等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情感、意志上升到世界观的高度,使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同。  相似文献   

6.
世界观人人都有,它是人精神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中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问题的根本反映。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构当代大学生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世界观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涉及了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杠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荣辱观,扬荣抑辱,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要明确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要知行合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重在实践,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8.
人生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科学的人生观是指导人们观察和处理人生问题的锐利武器,又是人们改造世界,建功立业的精神支柱。中职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还不定型,既能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抵制错误观点和思想的影响,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发向上,不断进步;也容易受到诸如“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师是学生思想工作的专业理论工作,充分发挥“两课”教师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用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培养高校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黄谷人 《太原科技》2006,(4):12-12,1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此为标准,知荣知耻、立德做人,不但要将其铭记在心.更要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11.
哲学课教学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一门课程,哲学教师应首先加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修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多理解他们;教师应认真备课,搞好课堂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处在人们精神生活最深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的重大历史责任,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必须长期、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高等学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文章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情况以及国际资本主义的影响等实际,揭 示了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了“三观”教育的核心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同时还就如何搞好“三观”教育提出了自己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一直指导中国大学生在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过程中改造世界观,端正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各历史阶段的中国大学生都是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中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三观”确立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大学生在确立“三观”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而马克思主义能够指导中国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当前“有的干部特别是一些年青干部,由于对党和人民奋斗的历史经验不够了解,缺乏坚苦环境的锻炼,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在思想作风和组织纪律上还需要进一步锻炼。”(江泽民《努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促使大学生知行合一,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大学生“知而不愿行”、“知而不完全行”、“知而己不行却要求他人行”等知行分裂现象,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四个维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原“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知行关系”问题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古文尚书·说命中》首先提出“知之非浪,行之维艰”的命题,以后从孔子到孙中山的许多人都对“知行关系”问题作过各式各样的论述,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主要有“知先行后”说,“行先知后”说,“知行合一”说等等。有的观点虽有某些可贵之处,但它们都毫无例外没有全面科学的解决“知行关系”问题。作为哲学范畴的“知”,是指知识、认识;“行”是指行动,实践。毛泽东的《实践论》在1951年发表时的副标题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可见知和行与认识和实践二者的哲…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必须长期、全面、系统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0.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思想道德“三进”“四讲”教育活动,提升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广大学生文明道德素质,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构建了文明和谐的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