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传统的预应力张拉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这种张拉工艺存在众多缺点,论述了智能数控张拉技术在预应力张拉中的优势,以及智能数控张拉设备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计算有效弹性厚度和不同尺度的拉张因子,并结合裂后的沉积记录可以反映一个伸展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运用基于弹性梁模型和挠曲均衡原理的二维构造模拟软件重点对横穿台西南盆地的一条地震地质剖面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5km为台西南盆地最合适的有效弹性厚度;岩石圈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2~4.8之间,上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0~1.2之间,全地壳尺度的拉张因子在1.1~3.0之间,岩石圈伸展具有横向的非均质性和深度的依赖性;台西南盆地裂后阶段受陆架坡折形成、东沙运动两期构造运动影响较大,不同于典型伸展性盆地裂后沉降模式,沉降特征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施工的关健环节,本文对在预应力张拉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可供施工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建 《应用科技》2002,29(6):62-63
讨论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屋架》95G415(九)中 27m跨屋架碳素钢丝预应力筋的两端张拉问题;在工程施工中改两端张拉工艺为一端超张拉工艺,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5.
胶莱盆地的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走滑构造及派生的伸展构造和升降史入手,研究了胶莱盆地的运动学特征.该盆地是一个白垩纪走滑拉分盆地,其升降活动、断块掀斜活动和伸展活动在时间上和强度上密切相关,控制上述活动的是主控断裂的走滑运动。盆地的发育经历了北东向拉分、北西─南东向扩展、南北向拉分和盆地萎缩四个阶段。盆地的拉分过程控制着内部油气藏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拉张-挤压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全球构造着眼,动态地从时间-空间四维阐述了拉张-挤压构造动力学环境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不同构造动力学环境对应于不同的构造变形系统。结合四川盆地地质演化历程,从9个方面论证了四川盆地自其形成以来,构造动力学环境曾经历了早期拉张、中期过渡、晚期挤压的过程,相应地在对四川盆地进行构造分析时,要注意早期伸展构造、中期反转构造、晚期挤压构造的识别和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7.
钢丝张拉是预应力空心板生产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在钢丝张拉过程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建立准确安全的预应力值,保证预应力空心板的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岩石受拉破坏的数值模拟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为了研究原始岩石介质的不连续及破坏后形成的不连续面,以岩石拉破坏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方法引入裂张单元的概念,给出了岩石拉张破裂的四个判据,给出了裂张单元的原理,通过简支梁、中心有孔洞的薄板及巴西盘的具体实例,得出用裂张单元可以实现岩石破裂过程的模拟:岩石破裂后裂纹周围应力状态分布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轨枕生产过程中的张拉精度和自动化水平,设计了一种由传感器、现场控制计算机(PLC)、单片机、液压控制系统等组件构成的轨枕预应力张拉自动控制系统。用单片机作为上位机,通过RS-485总线和PLC相联;PLC根据传感器的输入,经计算后控制液压系统动作,实现了对预应力张拉的自动控制。由于采用传感器直接测量拉力值和每只千斤顶单独控制的方法,使张拉值的误差小于0.5%;本系统适用于轨枕预应力张拉的生产控制,具有可靠性好、控制精度高、开发周期短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龙华松花江特大桥大跨径连续箱梁预应力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介绍施工中研究并应用纵向长预应力束分段张拉工艺、长束穿索、实测孔道系数、双控张拉、二次压浆等措施,以及较为完善的纵向预应力筋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桥梁工程上部梁的预测逐步向窄而矮的预应力钢筋砼构件方向发展,这样做既省时、省力、省材料,又使梁美观,便于运输和安装。但在施工中也往往会因为钢丝束的张拉工艺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因此,施工人员除应具备一般的钢筋砼施工技术外;还应掌握钢丝束张拉过程中的几个问题。下面就预应力张拉问题做如下探讨:一、预应力孔道成型问题一般标准图中预应力管道定位筋一米一道,施工中我们就发现太少,保证不了成型胶管的挺直不变形,所以应在原来的定位筋间距中间又加密一…  相似文献   

12.
拉张槽对四川盆地海相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现今为挤压性的沉积盆地,地表所见构造也均为压性构造;但四川盆地沉积盖层在形成、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拉张运动(地裂运动)并形成了张性构造(拉张槽等)。现今盆地内已发现的主要拉张槽有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和绵阳-长宁拉张槽。开江-梁平海槽(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深埋地下的二叠纪-三叠纪之间的一个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深水碳酸盐岩沉积区,是在峨眉地裂运动理论启示下因生物礁油气藏勘探而发现的。绵阳-长宁拉张槽是四川盆地内发育于早寒武世的一个南北向的下寒武统巨厚碎屑岩沉积(降)区,是在兴凯地裂运动理论指导下通过构造-沉积综合研究而发现的。2个拉张槽的发现和特征研究均经历了漫长过程。拉张槽的形成演化不仅控制了优质泥质烃源岩和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的发育,而且为优质泥质烃源岩-优质碳酸盐岩储集岩组合的形成和油气成藏效应及规模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致使环拉张槽周缘地区是克拉通盆地内油气分布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T梁预应力张拉为主题,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出发,详细剖析了从钢绞线安装、预应力张拉到孔道压浆等几个过程的工艺要求,并对施工中一些需引以注意的要点进行整理归纳,以供业内同行共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空间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控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空间系杆拱桥吊杆张拉控制问题提出倒装法和影响矩阵法两种计算方法.倒装法采用逆序法计算结构的阶段内力,利用温度应力模拟吊杆张拉力,并用间隙单元精确模拟了结构脱离支撑的过程.影响矩阵法以每根吊杆应该施加的初始张拉力为基本未知值,根据吊杆的张拉顺序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求出单位力作用下的吊杆内力矩阵,建立典型方程,通过简单的回代方法求出每根吊杆张拉控制力,从而使得最终吊杆的预张拉力达到规定的设计值.这两种方法计算简便易行,两者计算结果一致,精确可靠,可为同类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建造混凝土桥梁过程中,做好预应力张拉的施工工作尤为重要,这关系着整个桥梁的质量问题。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施工经验,就混凝土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质量控制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张弦桁架预应力张拉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对模拟千斤顶升温的模拟千斤顶法实现拉索预应力,提出了张弦桁架预应力的实用确定方法.将使用状态下计算得到的千斤顶温度荷载加到施工状态的计算模型即可求出施工需控制的索力、控制点位移.二次张拉需考虑张拉对相邻桁架的影响,施工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支座跨度128m的超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桁架结构的深化设计计算,提出了单榀张弦桁架下弦拉索胎架一次张拉法施工方法,通过对张拉阶段胎架与张弦桁架间摩擦力的计算研究,定量索力下跨中位移法考虑摩擦力影响,以跨中竖向位移作为预应力张拉的主要控制指标,成功地完成了该工程预应力张拉施工.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一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民凹陷次之,车镇凹陷最小,最大沉降中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迁移;各凹陷单井的拉张系数受到控盆断裂的影响;距今14Ma以来沉降加速,高沉降速率有随时间从坳陷东北部向西南部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济阳坳陷中4个主要凹陷的40余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通过与有限拉张模型对比,估算了单井的拉张系数.沉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以来,济阳坳陷的沉降基本上与断陷-坳陷的构造背景相吻合;断陷期东营凹陷拉张量最大,惠民凹陷次之,车镇凹陷最小,最大沉降中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迁移;各凹陷单井的拉张系数受到控盆断裂的影响;距今14 Ma以来沉降加速,高沉降速率有随时间从坳陷东北部向西南部推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型复杂预应力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实测索力与目标索力存在较大差值的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温度补偿法并结合找形分析算法,提出了补张拉索力修正的计算策略以及数值计算流程.基于ANSYS软件平台,采用初始应变输入与施加温度荷载输入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补张拉索力修正计算模块,用于施工过程中主动索补张拉的修正计算.该修正计算方法可考虑几何非线性、弹性预应力损失以及群索在张拉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等因素,能保证补张拉过程符合施工和设计对索力精度的要求,可直接用于指导施工过程补张拉,追踪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力学响应.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用于实际工程预应力补张拉计算的一个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吊杆张拉顺序关系到整体结构的受力与线形。本文结合兰州市武威路拓宽改造工程1孔80m系杆拱桥施工,采用倒退法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吊杆张拉顺序对整体结构应力及线形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吊杆张拉顺序。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