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基于多智能体的坦克分队对抗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根据目前对抗仿真研究所面临的困难,结合军事对抗仿真本身所固有的复杂性,运用基于Agent的复杂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对坦克分队的对抗仿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HLA的多智能体组织协作方式,这一方法充分利用了HLA和基于多智能体的建模方法的优势,是一种构建坦克分队对抗仿真的有效方法。对坦克Agent的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在HLA的技术框架下,构建了基于Agent的坦克分队对抗仿真模型,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坦克Agent进行了实现。基于HLA的多智能体系统仿真研究,将是今后军事仿真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HLA的智能Agent仿真环境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智能Agent建模方法是一种描述复杂现象、研究复杂系统、实现复杂自适应性计算的有效手段。高层体系结构(HLA)为复杂大系统建模与仿真提供了公共的技术支撑框架,但HLA/RTI提供的数据交换方式不能充分满足Agent之间的通信需求。研究了基于HLA的智能Agent仿真环境,通过HLA/RTI与知识共享和操作语言(KQML)的集成,实现智能Agent之间的通信和合作,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环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HLA的分布仿真环境KD-HLA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针对应用HLA仿真技术标准开发复杂大系统仿真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基于HLA的建模/仿真一体化环境,使HLA仿真系统集成开发过程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文章研究了模型建立、运行支撑和控制、事后分析显示处理等HLA仿真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设计了基于HLA的分布仿真环境KD-HLA,并对其目前的实现和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复杂系统仿真模型的互操作和可重用性是仿真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主流仿真技术高层体系结构由于联邦对象模型以及RII 版本的限制也遇到了很大的挑战。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并已逐渐成为系统仿真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结合上述背景,对HLA/面向服务架构(SOA)、DEVS/SOA、MDA/SOA、云仿真/SOA 等主流面向服务的建模与仿真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针对SOA 存在的时效性等问题,分析了实时SOA 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基于实时SOA 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董朝霞  王乘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7):1030-1033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相结合构成智能仿真计算机系统,为计算机仿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基于人工智能设计的概念用于计算机仿真的建模、算法、人机接口及软件的研究,讨论了智能仿真系统的概念和智能建模、智能算法和智能接口的设计方法。作为智能仿真的应用实例,在分析常规的电网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的基础上,给出了电网调度员培训智能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详细介绍了智能教员控制子系统的实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HLA的复杂产品多联邦协同仿真运行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斌  范文慧  熊光楞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5):1212-1216,1242
简要分析了复杂产品设计对协同仿真技术及其环境的需求,从透明性、异构性和开放性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基于HLA的复杂产品设计协同仿真系统的特点。针对HLA在透明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秉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协同仿真运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同时对多个仿真联邦的管理,并提出了基于该管理方法的协同仿真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介绍了原型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敏捷后勤系统的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敏捷后勤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构造需求,分析了仿真体系结构及系统描述方法的研究现状。应用主体信念-目标-意图(belief-desire-intention,BDI)的Petri网建模方法建立了描述敏捷后勤系统智能和分布特性的Petri网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的敏捷后勤系统分布式仿真体系结构,给出了该类系统的仿真策略。该仿真体系结构将集中式仿真和分布式仿真相结合,较好地反映了敏捷后勤系统的智能性、层次性、分布性、自治性、交互性、动态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8.
HLA在供应链仿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淳  王刚  高鹏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4):817-822,909
基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分布式联邦仿真技术在供应链系统仿真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在介绍了供应链系统及其仿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HLA架构对供应链仿真的适用性。分析了国内外基于HLA的供应链仿真研究的现状,包括联邦仿真模型的架构、与其他仿真方法的集成和比较、系统应用等六个方面。指出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将基于Agent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引入到HLA仿真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具有Agent体系结构的HLA联邦成员开发方法,设计了联邦成员的基本单元-仿真应用和仿真管理Agent作为仿真对象和HLA/RTI之间的中间件,构建了具有Agent对象仿真功能和RTI管理功能的联邦成员,研究了基于MAS的UAV协同编队系统的仿真技术,为进一步开发UAV编队协同作战应用仿真系统提供了技术框架。基于MAS体系结构的协同仿真技术有助于提高联邦成员的可重用性、互操作性以及仿真对象模型的智能性,为复杂系统的仿真实验平台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基于HLA体系结构的交互式网络仿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利用交互式网络仿真技术构建对用户透明的网络仿真系统并真实再现通信网络的观点,指出使用高级体系结构(HLA)来加强网络仿真技术在交互式仿真操作中的应用,从而克服了现存网络仿真软件只能模拟固定参数的网络模型的缺点。详细讲述了将网络仿真软件和用户控制台以联邦形式加入HLA中,通过RTI这条“软总线”传递信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的方法。这样,传统的,以离散事件驱动而无法提供与用户接口的网络仿真软件就可以在运行中与用户交互,从而实现交互式网络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MDA的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MDA的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探讨了MDA在仿真模型组件重用和可组合中的应用,如实现实验、想定、分析和模型集成的一致性;提高仿真模型组件的重用性和可组合性;支持仿真模型和仿真系统需求和设计的工程化;更容易支持体系结构视图的描述;支持开发可配置强的和柔性的仿真系统等。介绍了当前基于MDA的仿真应用的发展,并提出了一个基于MDA的仿真模型集成框架和仿真模型开发与集成方法。该集成框架采用MDA的思想,将仿真模型分为仿真模型设计组件和仿真模型运行组件,通过建立面向仿真设计模型组件的仿真元模型规范、仿真组件对象规范、仿真服务规范和仿真模型组件组合规范确保仿真模型的设计、开发、集成和运行的一致性和仿真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软件组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在仿真领域逐渐被接受,特别是基于分布式的仿真软件开发。SISO(仿真互操作标准组织)提出的BOM(基本对象模型)通过标准化规范描述面向组件的仿真模型,为构建具有可扩展、可组合和可互操作的仿真系统提供了面向组件的实现技术。首先,描述BOM的模板结构及其体系结构,设计基于BOM的仿真模型组件结构,分析这种结构的仿真模型组件间的互操作性;接着从概念层次、联邦成员层次和联邦层次三个不同层次提出面向组件的仿真系统构建方法;最后讨论一种通用的仿真运行框架,通过组合不同的仿真模型组件实现仿真系统的快速构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ftware component technique, the components 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hod is accepted in the simulation domain and specifically in the distributed simulation’s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standard of Base Object Model (BOM) developed by SISO (Simulation Interoperability and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 the component-oriented specific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which gives a component-oriented technique to construct extensible composable and interoperable simulation systems. Firstly, the template and architecture of BOM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which the structure of simulation model components were designed and the interoperation between them were analyzed; Secondly, the processes for constructing simulation systems were argued from the concept level and the federate level to the federation level; Lastly, by composing various of simulation model components, the general simulation running framework which was argued provided component-oriented capabilities to rapidly building simul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及其形式化抽象描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杏林  郭齐胜  丁士拥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0):1408-1409,1470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对建模与仿真的互操作与重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描述方法。文章研究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在仿真中的应用,探讨了它与作战想定、作战条令、条例之间的关系,然后对任务空间概念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抽象描述,从而进一步给出了它的模型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14.
建模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数学模型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图示模型等等.从人工智能领域中发展起来的agent技术,为仿真系统的建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本论文提出了面向a-gent的仿真系统建模方法,以城市交通流的微观仿真系统为例讨论了系统的建模过程,并编程实现了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5.
仿真模型可重用性的概念与判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仿真模型重用是当前建模仿真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模型重用的关键是对可重用性的判定。统一的构造了可重用性的形式化概念体系,厘清了可重用性、应用情景、模型假设、模型约束、实验框架、能力框架以及可重用模型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在形式化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可重用性的判定算法,该算法包括应用情景接口兼容性判定和行为逻辑的等价性判定两部分。最后讨论了研究成果的应用策略以及已经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应用桥接成员实现高层体系结构多联邦互连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高层体系结构(HLA)本身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决定了可以将多个已开发的联邦进行互连,以快速地扩大仿真规模。使用桥接成员可以支持具有不同FOM的多联邦间的互操作,进行多联邦间对象属性和交互的信息交换,是实现HLA多联邦互连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对桥接成员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设计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7.
基于HLA的基础对象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王军  姚益平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8):1659-1661
在HLA仿真领域中,FOM的开发对于HLA的推广十分重要。但随着应用的不断增长,这项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基础对象模型(BOM)则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是经SISO批准的RFOM的一种模型,在遵守HLA规范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基于构件的开发方法,从而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进一步促进了仿真的互操作和可重用。本文将探讨BOM技术的概念、描述及构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仿真科学的发展及形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王子才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6):1279-1281
仿真技术在经历了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高级阶段之后,现在进入了以复杂系统仿真为研究对象的新阶段。仿真科学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形成的综合交叉科学。仿真科学包括三个基础理论:模型论、方法论和科学方法、评估理论。模型是对系统及其性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最直接最清晰的科学手段之一。系统仿真应该遵循系统论确定各种方法。系统仿真领域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仿真系统的性能评估。性能评估包括仿真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系统功能、仿真的可信度等,其中仿真可信度是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建模与仿真资源库系统的初探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杜强芳  杨明  王子才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2):161-163,170
建模与仿真资源库系统是仿真环境的核心,是实现建模与仿真资源重用性和提高仿真应用系统开发效率的重要支撑,本文初步探讨了建模与仿真资源库系统三个相关问题:建模与仿真资源库系统用户群,资源内容及其组织机制以及系统体系结构,文章主要部分:在传统Web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层,符合组件化思想,且具有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的系统概念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