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群体,是社会人才的主要市场。高校要从大学新生入学阶段开始,了解大学新生,重视大学新生的教育。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冲突,并提出了应对心理冲突的入学阶段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前景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心理素质理论和幸福适应理论,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弹性与其幸福感的关系,以及新生适应及其维度在其中的中介效应.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和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3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新生适应和生活满意度彼此呈正相关;(2)新生适应在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进一...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新生环境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兴 《科技信息》2009,(30):I0171-I0172
环境适应问题是高职院校新生进入大学后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由于高职新生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学习特点、需处理的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高职新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出现多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文章论述了高职新生环境与角色的变化,分析了高职新生环境适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新生环境适应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孟晔 《当代地方科技》2010,(13):147-148
大学新生面临着生活适应、人际关系、学习与自我意识等心理问题,对大学新生这个有很多相似的适应问题的团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认清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开放成熟稳健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大学新生心理的良性转变,使他们成为高智商、高情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经历的从高中跨入大学的过程,是每位大学新生人生经历中一次重要转折点,在新的时期,大学新生们如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精神风貌迎接新的大学生活,是摆在每一位大学新生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广大高校教师、学生家长和全社会深思的问题。大学生时期是青年期走向成年期的重要过渡期,这一时期是人体的生理、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成长时期。大学新生由于身份的升迁、学习内容的更新、环境的变化等各种不同的内外部因素引发的巨大转变,使其心理状况也随之剧烈的转变。给其心理素质的发展添加了一层浓厚的复杂色彩。  相似文献   

6.
选取485名大一新生,采用《闲暇满意度量表简易版》和《大学新生学校适应自评量表》进行测量,探讨其闲暇满意度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闲暇满意度和心理、教育、放松层面的闲暇满意度均高于女生,城市大学新生的心理层面闲暇满意度高于非城市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的放松层面闲暇满意度显著高于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2)大学新生学校适应在性别、专业类别和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整体学校适应和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状态方面均好于女生,城市生源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上显著强于非城市生源的大学生,文史类大学新生在生活环境适应和交往适应方面都显著强于理工类大学新生。(3)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及其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大学新生闲暇满意度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学到大学,由一个中学生转变为一个大学生,每一个新生都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这个过程直接影响着以后大学的生活、学习。  相似文献   

8.
新生初进入大学,面临一段艰难的心理适应期.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承担起对大学新生入校教育的工作,注重对新生入学后的心理调适,帮助其度过心理失衡期.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能力分析与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新生在进入新的生活环境中,不能很快地转换角色,会出现暂时的心理不适应问题,作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可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系列讲座、板报、宣传单、校园广播等方式,做好大学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的较大变化,大多数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会产生诸多的困惑和矛盾,导致他们出现许多不适应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已经引起了学校乃至社会上的广泛关注.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入学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88-189
大学新生刚刚迈进大学会面临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作为新生辅导员,应当加强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和学习教育,帮助新生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过渡,为大学新生顺利、充实度过大学四年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推行“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新生活动”实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新生活动"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路径。开展这一新颖活动,对于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生教育和引导,满足新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工作体系,制定相关规则,建立完善的选拔、培训、反馈、激励机制,创新活动形式等举措,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党员朋辈辅导新生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独特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承宗 《科技信息》2011,(21):151-151,389
大学新生进校以后,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会表现出各方面的不适应,比如生活上、学习上、人际交往上等。独立学院的新生中不少学生高考失意,由于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较大,容易产生各种矛盾心理。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在新生中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是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应用前景依然深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法: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理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①总体上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有17.40%的新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困扰问题;②性别因素是影响受测学生UPI得分的重要变量,而校区、专业因素的影响均未达统计学显著性水平;③初步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有自杀倾向的占2.92%;④大学新生在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归因方面均倾向于内归因;⑤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学业成就、人际关系归因倾向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其心理问题干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医科大学新生适应现状及影响因素,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重庆市某医科大学抽取286名本科一年级学生,采用由方晓义等编写的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影响医科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在此研究结果上,建议医科高校应加强对新生适应性的教育,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学生群体,以便及时发现医科大学新生入学后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在全日制本科院校新生中实行导师制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刚进校时,心理素质不高,综合生活能力较弱,自律性较差,在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对陌生的大学学习环境和教学手段亟待适应,在这一过渡时期特别需要有老师进行悉心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实行导师制对新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大一新生在校园里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大一新生的心理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健康的实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高校新生的心理调适问题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奠基工程,对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尽快调试心理、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入学教育过程中,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调动大学生的情感,锻造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学会学习,将大学生对教育的认知转化为平时的行动,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将大大提高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进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许多不适应症状,要使他们尽快的摆脱这种困境,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尽快使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尽快进入角色,做一名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在从高中生向准大学生过渡过程中,具有特殊时期的群体规定性,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应从理论和现实的双重视角,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新生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置换,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以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