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海洋中的热水喷口—广西大厂例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笔者首次发现广西大厂存在泥盆纪存在海底热水活动的喷口,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它们是由富二氧化硅、硫化物和成矿元素的热水溶液喷出海底沉积形成的,是大厂超大型矿床、硅质岩和生物礁古油藏热水沉积成因最直接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开远市省化工技校朱伯庄、朱永平同志寄来三块古生物化石标本,要求替他们请教专业工作者,这些古生物的名称、生长时代、化石形成原因和化石的科学及经济价值等.我们请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王绍芳同志写了下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云南保山、施甸下石炭统可建立三个腕足动物组合,自下而上为:1.Unispirifer tornacensis-Marginatia burlingtonensis组合,大致可与英国Courceyan对比,时代为杜内中、晚期;2.Grandispirifer dazhaimenensis sp.nov.-Balackhonia yunnanensis组合,Grandispirifer大量出现于石花洞组底部,地理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可作为杜内与维宪阶的分界标志。大致与英国的Arundian-Holkerian对比,时代为维宪早、中期;3.Delepinea comoides-Megachonetes papilionacea组合,大致与英国Asbian-Brigantian对比,时代为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4.
寒武纪大爆发是地球动物门类爆发性出现和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发生转折的重要时期。自此,地球海洋生态系统从前寒武纪菌藻类支撑的2极食物链生态系统转变为动物消费驱动的3极食物链生态系统,成为地球隐生宙和显生宙的分水岭,是研究和探索显生宙地球宜居性演化的关键。寒武纪大爆发以地球海洋突然大量、快速出现的两侧动物和矿化壳体为标志。这些帽状、管状的壳体化石,除了少量蜕皮类,大多数属于不明亲缘关系的冠轮动物。因此,寒武纪早期冠轮动物的起源与谱系演化是古生物学乃至现代生物学颇具争议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腕足动物是地质历史上化石保存最为丰富、地史延限最长的冠轮动物重要分支类群,是寒武纪演化动物群的核心代表,其研究对于了解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和地球生物宏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腕足动物起源存在多种假说,主要包括帚虫状祖先起源、蛤氏虫起源、托莫特壳起源和胶结质椎管状触手冠动物起源等假说。该文以寒武纪腕足动物起源为主线,以化石系统实证或证伪国内外腕足动物起源假说为目的,全面总结了寒武纪腕足动物化石生物学的重要发现和认识,探讨了地球已知最早的内肛动物、笼头虫和分节的威瓦西虫,以及胶结质椎管状腕足动物玉玕囊形贝发现...  相似文献   

5.
澄江化石库发现新舌形贝型腕足动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澄江化石库中最新发现的舌形贝型腕足动物——海口西山贝(Xianshanella haikouensis gen.et sp.nov.)。方法 运用经典古生物学方法,结合化石解剖、形态比较进行研究。结果 贝体轮廓呈圆形,刚毛长、浓而坚硬,肉茎长而粗大,经鉴定为一新属、新种。结论 形态研究表明它们应属于圆货贝类,但可能的肌肉系统显示这类生物可能与神父贝类相关;结合形态特点和生态特征,认为这类生物并非可能穴居生活,而以肉茎固着海底、营滤食生活。它们的发现丰富了澄江化石库腕足动物的多样性,对于理解早寒武世腕足动物分异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晚泥盆世在地层中喇叭孔珊瑚在宿主腕足动物壳体上的生长方向、位置及其它状态等的具体分析,判断两者是生前共生还是死后附生。通过对某些腕足动物及其壳体上附着的珊瑚生长阶段、生长方向的分析,恢复了Cyrto-spirifer,Cyrtiopsis,Tenticospirifer及Yunnanellina等属的有利生活方位并验证其固着方式。文中还探讨造成腕足动物贝体两侧不对称的病理性失调和贝体死亡原因。作者认为古生态学的研究应包括古代生物在其被埋藏前的生活状态,居住环境,病理现象及死后的遭遇等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显生宙腕足动物属志》对中国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9个纪的海相地层中、于1883至2015年、根据中国材料创建的757个属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逐一查考和再研究,对属的取舍及其分类位置提出了新观点,并将相关的模式种展示于125个图版中。在最新各纪年代地层框架下,更新各属的地质历程,并确定各属的地理分布。在梳理相关的其他腕足动物属的基础上,论述各时期的化石组合或动物群;并对显生宙几个重大宏演化过程中腕足动物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中国的这些腕足动物化石,不仅在地层划分对比、盆地分析和矿产勘探上有重要意义,在古生态、古生物地理、古气候与古环境及全球古地理再造上,也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贵阳乌当地区湄潭组下段化石丰富,笔石、腕足类最为常见.腕足类计有10属10种,分属于4目5超科6科,具明显的多样性,其中Sinorthis数量最多,乌当湄潭组下段的腕足动物组合属于Sinorthis动物群.该段地层腕足动物的研究提供了黔中地区早奥陶世腕足动物辐射演化的新信息,也为整个奥陶纪生物辐射演化的研究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9.
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火山活动较为强烈的时期之一,此时贵州省境内形成了大面积的玄武岩。文章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大地构造学研究论证了早二叠世玄武岩喷发时为大陆裂谷环境,从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确定了分布区东部的早二叠世玄武岩为海底喷发的产物,并详细研究了它对古海洋沉积学、古海洋地球化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黔北桐梓红花园剖面是华南扬子台地经典的奥陶系剖面之一,其中的湄潭组下部泥页岩段产出大量的腕足类化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态分析显示: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的腕足类化石共有27属,其中以正形贝类Sinorthis的丰度最高,为湄潭组下段腕足动物中的优势类型。此外,Paralenorthis,Desmorthis,Xinanorthis等也比较常见,同为早奥陶世扬子台地近岸浅水环境下Sinorthis动物群的共生腕足分子。通过与黔中乌当地区湄潭组下段的腕足动物组合进行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桐梓红花园剖面的腕足动物,无论是化石丰度还是形态分异度,都明显高于贵阳乌当地区。两地之间湄潭组沉积环境的差异和研究程度的不同可能是腕足动物化石面貌不一样的主要原因。红花园剖面湄潭组下部腕足动物的多样性迅速增加,为研究华南早奥陶世腕足动物演化史上首次辐射事件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探讨该地质时期黔中古陆南、北缘近岸环境下腕足动物的地理区系划分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特征及古海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瓮安含磷岩系剖面进行碳同位素分析,对震旦纪陡山沱期的成磷事件、生物事件及古海洋环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瓮安大塘剖面陡山沱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值表现为正偏移的趋势,与其他地区同期碳同位素变化趋势相似。这与大冰期后生物生产率的提高有关,其中的负偏移与环境的波动相关,环境的快速变化刺激了生物的进化。穿岩洞剖面上磷矿段的黑色碳质磷块岩获得的较低的有机碳同位素值与浮游生物吸收12 C有关,体现了生物有机质聚磷作用。该时期的碳酸盐岩碳同位素值的正偏移、磷矿的沉积与生物事件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大洋深部的缺氧事件使底水富磷质;随着古海洋流通性的提高,富磷海水随上升洋流运移到浅海沉积成矿,并为生物圈供应营养物质,进而引发生物竞争及推动进化。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湘中地区上泥盆统弗拉/法门(F/F)界线附近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壳体结构所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始结构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棱柱状第三层,二是缺失棱柱状第三层。基于壳体保存程度的详细分析,以阴极发光程度、壳体显微结构为参数建立了壳体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量化模式,经化石壳体氧、碳同位素值的验证,这一模式基本可以用来对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样品进行筛选。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以无洞贝目(Atrypida)为代表的具有柱状第三层结构的样品不仅在保存状况上优于只具有纤维层结构的壳体,而且其氧、碳同位素数值的分布也较为集中,从而说明无洞贝目的壳体是进行氧、碳同位素研究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共描述1个新属11个新种.梓门桥组的腕足动物化石在剖面中自下而上可归纳为四个组合.新属Subspirifer 的壳饰、中槽、中隆及内部构造等特征与Fusella 及Spirifer 有明显区别.在棋梓桥未见摆佐组的Gondolina—Striatifera 组合的重要分子出现,所以认为相当于摆佐组(纳缪尔期)的沉积可能缺失.  相似文献   

14.
系统测量藏南白垩纪海相碳酸盐样品的碳稳定同位素,建立了该区白垩纪碳稳定同位素演化曲线.在与欧洲同期碳酸盐岩对比基础上,发现白垩纪三次正向偏移和两次负向偏移具有良好的全球相关性.Albian-Cenomanian界线、CenomanianTuronian界线和Turonian-Coniacian界线δ13C正向偏移与该时期的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相关;Turonian中期δ13C负向偏移则是全球缺氧事件造成大规模有机碳埋藏,从而引起温室效应减弱而Santonian早期负向偏移对应于富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Ceanom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相对变化的另一种可能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成因海洋生成物中的负Ce异常指示上覆水体氧化,负Ce异常消失指示上覆水体还原,这是身心健康为止利用Ce异常值推测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相对变化时所遵循的原理。根据对四川汉源晚奥陶世五峰期地层中REE分配模式和富Ce载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日前揭晓,我校地质学学科舒德干教授培养、指导的2006届博士学位获得者张志飞的博士学位论文《早寒武世澄江化石库腕足动物研究》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的δ13C负异常,是上升洋流将深海13C“耗尽”的有机质携带到浅水区域沉积所致.此外,深部洋流上涌,不但导致了δ13C负漂移,而且为磷块岩沉积提供了磷质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分析滇东泥质基底澄江化石库腕足动物的生活方式.方法 依据澄江化石库丰富的腕足动物资料,论证寒武纪早期泥质基底腕足动物的生活策略.结果 寒武纪早期泥质基底上腕足动物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肉茎附着型(pedicle-anchoring or pedicle-attaching)、自由平躺型(free-lying)、假内栖型(qusi-infaunal)和表栖粘附型(cemented epifaunal),肉茎附着型是早寒武世腕足动物生活的最普遍的型式.结论 空间生态分析显示,早寒武世滇东海盆中,腕足动物的分布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层次性,不同的腕足类型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了比较复杂的空间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龙门山雁门坝泥盆系剖面下中统交界区划分出4个腕足化石带。依据现代终层学原则,将下中统界线确定在甘溪组顶部,以Xenospiriferfongi的首次出现为标志,此界线与国际界线层型相当。文中提出了在无指定化石带地区确定年代地层单位界线的方法。论证该段剖面沉积环境属泥质浅海陆栩。描述4个腕足动物新种。  相似文献   

20.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与我国相邻,南与伊朗、阿富汗接壤,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相接,向西还与高加索地区隔里海相望。五国总百积400万平方公里。从地缘政治上讲,中亚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呼应东西,是连接欧亚的桥梁和枢纽,是影响欧亚大陆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地位上讲,中亚盛产棉花,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黄金及其他有色金属矿藏。同时,该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尚待开发的大市场之一。苏联解体后,中亚这个辽阔的地区广受世人注目,加上中亚本身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状况及与周边国家民族宗教问题千丝万缕的联系,中亚一度成为国际格局和大国关系中的热点。今年春夏以来,中亚地区外交活动频仍:4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了哈、吉、乌三国;7月,北约新任秘书长罗伯逊到访;俄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和总统普京在4月~5月间相继到访;哈、吉、乌、塔四国领导人先后于4月和6月在塔什干和杜尚别举行峰会;哈、吉两国总统分别于6月、7月间飞赴莫斯科。此外,在中、俄、哈、吉、塔组成的“上海五国”中,中亚国家居其三。7月上旬,“上海五国”在杜尚别举行了第五次首脑会晤。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中亚地区如何自处、如何发展呢?我们邀请了部分中亚问题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