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大同高岭岩资源赋存在C-P纪煤系地层中,主要是煤层夹矸及顶、底板高岭岩,其厚度大、分布广.其中,3-5#煤层夹矸、8#煤层底板高岭岩质量优,最具开发利用价值.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对大同煤系高岭岩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和成因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对我国主要含煤地层500余件煤层夹矸标本和薄片的观察研究,较系统地提出了煤层中粘土岩类夹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主要依据煤层夹矸中粘土矿物的形态、大小和混入物的成分,将粘土岩类夹矸的宏观和中观结构划分为六大类,30余种结构类型,其中数种是作者新提出的。这一分类不仅丰富了粘土岩类的结构类型,而且也为煤田地质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认识手段。煤层中粘土岩类夹矸的结构是地质历史的产物,反映了物源、沉积环境和成岩后生作用的特点,因而地质成因是结构研究的基础。依据煤层夹矸中粘土矿物的形态、产状、石英,长石、锆石等矿物、火山玻璃碎屑的组合和标型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简要论述了各种结构类型的成因,试图通过结构—成因的分析方法,为恢复地质历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在铜川地区石炭纪煤系地层顶部、5号煤层的上部,有一层位稳定、分布广泛,厚度为0.2—0.4米的夹矸。经偏光显微镜、化学分析、差热分析、x射线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表明,是一仲由高岭石组成的,成分很纯、颗粒粗大、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粘土岩。据微量元素含量,此高岭石系淡水沉积。在煤层成岩阶段,有大量腐植酸存在的条件下,再结晶形成的沉积自生高岭石。此高岭石粘土岩可作为标志层,用来对比煤系地层及煤层,并可进行成因环境分析。由于它与山西大同高岭石泥岩,山东新汶高岭石泥岩极其类似,还可用作优质陶瓷原料。  相似文献   

4.
老石旦饮质粘土矿床,曾有过沉积成因和煤层风化残积成因二种现点。本文根据煤层分叉、相变和软质粘土、煤、硬质粘土交互成层的现象,分析了沉积成岩过程的特点。根据岩石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和化学成分在剖面上由浅到深规律变化现象,肯定了风化淋滤作用对矿床最后成矿的作用和意义。指出此矿床经历了二次成矿作用,为一以风化淋滤作用为主的多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5.
铜川矿区5 # 煤层中的高岭石泥岩夹矸是由酸性火山灰在近地表的成煤条件下经酸性水淋滤、蚀变而成的。在蚀变过程中,那些在表生条件下不稳定或较不稳定的元素大量流失,而那些稳定或较稳定元素则很少流失或相对富集。夹矸的原始组分及粒度大小是造成同一夹矸层中不同夹矸类型间元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一、项目提出背景杨庄煤矿NⅡ520工作面设计长度1280m,面长160m,截止到改造时剩余走向长度880m。该面为仰采,仰采角度5~15°,平均10°,煤层存在夹矸,且夹矸为极松软的泥岩,厚度变化较大,夹矸厚度0~2.2m,夹矸将煤层分为5-1和5-2,煤层连同夹矸最小厚度2.4m,最大厚度5.7m,平均3.5m,直接顶为泥岩,易掉落。该面原使用的为ZY4600-16/36型综采支架,由于该支架架型较小,性能低下,回采中  相似文献   

7.
甄红旭 《甘肃科技》2014,30(18):31-34
本区地层发生过沉积了、构造或两者兼有的混杂作用,由于它们经历了不同的变形变质作用,因而需按非史密斯地层进行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在厘清构造格架的基础上对该区主要具代表性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重新划分了区内矿产的成因类型,提出了同生沉积一改造型层控矿床、沉积一再造型层控矿床、火山热液型层控矿床、岩浆热液型矿床、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风化淋滤型褐铁矿等六大成因类型。通过对区内矿点、矿化点、各类异常检查评价以及各类资料的综合对比,对区内矿产的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初步建立了该区主要矿种的区域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渭北C-P煤田深部煤岩层异常风化的成因类型。方法 通过大量井下地质调查、煤岩样品鉴定与分析,对所揭露的众多煤岩层风化点进行了研究。结果 渭北煤田存在岩溶塌陷裂隙导通风化型、断裂垂向导通岩溶风化型及断裂横向导通古窑风化型等3种深部风化作用成因类型;来自煤系底部与外界相通的奥陶系石灰岩溶洞中的空气及煤系浅部与古窑相通的空气是引起深部煤岩风化的主要因素,煤层上下部含水层及煤层本身与顶、底板岩石中的黄铁矿结核为促使风化作用的次要因素。结论 该研究为煤岩层深部风化带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富煤三矿四矿详查资料,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据岩层岩性、富水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以及含水介质类型等特征,区内地层分为5个含水层和3个隔水层,煤层赋存于上二叠统长兴、龙潭组地层中,为弱裂隙含水层,夹在飞仙关组和峨嵋山玄武岩组两相对隔水层中,未来开采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为煤系和卡以头地层中地下水对煤层的直接充水,以及断层导水,对矿井影响相对较大,加强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防治水分析研究,逐步实施煤矿水患的防治,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根据鹤岗富力矿含中位厚夹矸煤层地质条件及煤的赋存状况,应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450南18-2工作面含0.5、1.0、1.5 m厚夹矸开采煤体的运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动过程中,上部顶煤垂直方向的位移量均大于下部,而下部顶煤始动点距工作面的距离均大于上部。夹矸层强度与煤层强度既定情况下,工作面顶煤的运移规律及破碎程度均与含夹矸层的厚度相关。含1.0 m厚夹矸顶煤总位移量大于含0.5、1.5 m厚夹矸顶煤总位移量;含1.0 m厚夹矸顶煤比含0.5、1.5 m厚夹矸顶煤破碎充分。该研究为含夹矸条件下厚煤层综放开采冒放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亭煤田在1978年补充勘探过程中,在其南井田见到了一种特殊的岩层——杂色层。从此,关于杂色层的成因,众说纷云。笔者依据杂色层的产状、与煤层关系、粘土矿物变化和工业利用前景等,提出此杂色层应叫杂色泥岩;它是由原来沉积在煤层间的高岭石泥岩夹层,在煤层自燃时,经烧变的叠加成矿作用和后期风化淋滤时再造成矿作用形成的一种多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赫章县罗洲勘查区龙潭组含煤层的含煤性及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总结,结论显示,赫章县罗洲煤炭勘查区含煤岩系(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及陆相沉积,地层平均厚度218.63 m,含煤6~22层,一般为15层,煤层总厚度5.18 m~13.94 m,平均9.90 m,含煤系数4.52%;含可采煤层5层,可采总厚度2.76 m~12.36 m,平均6.23 m,可采系数2.85%。该结论对该区今后的勘查工作具有借鉴、参考作用,可达到以最少的勘查投入获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临沂煤田晚古生代煤系最大厚度>400米,本溪组不含可采煤层,太原组及山西组为主要可采层段,尤以山西组可采性更普遍。本区煤系岩石组合为一广海型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组合向近海型河流、三角洲环境碎屑沉积为为主的组合过渡为特征,砂泥岩组合多以陆源沉积为主,本溪组中并发现火山碎屑产物。本溪组以海洋环境为主的广海至局限台地碳酸盐岩与泻湖、海湾沙泥质沉积及流水成因的碎屑岩系交互。太原组为局限海碳酸盐沉积与流水成因的碎屑岩系及泻湖潮坪砂泥质组合频繁交互,普遍含可采煤层。山西组以大陆环境为主的河流、三角洲体系沉积产物,普遍含可采煤层。整个晚古生代煤系表现为一海退过程,煤层的形成与泻湖、潮坪及河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是我国典型的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铀主要经潜水-层间氧化作用富集成矿。为了研究其粘土矿物组成、含量、形态特征及其产状,对区内目的层粘土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连盆地巴彦乌拉铀矿床目的层粘土矿物成分基本一致,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个别样品中见少量绿泥石。蒙脱石集合体呈花朵状、片状,高岭石集合体呈书页状、扇状,伊利石集合体呈片状,绿泥石集合体呈玫瑰花朵状。粘土矿物以分散质点式不完全充填于孔隙中和薄膜式贴附于颗粒表面。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总结了该矿床氧化带分带粘土矿物特征,并探讨了粘土矿物对砂岩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鸡街金矿属典型的卡林型金矿,与邻区广南老寨湾金矿、富宁革档大中型金矿具可比性,为构造中低温热液渗滤成因,加里东不整合面长期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为金的初步富集以及后期成矿提供了前提条件,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通过对鸡街金矿曼龙沟矿段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对矿石及围岩微量元素的测定分析,认为金的主要物质来源为D1PS1、O1n地层,并总结加里东不整合面对矿床形成的作用及矿床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风化残余型高岭土矿床的形成机理和物质成分特征的研究,试图从微观矿物和矿物的 微观特征的角度提供其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青藏高原主夷平面上分布的风化壳红土进行了沉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风化壳红土中细粒物质(粒径小于1mm)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且比较均匀;红土中粘粒部分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2,Al2O3和Fe2O3;粘土矿物多属于伊利石-高岭石型组合,少数属高岭石-伊利石型组合。高原风化壳红土处在红土化的初期阶段,间接反映了青藏高原古岩溶发育时期的湿热气候。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西省屯留县文王山地垒中的煤炭普查,初步查明了该区含煤地层、含煤性、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分布范围,大致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估算出该区333+334?煤炭保有资源量5.6亿t,为一大型煤炭矿床。  相似文献   

19.
保护层开采是区域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现象的有效措施。针对平顶山矿区煤层群开采的现状,对远距离下保护层的开采问题进行探讨。依据平顶山矿区某矿丁、戊组煤(间距90 m)的开采现场,对下保护层开采后其上覆远距离煤层的卸压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现场矿压观测及瓦斯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虽煤层有效间距较大,但卸压效果依然明显,矿压显现降低,煤层透气性系数显著增加1 000倍左右,也充分表现了煤层卸压增透的特征,并采取合理的卸压瓦斯抽采方法,可以消除煤层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平庄煤业(集团)公司西露天煤矿的地质灾害调查,分析了煤层自燃的化学热力学机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对煤中硫的赋存状态及含量、煤岩成分及变质程度、含煤地层构造的发育程度等的分析,阐述了煤层自燃的内部因素;通过对通风、降雨、气温、挖掘等的分析,论述了煤层自燃的外部影响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