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当代科学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如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所说,经过这些变化,“小科学”变成了“大科学”。大科学概念的出现,表明当代科学发生的极大变化得到社会的认同:科学概念已经发生了变迁。而这种变迁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科学技术社会化与社会科学技术化,更多表现出来的是科学技术的工程化及其一体性。  相似文献   

2.
作者提出美国科学技术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四大问题,即“我们能否保持美国的科技优势?”“我们能够和应该制定出全国的科技政策吗?”“我们能否培养出一支能迎接到2030年的任务与挑战的训练有素的人员队伍?”“我们的研究机构通用 其科学基础来帮助解决‘非科学的’社会问题吗?”罗斯福在给NSF的创始人万尼瓦尔·布会的信中写道:“新的智力边疆正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如果我们能以我们从事战争 的同样的远见、同样的勇敢和同样的勇往直前精神来开拓它们,我们就会创造出更充分和更美好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富裕和更美满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科学小说”这一类文学作品在清末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人对“科学”这一词汇内涵的重新领悟.在“科学”出现以前,“格致”这个词基本上指代科学技术的意思,不过却只有“科学小说”,很少看到“格致小说”,原因在于人们对“科学”的认识逐渐深化,已经意识到“科学”与“格致”的不同.通过考察清末“科学小说”的流布,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与看法,还有助于我们还原多面而真切的历史场域,从而对“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更为丰满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积极探索科学发展之路”的明确要求,强调必须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科学发展”。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尤其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不断创新来加以推动。十七大再一次强调了科技创新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为汕头的新一轮大发展,为汕头实现振兴和崛起指明了道路,就是必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汕头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创新与求异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上变化最烈、发展最快的世纪。发展之快 ,变化之剧往往使人目不暇接 ,使人“思难适变”。其中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的迅猛发展 ,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这不仅仅是因为日日新、月月异的科技成果已大规模大力度地进入了寻常百姓生活 ,更是因为科学技术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各国综合实力方面所显示的巨大作用。因此 ,在进入21世纪之时 ,“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种种号召已日益成为神州大地、举国上下的最强音。但是 ,我们知道 ,任何一个清醒、理智的人 ,任何一个崇尚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它具有显著的实用性。我国科学教育的目的基本上也停留在“实用”的层面,而科学的内在精神常被忽略。科学的内在精神是社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重视科学实用性的同时,应大力提倡科学精神,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本质的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我国中学科学教育取得了新的成就。但是 ,由于在以往科学教育中忽视了有关科学本质的教育 ,中学科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即学生学了若干年科学后 ,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 ,掌握了一些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 ,接受了大量的解题训练 ,但最终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科学”。由于缺乏对科学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对诸如“科学是什么”、“科学不是什么”、“科学能做什么”、“科学不能做什么”等问题不能给出正确的解答 ,造成了学生现代科学素养关键部分的缺失 ,以至于对一些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也无…  相似文献   

8.
在对“科学与艺术”这个课题的理解上,我认为应首先明确何为“科学”。在以往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研讨会上,李政道先生曾不止一次地提醒发言:“我建议探讨的主要题目是‘艺术与科学’,而不是‘艺术与科学技术’。”须知概念涵义的含混不清是理论错误的重要“基因”。因为概念毕竟是理论的“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研究,总结西方科学和中国科学的本质和特点,在相同的科学含义基础上,对中西方科学进行了比较。由于文化基因的不同,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西方科学,“李约瑟难题”命题的前提不成立,命题结论存在矛盾。  相似文献   

10.
已是午夜过后。辛勤工作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然而,我却怎么也不能入睡。缅甸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使我浮想联翩。一幅又一幅友谊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映现在我的眼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被缅甸人民誉为“胞波”的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像泰山和阿拉干山一样巍然屹立,没有人能推得翻;像长江和伊洛瓦底江一样源远流长,没有人能斩得断。中缅两国人民的友谊,如青山不老,像绿水长流! 永远难忘的记忆,把我带回  相似文献   

11.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社会”则要求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作指导,使人们懂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科学和技术。而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因此研究物理学中的STS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吴小贻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1):138-140,143
关注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对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更多的是基于“应然”的视角,为科学教师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发展“蓝图”,而少有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去探讨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问题,尤其对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中的现实性困难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是邓小平同志根据唯物史观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点的科学概括。但是人们在理解这一命题时,存在着通常的误解,把理论形态的科学本身也看作是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从而混淆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区别。本文认为:“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概念,在唯物史观中分属不同的范畴系列,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属于社会意识,不属于作为社会存在要素的生产力,而技术则直接属于生产力。技术有经验性技术和科学性技术,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真实意义不是说科学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是说,科学性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4月9日,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今年首场主题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报告结束后,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回答了听众提问。他表示“,科研老板”现象在中科院无土壤;鉴于一些科学技术奖项模糊了科学本质,他建议减少科技奖励,奖励那些真正对科学技术有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一般贡献让市场直接给以回报。一些科技奖项模糊了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今天,科学研究的形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科学团队的出现使得科学研究进入了“大科学”时代。  相似文献   

16.
以“天人调谐”、“天人合一”为实质和核心的中国传统科学观,朴素地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在对事物的观察、研究中,注重事物的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和统一性;要求科学活动注重人伦,强调“人和”,严明纪律,崇尚集体协作;尤为强调科技发明和科学成果要“经世致用”,以实用为最高准则。这种科学观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表现出中国传统科学观的独特品格,不仅曾引导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走向世界,指导中国近代科技走出低谷,而且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整体化、社会化趋势相一致,能够成为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应注意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自 2 0 0 3年起 ,国家和各地陆续开展了科技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工作 ,本文认为 ,在制定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规划过程中 ,必须厘清以下十大关系 :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科技本身发展的战略与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硬”环境和“软”环境、功利主义与无私利性价值观、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研究与应用、正确处理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市场、重点跨越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甘肃科技》2005,21(10):I0005-I0005
9月26日上午,“科学与中国”兰州系列报告会在西北宾馆举行。赵忠贤院士和吴澄院士在会上分别做了精彩演讲。报告涉及西部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科学教育与人才培养、西部资源、环境和能源发展等诸多方面,对西部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广大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榆林科技》2008,(1):74-78
为了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榆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榆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我市科普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三、走进科学共同体 在一场特邀报告开始之前,当主持人介绍报告人的简历时,你常常能听到报告人科学技术的生涯其实开始于与今天他正从事的工作相当不一样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