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舜帝89岁时,开始南巡安徽衡山(今天柱山),然后辅佐禹征三苗。舜百岁时又到南方巡狩,从鄱阳湖出发,溯赣水,直下广东韶州的浈水,在韶州的韶石山上,舜峰之下,演奏箫韶。再溯韶州的武水,来到湖南临武县,继续西巡,涉过湖南蓝山县的岿水,上九嶷山,期望下潇水到洞庭湖与娥皇、女英汇合,不幸崩于湖南宁德县东南的零陵。  相似文献   

2.
北宋苏东坡幼读经史,青年进仕,曾经效命北宋皇室。后因不能适应政治变革,而屡遭贬逐,直到晚年才从岭南北归。过往韶州多次流连于曹溪禅宗祖庭,瞻礼慧能真身,并留下诸多墨迹和文字。苏东坡和南华寺结缘,丰富了南华寺的历史底蕴,促进了韶州禅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都邑考     
都、邑过去被解释成了都城、城邑,实际上其初义应该是宫城。  相似文献   

4.
六祖慧能与韶州夙昔有缘,得法黄梅,广州剃度后又回到韶州,并在城内大梵寺开缘说法,由弟子法海集记,成为禅宗的传法依约和传宗法宝,后来演变成了《六祖坛经》。《坛经》在韶州开始创作,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演绎,书名与内容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禅宗思想的发展演变,也是那个时代禅宗发展的需要。但慧能作为《坛经》的作者和韶州作为《坛经》的主要讲说演绎之地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变的。  相似文献   

5.
在自建《六祖坛经》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5.0对《六祖坛经》文本内容的检索,考察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的弘法行迹。检索结果显示,《六祖坛经》中80%的文本均有与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弘法行迹的相关记载。借助现代语言学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可以粗略勾勒出六祖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宝林禅寺、曹溪和曲江等处大力弘扬禅宗顿教,普度法界众生的弘法行迹。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佛教发展极为鼎盛,都城长安名僧汇集、寺庙林立,有"佛都"之称。其间,尼寺共计40座之多,却由于种种原因资料甚简且错漏诸多,许多问题众说纷纭。其中部分寺庙已有定论,然法云尼寺、资敬尼寺、法界尼寺、崇敬尼寺、龙华尼寺的相关问题仍旧不甚明确,然而对于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无论在对佛教史或是历史地理研究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出土的有关"社、稷"祭祷的简文,证明卜辞中的"兇"当释为"稷"而非"蓑",稷与社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神灵,而不是郑玄所称的"原隰之神".社、稷皆有坛."社稷"一语既是诸侯国家政权的代称,又是天下的代称."社稷"一语的合称在商代就已经出现,而非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空杏寺位于肥城市空杏寺村东,关于其创建时间有唐代、后唐及金代三种说法。元代空杏寺与灵岩寺关系密切,为曹洞宗弘教之所。明代在空杏寺重开山祖师临济宗如沼的住持之下,空杏寺获得很大发展;嘉靖年间,空杏寺同时存在两个宗派传承,并且当时的空杏寺有“空杏”“涌泉”双号。清代,空杏寺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韶州正觉寺是沩仰宗仰山慧寂晚年弘法的主要道场。从余靖《韶州重建东平山正觉寺记》等文献考证,正觉寺遗址应在韶州城(今韶关市区)西面的桂山即今桂头镇一带,并不是今乳源洛阳镇的镇觉寺。  相似文献   

10.
包头昆都仑召建造过程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昆都仑召的建造过程进行了考证,并对其建造的时代背景与历史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认为昆都仑召的建造过程应细分为三个时期,且在不同时期其建筑的规模、形制与风格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六祖慧能和韶州有缘。生在新州,得法黄梅,隐遁怀集和四会,剃度出家在广州,但他最终把韶州作为37年弘法的上佳选择。韶州的曹溪宝林寺(后称南华寺)的兴盛与发展也和慧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慧能在世之日,宝林道场至少有三次以上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宝林寺的香火也因此一次比一次旺盛。唐朝的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发展和兴盛的历史事实表明,慧能只要一到宝林寺,它立即就会四众云集,宝林道场的修建就势在必行。慧能对宝林道场的重修、重建和扩建,起了直接重要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市城西,是都江堰著名的旅游景区。二王庙在5·12汶川地震中受到严重的损毁。本文作者通过现场勘察,并结合原有勘察资料,从古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以及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得出二王庙古滑坡在5·12地震后并没有复活。  相似文献   

13.
隆福寺为明景帝敕建佛寺,清雍正元年重修,乾隆年间开始有庙会,为京城庙市之冠。光绪二十六年遭受火灾,损失严重,但庙会延续不辍。1951年建东四人民市场时将寺庙拆除,1988年改建为隆福大厦。因寺得名的隆福寺街现为京城著名商业街。  相似文献   

14.
开封相国寺,初名建国寺,唐代始名相国寺,北宋时期发展至鼎盛阶段。其寺院格局现基本完整,主体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63年6月20日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5.
张霞  张放陶 《山西科技》2007,(1):22-22,25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是令山西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的1000多年前的唐代建筑实物,它们的屋顶、斗拱、大叉手、“丹柱素壁”、“侧脚”和“生起”、梁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等等诸多细节都是唐代建筑特有的标志和符号。它们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建筑营造制度,体现着中国唐朝在建筑领域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6.
季札,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因封邑名号“延陵季子”。季札礼让、诚信、睿智,世称“至德第三人”,名垂青史,千古传颂。海内外吴姓多称“延陵吴”传人,尊季札为吴姓始祖。奉祀的延陵九里季子庙,历代屡有废兴,文化积淀丰厚,春秋孔碑、沸井腾泉、长河横汉、巍峨古寺遐迩闻名。延陵季子庙景区已初具规模,现正以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按规划转资源优势为旅游品牌优势,营建“中国最大的古吴文化博物苑”。  相似文献   

17.
宁波天后宫雕刻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宁波天后宫雕刻的分布现状及其雕刻"三绝",重点从雕刻图案形式、深层意蕴、雕刻手法等层面阐析天后宫雕刻特色,并初步探讨了这些雕刻与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仰、商帮文化等民俗事象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坛公园鸟类多样性季节变化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的天坛公园鸟类调查到现在已有5年之久,为弄清楚该园内的鸟类发生了哪些变化,作者于2010年4月-2011年1月,每月3~4次在天坛公园进行鸟类调查,记录鸟类物种数和总数量,结合天坛公园的自然环境,对公园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进行分析.调查共记录到鸟类89种,其中迁徙鸟类62种,占69.66%,留鸟27种,占30.34%;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北京市1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2级重点保护鸟类43种.从整体上看,天坛公园鸟类的物种数和总数量在春秋两季呈现高峰,夏季最低;鸟类群落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两季有大量旅鸟迁徙经过,种类和数量变化大,夏季以留鸟和夏候鸟居多,冬季以留鸟和冬候鸟为主,所以夏冬两季鸟类群落相对稳定;对4种生境鸟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性的分析结果显示,苗圃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867 7;景点区最低,为0.621 3.鸟类均匀度指数景点区最高,为0.823 3;苗圃最低,为0.729 1.较之前的研究,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的种群数量仍占绝对优势,是公园中的优势种,该次调查首次记录到绿头鸭在园内落地停留.  相似文献   

19.
周方方 《科技信息》2011,(31):306-306
Zhuge Liang,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persons in Chinese history, was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militarist, strategist, inventor, and astrologer in the Three Kingdom Period. He was and is known for his wisdom, loyalty and contribution to Chinese history. Wu Hou Memorial Temple is the place especially built for people to worship h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