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论人名     
交往中,常听到不少人这样抱怨:“我记忆真糟糕,刚碰到一个人,才过一会,就把他的名字给忘了。”这不要紧,下面的方法可帮你记住他人的名字:1.当别人介绍时,一定要听清人名。2.问清那人名怎样写,这样可强迫你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陌生人自称是你爸爸妈妈的同事而要带你去“找爸爸妈蚂”时……当有人要为你看看手相时……当你希望“科学仪器”和“星座运气图”会给你美化未来时……当心!有人就已经把你看“扁”了还准备当“马”骑——来,来,来,开开眼界,让我们防“骗”于未然吧!  相似文献   

3.
《青年科学》2013,(4):60-61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位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人们给这个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其实是忽视右脑开发,忽视创新思维培养。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的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你想知道自己右脑开发的情况吗?如果想,就请你在五分钟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答案吧!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邪恶的魔鬼,当外界诱惑袭来,魔鬼就会蠢蠢欲动。成为“魔鬼”还是压制“魔鬼”,你就这样在不断地拉锯战中开始了斗士之路……  相似文献   

5.
H_2致命物质     
这篇文章就是一种“致命物质”,如果它不能给你的大脑一个“激灵”的话,你也就成了这位学生论文的一个真实的论据了。因为,当这份“请愿书”出摆在你的面前,你不一定就是50人中惟一清醒的那个。不信,测试一下你的同桌,甚至老师——  相似文献   

6.
罗卡 《世界博览》2009,(4):80-81
现在的中国,我认为存在着一个“文明化”的过程。公交车上,一位学生起身给老人让座,别人认为他“很有礼貌”;超市的收银台旁,你推着购物车安静地排在队伍后面,你“很文明”;很多人指责那些在公共场所抽烟的人,认为他们“没有素质”;你被踩了一脚,却没有人向你道歉,你对此耿耿于怀。许多人动不动就把“文明”、“素质”这样的词挂在嘴边,却很少会想到这些词背后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凯琳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换句话说,当我们置身于一个异常优雅干净空间时,环境的优美给我们一个不自觉的提示: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乱丢垃圾。但如果有人丢了纸屑,既没有人来及时清扫也没有进行处罚,其他人就会得到暗示或有人纵容感,原来这里是可以丢纸屑的,随之而来,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垃圾场。  相似文献   

8.
不论你是在旅途或是在床头,打开手上的书本或报纸,你就能收看全彩电影;当你随手翻时,一幅幅移动而多姿多彩的画面可在眼皮底下流过。能提供这种刺激的场面,全是一种叫“电子纸”的功劳。  相似文献   

9.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这首歌在今年可谓大火了一把。当你哼起这段动听的旋律时,会不会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夜空中最亮的星到底是哪一颗?什么,会流泪的眼睛?拜托,我说的可是天文学上真正的星星!  相似文献   

10.
那天,肠镜结果出来的时候,我没哭,你却一个人站在太阳底下,号啕着给你的大妇——我远在美国的女儿打电话。通完电话之后,你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烟,然后又将头埋在膝盖间,我看到你宽厚的肩膀在不停地颤抖……十分钟后,你像下决心似的,擦干眼泪走向我:“妈……”我知道你是决定要坚强面对的,可是,面对“恶性肿瘤晚期”这样的结果,你根本就无法接受。  相似文献   

11.
“有一份很棒的事业,电话里说不清楚,你是星期一还是星期三有空,咱们不见不散,见面详谈”……你还在这样与人邀约沟通吗?邪就意味着你已经落伍了,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不会变化就意味被淘汰。  相似文献   

12.
“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简直不可救药了”,“你看别的孩子多聪明,你怎么就不开窍”,“你看你,什么事都做不好”,“像你这样,将来也就是个拉板车的命”等等。在平时的谈话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和家长这样训斥孩子,挖苦孩子。究其原因,是他们总习惯用自己的期望值去衡量孩子,当要求没有达到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定位与系统     
2003年12月27日,我在杭州朝辉新城设了一个办公室,开始定位做今天这个生意。然后就拿一张地图开始“分地盘”,沈老师(沈涛磊)在浙江,我在江苏。怎么开始做?我首先沟通我的太太,“你就当我出去当3年兵,这3年我将会很少回家,我将把中国各个城市当成家。”因为我很清楚,做这个生意必须具备的两大资产,第一就是时间,第二就是人脉,如果我把这两个资产分配得很好的话,我就会做得很好,所以我第一个沟通的就是她。我相信,这个生意是做给别人看,而不是说给别人听的。  相似文献   

14.
速度     
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做的事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对那些超越时间的事,人们就很难做了。因此,当有人问及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时,你脑子里会有一个大致的概念,而当被问及思维的“速度”是多少时,你恐怕就难以回答。也许,要测量人的思维速度这样的问题,恐怕还要引进一个测量速度的新单位。下列一些问题你是否知道?想想再答。1.第一次在陆地上测量光速是在1849年,是由哪位法国物理学家进行的?犤a犦让·贝尔纳·莱昂·傅科犤b犦阿尔芒·伊波利特·路易斯·菲佐犤c犦多米尼克·阿拉戈2.研究化学反应速度的科学叫什么…  相似文献   

15.
林英 《科技知识动漫》2010,(12):128-128
我一直觉得,教师,是一种很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不仅在于当你教学的时候不仅是给学生传播知识,更在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带来影响。而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在接受知识或者接人待物中总会各不相同的。因此,当一个教师同时面对着几十个学生讲课的时候,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16.
令人头疼的“客人”假如有一天,一帮人莫名其妙地,未经你同意——部分翻墙而入,部分人道一点的朝你“哼”一声:我来了!——就跑进你家里;同样未经你同意就动用你家里的东西,能吃的吃,能用的用,然后身子一躺,不走了。你赶他,前门刚把他送出去,回转身一看,他又出现在你家里了。这样还不够,也许他还要打手机把你在家里的一举一动报告给派他来的那个人知道。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不知道你会有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7.
钟明 《科技潮》2000,(7):71-73
也许某一天早晨,你习惯性地打开计算机,用你熟悉的Microsoft Outlook Express 检查是否有新邮件时,使你眼睛一亮的是,一封主题为“I Love You!(我爱你)”的新邮件出现在你眼前,而且这封信来自你一个熟悉的网友或同事,你已经和他(她)有过长期的电子邮件来往了。于是你毫不犹豫地打开了这封信。信中写着一些问候的话,此外,还有一个附件。你显然认为这是你朋友给你带来的一份惊喜。沉浸在幸福中的你顺手用鼠标点击了附件。于是,“灾难”就从这一刻开始……对电脑新闻比较留意的朋友都知道以上讲述的是“爱虫”病毒。当你点击“爱虫”附件时,你就象点击了一个可执行文件,它不仅将病毒注入你的计算机里面,侍机破坏你的计算机系统和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达人”?“达人”就是很厉害的人啦!作为一名“DIY达人”,你必须得有想法、有创意、心灵手巧、肯动脑筋,哪怕是对着一双不可救药的破袜子,也能面不改色心不跳,三下五除二就给它来个“旧袜换新颜”。穿旧的袜子除了当抹布使用外,还有许多可爱又环保的处置方式呢!快抓紧时间把衣柜里的旧袜子翻出来,让大家好好见识一下咱们“DIY达人”的实力吧!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里人会在脑海中把黧黑沧桑的脸庞、粗砺龟裂的手、木讷呆滞的表情与“农民”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里人甚至在相互调侃时常用一个词——农民,用以嘲笑对方的愚昧”、“呆傻”或不合时宜。 可是,你如果把脑海中的那些形象与联系“移植”到美国,受嘲笑的人就会是你了。美国农民也种地,但是他们运用高科技种,而且广泛收集信息适应市场,假借期货手段规避风险,把种地作人生的一大快乐与追求。 在美国是没有“农民意识”这一概念的,美国人不认为存在种由农民这一群体所专有、代表“落后”、值得批判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无赖,那就尽情放纵他,迁就他;如果你想培养一个很棒的孩子,那么面对孩子起初不合理的要求,你就要坚持用爱的原则,爱的理由拒绝他。身为人母的我,相信每个做家长的面对着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就犯愁,是给还是不给?该怎么办?一孩子的愿望是无止境的,总有一天你会拒绝他,而此时拒绝比当时拒绝给孩子的打击大得多。卢梭还说过:当一个孩子哭着要东西时,应当干脆加以拒绝。我想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用爱的力量拒绝孩子,用耐心和“狠心”去解决。在学校有的学生作业不完成,来校后谎称忘带,起初几次,我相信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予了原谅,希望他们今后该改正。可事情并不是这样,情况愈来愈糟,忘带作业的人多了,次数多了,我慢慢地发现了问题,便规定:没带作业就是没做,也不准家长送。这样一来,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不带或没做的逐渐减少。有个学生以《以忘的教训》为题写作文,感激老师帮他改正了缺点。开家长会时,家长也认为这个办法好。有的学生忘带书,家长送,其实家长也烦,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耽误孩子的学习,这样做家长是真的关心孩子、疼爱孩子吗?我认为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