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细菌学bacteriology研究细菌等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和进化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应用的微生物学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
多种多样的生物世界是生命经历长期进化的结果。在高等多细胞生物中,草本类植物具有最广泛和最强的适应性;除了我们随处可见的分布生境外,从高山到海底,从极地到沙漠,都能见到草类的生长。对人类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都属于草本植物。草类植物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遗传特质使其能有如此强的适应能力呢?生物适应和物种分化的过程在根本上是生物遗传变异的结果,其遗传基础是基因组中新结构如新基因不断涌现和进化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科学家对新基因产生和基因组进化的研究正在揭示着物种进化…  相似文献   

3.
在蝙蝠回声定位的选择压力下,夜间活动的蛾类进化出一系列防御、逃避等适应性特征。在千万年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蛾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对蝙蝠的防御无疑是能量、物质和功能的最佳结合,这给仿生学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本文综述了蛾类在形态结构和生理上对蝙蝠防御的机制,并展望了蛾类防御机制研究的前景,及其在仿生学上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4.
草原植物不仅维持着草原的生态功能,也是巨大的基因资源宝库。近年来我国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发展较快,但相对于模式植物和栽培作物的研究,其系统性和深入性还有较大差距。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草原植物的光合、繁殖、代谢生理、植物抗逆适应、组学、植物-动物-微生物互作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对国家保障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的战略需求,草原植物利用和挖掘潜力巨大,因此,加强草原植物基础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重点加强草原重要植物基础生物学、草原植物特有耐逆基因的挖掘与利用、放牧利用和气候变化背景下草原植物适应与微进化机制、草原植物-微生物-家畜跨营养级互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对推动我国草原恢复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相关学科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物钟     
《科学大观园》2005,(18):70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  相似文献   

6.
数字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字生命是用计算机媒介来创造的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自然生命特征或行为的人工系统。数字生命研究是指那些以计算机为媒介,以计算机程序为生命个体的人工生命研究。数字生命遵循着遗传和进化的规律,从而为深入考察生物的进化现象和复杂生命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实验手段。数字生命研究为我们深入探讨生命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研究可以为自然生命生长发育和进化规律的研究提供计算机模型和网络支持环境。利用这种研究方法,探索人类生殖、遗传、进化的机制,有助于人类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研究和实施,进而有助于解决物种爆炸、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术语研究》2009,(4):63-64
细胞生物学 cellbiology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8.
细胞生物学 cellbiology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9.
刘杰 《中国科技成果》2014,(5):19-19,22
通过将炭纤维的特有的生物亲合性和快速固着特性等优异性能引入污水处理用生物膜载体的设想,系统地研究了生物炭纤维结构特性的形成规律,解析了生物炭纤维微生物固着化的影响因素与机制,阐明了炭纤维的生物固着化特性、生物降解机理及生化反应动力学行为,成功地将该技术应用于工业与生活污水处理。该研究不仅可为生物膜理论的深化及新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还能大幅度提高生物膜法的生化降解能力与效果,从而解决了微生物固着、降解效率较低的难题。本课题是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这一研究将为开发一种新型的环保功能材料与快速高效水处理装备奠定基础。该技术可使微生物高效固着,故较以前生物膜法相比:①可快速高效化;②水处理设备小型化;③适于难生化物质废水处理。因此,这一环保新材料在生物膜法水处理上的应用将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软、硬质微生物载体的问题,使生物膜法处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构思新颖、观点明确、应用前景广阔,此研究结果具有前沿创新性,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相似文献   

10.
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 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等各级水平上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础科学》2001,(4):36-38
一、实验室概况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最大的统一理论".生命科学各个层次的研究以及各分支学科体系的建立无不以生物进化的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同时又吸收与综合生物学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现代的进化论已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理论,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领域,即研究生物进化的历史过程、进化的原因、进化机制、进化速率、进化趋向、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系统发生以及适应的起源等内容的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分子进化是达尔文进化论思想在分子水平上的延伸.DNA、RNA、蛋白质和糖等生命大分子的突变和选择成为生物表现型性状进化的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思想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分子进化论及分子系统学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技术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进化的过程。遗传与变异是进化实体必须具备的特性,技术也具有进化性,也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然而技术并不是有形实体,技术存在需要载体。产品是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研究技术的重要维度之一。本文类比生物基因的遗传变异过程,并通过研究由旧产品到新产品,技术的继承与变化,探讨了技术的遗传变异过程,并分析了产品中技术变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分析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水产品安全预警技术,通过预测微生物学技术、栅栏技术及HACCP技术等手段,建立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的水产品养殖过程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预测模型,进而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致病菌安全预警技术体系;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解水抑菌技术,有效控制冷冻水产制品及其加工环境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致病菌抑菌剂处理技术,结合我国水产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发具有广谱抑菌性的无公害生物抑菌剂并应用于水产品的加工及流通领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解决鲜活水产品在生产、运输、加工及销售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致病微生物安全控制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要特别注意全面安排,突出重点,避免“一窝蜂”。从生物化学研究工作来看,我们在基础理论方面有许多重要领域很薄弱或接近空白,如生物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和顺序分析、分子遗传、微生物生化和甾体激素等;联系实际的研究也很薄弱,特别是农业生化,必须采取措施,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奥斯本·威尔逊是当代的博物学大师,曾在分子生物学兴起的时代里引领了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发展方向。他以蚂蚁学研究为基础,综合岛屿生态学与动物行为学,开创了涉及人类、心灵及文化进化的社会生物学学科。另一方面,他将进化学说应用于环保实践,阐发"生命之爱"观念,宣扬"生物多样性",又成为当代环境运动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分子生物学是20世纪中期逐渐成形的生物学学科,旨在从分子层面对生命体进行研究,并涉及到对生命本质的哲学理解。在巴斯德研究所的微生物学传统、新拉马克主义在法国生物学界的支配地位、遗传学和胚胎学之间的断裂等背景下,法国分子生物学家雅克·莫诺的工作从早期的酶适应研究逐渐转向了关于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并最终将生命体看作一台既非纯粹的机械决定论,又非目的论的控制论机器,这一观点在今天对于理解生命本身以及分子生物学都具有丰富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的系统中相互存在.昆虫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与其他生物一样为地球的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揭示昆虫种类的形成发展、适应进化和生态功能,对于我们了解昆虫的生命本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杂粮黄酒研究开发中存在基础研究薄弱、专用酒曲缺乏、色泽风味差、品质不稳定和生物胺含量较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杂粮黄酒产业的发展. 针对我国杂粮黄酒存在的问题,项目团队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分析了杂粮黄酒酿造过程中微生态结构的变化,同时将微生物与风味物质进行关联分析,探索核心风味物质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核心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7):103-106
地质史上大量证据表明:大灾变导致大绝灭,推动大进化。没有大灾变,就没有生物的大绝灭和物种大繁兴。灾变导致的环境变更、物种绝灭既为新物种创造了新的繁衍空间,给更高级的生命让出生态位,也导致其后物种的辐射状发生,快速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证明灾变与物种的绝灭和繁荣相辅相成、交互发生,且不是遵循一种"渐变进化模式",而是遵循一种"灾变进化模式"。正是灾变这股"地狱之火"孕育了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纳米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纳米结构表征与操控手段的不断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纳米生物机器研究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来自化学、物理学、纳米技术、材料、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家加入这一前沿领域。纳米生物机器作为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等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前沿交叉热点,其研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对生命奥秘本身的探求,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应用研究的衔接,在智能材料、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生物机器人等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最终实现纳米生物机器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纳米生物机器主要包括两种:以蛋白质分子马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