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β-环糊精(β-CD)部分取代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苯丙乳液),探讨单体配比(St/BA)对苯丙乳液及其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配比(St/BA)增加,粘度逐渐降低;乳胶粒子的粒径逐渐减小,乳胶粒表面变得光滑、规则;乳胶膜热稳定性和拉伸强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ATS)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备了有机硅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考察了聚合方法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详细讨论了有机硅单体用量对乳液粒径大小和粘度的影响,采用PCS跟踪了聚合过程的粒径大小,并对粒子形态采用TEM进行了表征.实验表明.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的聚合稳定性良好.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径逐步增加.随MATS用量的增加.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变差,乳胶粒的平均粒径增加,乳液的粘度增大.乳胶粒子呈球形,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聚合条件对多组份共聚乳液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光散射粒度分布仪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MAA)体系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行为.探讨了聚合温度、乳化剂配比、乳化剂浓度、单体配比、MAA含量等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合温度降低和油溶性单体St含量增大均使乳液粒径变大,而乳化剂的配比和浓度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丙-硅溶胶纳米复合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对乳液稳定性、乳胶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子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单独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壬基酚聚氧化乙烯基醚(OP-10)按质量比为2∶1复配时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当乳化剂用量为0.75%~1.5%时,所制复合乳液稳定性好,乳胶膜的吸水率为3.64%~5.72%.与共混乳液(硅溶胶和苯丙乳液的共混物)和苯丙乳液的乳胶膜相比,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显著降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结果表明:与共混乳液相比,复合乳液中游离的纳米SiO2粒子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5.
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作为模型单体,分别使用高速分散机、超声波仪和高压均质机制备了D4细乳液,使用多重光散射稳定性分析仪(MLS)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制备的D4细乳液的稳定性,并通过稳定性的分析,研究了均质压力和乳化剂浓度对单体细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乳化剂浓度下采用高压均质机制备的细乳液稳定性最好,能够稳定进行细乳液聚合;随着均质压力(10~110 MPa)增大,D4 细乳液的稳定性先增强后减弱,在90 MPa下制备的细乳液稳定性最好,乳液粒径增长速率仅为0.342 nm/min;随着DBSA浓度(0.0092~0.0460 mol/L)增大,在相同均质条件下(90 MPa 下均质4次)制备的单体细乳液稳定性增强,粒径增长速率都小于0.505 nm/min,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乳化剂用量,阴非离子乳化剂用量之比,单体与乳化剂的初始比总体单体中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之比等因素对乳液粒子、乳液性质的影响,寻找了苯丙乳液的最佳配比,该乳液对马口铁有较好的附着力并减少 了反应时间,加快了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聚合条件对多组份共聚乳液粒度分布的影响。采用光散射粒度分布信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甲基丙烯酸(MAA)体系在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的乳液聚合行为,探讨了聚合温度,乳化剂配经,乳化剂浓度,单体配比,MAA含量等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合温度降低和油溶性单体St含量增大均使乳液粒径变大,而乳化剂的配比和浓度对粒度分布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8.
将系列聚乙二醇单酯(MYZ)作为乳化剂应用于苯丙乳液聚合,并测试了单体的转化率、凝胶率、乳液的表面张力和机械稳定性、以及成膜的接触角、吸水率等.结果表明MYZ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乳化力等均优于传统乳化剂琥珀酸壬基酚聚乙烯醚磺酸钠(HJZH).用MYZ600合成的苯丙乳液的单体转化率高于HJZH,凝胶率低于HJZH,表明MYZ可替代含有环境激素的HJZH作为苯丙乳液聚合的乳化剂.  相似文献   

9.
功能型丙烯酸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辛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在基体配方中加入多种功能单体,采用半连续滴加方法制备了室温自交联型丙烯酸乳液,讨论了功能单体丙烯酸含量、单体滴加时间对丙烯酸乳液的流变性能、乳胶膜的交联度及耐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酸含量增加,其乳液粘度上升,乳胶膜交联度增加、吸水率先下降后上升;增加单体滴加时间,可使乳胶粒平均粒径变小,分布变窄,相应生成的乳液粘度变小,同时其乳胶膜交联度上升,吸水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根据分子设计原理,对苯丙(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配方工艺进行优化,重点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及功能性单体的用量对苯丙胶乳的粒子形貌、储存稳定性、粘度及粘结强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苯乙烯)∶m(丙烯酸丁酯)≈1∶1,引发剂和功能性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3%和2%,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使用,并采用引发剂滴加工艺,制备的胶乳具有较好的纸塑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11.
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决定着乳系的货架寿命,用相转型温度(PIT)表征乳系的稳定性较为全面。本文以甜橙油—水体系为例,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吐温60、阿拉伯胶、低酯果胶)、浓度、水相pH值对于上述乳系PIT值的影响,分析了PIT值和贮存稳定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含有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的四共聚物乳液(MBHD乳液),研究了乳化单体加入方式、聚合温度、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配比和用量及HEMA和DMAEMA用量也共聚物乳液电解质稳定性的相互关系,HEMA的引入可明显提高共聚物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HEMA和DMAEMA用量增 利于获得亲水性大的乳胶粒和电解质稳定性高的共聚物乳液。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钛溶胶,通过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聚合物乳液,将改性钛溶胶加入到聚合物乳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钛溶胶/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考察了乳化体系、改性二氧化钛溶胶添加量、羟基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GPC以及SEM对乳胶粒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当选用SR-10反应性乳化剂,改性二氧化钛溶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羟基单体质量分数为20%,制得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乳胶膜的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4.
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含氟单体和前二者进行复配预乳化滴加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氟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配比、交联单体(HEMA)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核壳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以及耐溶剂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一级对壬基酚(简称NP)与二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1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4种两性沥青乳化剂.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最终产物的结构;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产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利用合成的沥青乳化剂制备出乳化沥青,并对乳化沥青的乳化效果、储存稳定性、拌和稳定度、标准黏度、沥青含量、筛上残留物、与粗集料的裹附性等项目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4种沥青乳化剂的乳化效果较好,其中1种可以作为中裂型沥青乳化剂使用,另外3种可以作为慢裂型沥青乳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煤油作为连续相,Span-80、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AM/ DMC酸液稠化剂MDNC,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单体摩尔配比(n(AM)∶n(DMC))为3∶1,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5%。并对稠化剂MDNC进行了酸液性能评价,该稠化剂在酸液中增粘性能好,热稳定性较好,抗盐、抗剪切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考察了单体比例及其用量、引发剂质量分数和溶剂丙酮的加入对丙烯酰胺(AAm)-苯乙烯(St)共聚物乳胶粒的形态与表面电荷性质以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大聚合体系中单体的质量分数,可以得到粒径较大的乳胶粒,但乳液的表面电荷密度和机械稳定性减小.通过增大AAm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引发剂的用量,或者往溶剂反应体系中添加部分丙酮,可得到粒径和表面电荷密度较小的乳液.  相似文献   

18.
乳化剂在制备核壳结构PBA/P(α-MS-AN)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丙烯酸丁酯 (BA)、α-甲基苯乙烯(α-MS)和丙烯腈(AN)为单体,在合成PBA/P(α-MS-AN)核壳结构乳液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性质、用量对聚合反应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乳化剂MS-1具有较高聚合速度,同时具有较好的乳液稳定性,在聚合后的乳液中加入Op-10,可提高胶乳的化学机械稳定性。此外,通过DSC测定Tg,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构不同于P(BA-α-MS-AN)的三元无规共聚物和PBA与P(α-MS-AN)的三元机械共混物,而是微观上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DMDAAC/AM阳离子型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 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阳离子型共聚物。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和分散介质对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化剂配比、单体摩尔比、单体浓度和EDTA量对产物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采用Span80与阳离子型乳化剂复合,石油醚为分散介质,亲水亲油值HLB值在5.96以下时,反相乳液体系稳定。聚合物的特性黏度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单体达到一定浓度后,产物的特性黏度开始下降。同时体系中EDTA用量增加或单体摩尔比中DMDAAC量增加,产物的特性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十二醇对O/W型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醇能与嘣tonx—100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使乳状液更稳定,但当十二醇浓度增大到0.4%(质量分数)后,随十二醇浓度增大,乳状液稳定性略有下降.光学图像显示含有十二醇的乳状液体系液珠数量多,平均粒径小,液珠尺寸范围分布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