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建筑施工中,由于超长或建筑物高低层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不设置伸缩缝时,常采用设置施工后浇带这种措施,防止结构开裂。介绍了后浇带的设计和后浇带施工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柳絮  邵明 《科技资讯》2006,(29):93-93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功能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本文针对这个方法的设计原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施工技巧,在施工中还应注意本文提出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华 《科技咨询导报》2007,(23):138-138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功能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本文针对这个方法的设计原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施工技巧,在施工中还应注意本文提出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物中设置后浇带,可以很好的解决建筑物的高低沉降差,混凝土的伸缩和温度变形,还可以适当增大建筑物伸缩缝的设置间距。本文阐述了后浇带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5.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相似文献   

6.
李家涛  陈倩  王传恒 《科技信息》2008,(10):115-115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相似文献   

7.
设置后浇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裂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的规范并未对后浇带的间距给出统一明确的规定。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软基上倒T形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场,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底板和墩墙合理的后浇带间距,以期对类似结构后浇带设置间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框架结构55米、剪力墙结构45米和地下室结构30米。但在工程实践中,从建筑形状、建筑平面布局、建筑外立面、结构抗震和地下室防水等方面考虑,超过规范要求的比比皆是,对于超长结构设计中可采取的措施很多,其中在结构中留设后浇带是一种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也常常采用施工后浇带来解决施工阶段的差异沉降问题。这两种施工后浇带,前者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后者可称之为沉降后浇带。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程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相似文献   

10.
郭高贵  许朴  林奔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4107-4111
设置后浇带是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防裂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的规范并未对后浇带的间距给出统一明确的规定。本文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地区软基上倒T型混凝土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不同工况下施工期间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场,并进行敏感性分析,获得了底板和墩墙合理的后浇带间距,以期对类似结构后浇带设置间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曾思智 《科技资讯》2012,(13):51-5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设置间距、宽度以及后浇带段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都有一定的要求。后浇带可以降低施工期间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对结构的影响,但不能降低使用期间季节温差以及日照温差对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现浇结构中后浇带的设置及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现浇结构中的后浇带施工是通过设置后浇带,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工期.本文从后浇带的设置、施工工艺、施工注意事项及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中浇带的施工,论证了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施工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规范,论述了混凝土结构中温度伸缩缝设置的由来以及现行规范的要求。并针对工程实践,提出了几种增大伸缩缝设置间距甚至取消温度伸缩缝需采取的几种措施,可供从事工程结构设计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技术适用于高低结构的高层住宅、公共建筑及超长结构的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通过设置后浇带,使大体积混凝土可以分块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不设永久性的沉降缝,简化了建筑结构设计,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性:同时也减少了渗漏水的因素。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后浇带的合理设置及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对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最终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大跨度、大空间、超长公用建筑越来越多,且为满足外观及功能要求,通常不设置变形缝和沉降缝,这样混凝土超长无施工变形缝结构施工技术便应运而生。文章结合具体的工程概况对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理论与计算方面的分析认为采取一定的设计施工措施,结构长度可适当增加而不设缝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工程实践表明,在设计上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设置后浇带及温度附加钢筋,在施工上选用合适的水泥及混凝土骨料,掺加合适的粉煤灰,加强浇筑后的养护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刘涛 《科技资讯》2007,(7):59-59
什么是后浇带?后浇带的作用是什么?怎样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等问题。后浇带一般具有多种变形缝的功能,设计时应考虑以一种功能为主,其他功能为辅。施工后浇带是整个建筑物,包括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预留缝(“缝”很宽,故称为“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将后浇带混凝土补齐后,这种“缝”即不存在,既在整个结构施工中解决了高层主楼与低居裙房的差异沉降,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种:a.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b.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c.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分别用于解决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间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相减小温度应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发展,为了满足高层建筑的功能需求,混凝土施工后浇带被普遍使用。本文在混凝土后浇带的分类和一般构造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时的技术措施,养护措施和施工质量控制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研究结果,对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继成 《科技资讯》2008,(31):59-59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超长、超厚(厚度)1.0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国内外一般采用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以及水平分层,或垂直分块和跳仓浇注等设计和施工方法。这些方法都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增加了施工难度,延长了施工周期,同时对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抗渗性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黄嘉 《广东科技》2007,(4):111-112
本文介绍了某建筑二期工程基础底板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提出了在施工中采取的控制配合比、设置后浇带、分层浇筑、多层养护、电子温控等措施,并以防止和控制温度裂缝的发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夏卫忠  高东俊 《科技信息》2010,(11):356-357
本文以苏州太仓港区工程为倒,介绍采用膨胀加强带舍理取消混凝土后浇带的优点,以及如何控制混凝土变形裂缝的施工措施。阐明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的施工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