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述了两宋山水画的特点,指出在空间布局的处理上以“全景式”构图去表现画面的疏朗气氛和雄浑博大的神韵,以小显大的“边角式”构图形成南宋简阔空灵的审美特征。表现手法以皴法的运用为主,在李成、范宽、马远、夏圭等人的继承与发展之下,使皴法走向成熟,,更准确地表现山川的质感特色。两宋山水画对自然景物观察得细致入微,加上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达到情景的和谐交融,使得作品既有生机,又能把握山水的精神和特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用绘画传统技法“皴”,指出王安忆小说中皴法的运用,并将之引申到叙述学的层面,分析皴法的使用对小说在时空距离、动静结合、叙述停顿、节奏速度等方面带来的变化,进一步分析皴法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不足之处,即小说相对空间的狭窄、封闭,人物精神世界的贫乏,以及作者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偏颇。  相似文献   

3.
此卷画群山起伏,林木茂蔚,壑藏曲水,豁开清溪;两岸院落山居,路通岸径溪桥,境界深远。用笔沉着,峰峦浑厚,远近景物层次分明,山石皴法多以乾璺积累,林木间亦用淡墨乾擦,气韵葱蔚可观。  相似文献   

4.
曾原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42-142,144
线条是中国绘画艺术思维形式中的基本的、典型的特征之一,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形式,是最简练、概括、基本的艺术语言。中国画线条着方圆粗细,曲直动静各种描法.皴法的外观形式,从中体现出丰富的音乐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的抒情性和艺术再创造性的内在本质。它是中国画特定的语言符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吴宪 《科技信息》2008,(32):195-195
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不仅优美动人,而且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纯真自然的神性之美。在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中,自然在欢愉中向人们揭示真理,因此人们必须重返自然,而重返自然的重要中介是儿童。  相似文献   

6.
柯蒂斯  严瑮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36-37,43
界画是我国民族绘画中很有特色的一门画科,它在东晋时已同人物、山水画并存,发展到宋、元时期达到高峰,但一直受到文人画的排挤。袁江、袁耀同时专工笔界画,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家。袁江画风工整细致,山石的皴法上多以"鬼皴皮"为主;袁耀写实本领较强,经营位置细心,有取有舍,追求精益求精;他们二人的山水楼阁界画开创了清代山水界画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就体育自然强化和作用和非自然强化作用的涵义,自然强化作用和非自然强化作用所具有的包含性,自然强化作用和非自然强化作用二者的对应关系,以及在体育如何运用两种强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斯宾诺莎看来,自然是万物本质及存在的唯一原因,自然是人生存无法摆脱的必然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在自然的必然性背景下,人的自由在于和整个自然的必然法则和谐一致;爱自然是人一切行为的目的,人生的至善理想、幸福生活实现于对自然的爱中。  相似文献   

9.
根据人工自然的性质和特点,就人工自然与人类,天然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以及人工自然的演化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综合体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地貌通过对自然综合体各要素的影响,进而影响自然综合体的特征;通过自身发育过程来影响并改变自然综合体,进而推动自然综合体的形成与演化.深入探讨了地貌在自然综合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对于研究自然综合体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画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画是生活的艺术,国画教学是置身于生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艺术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实践,后理论,然后把两者结合起来;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画的装裱技术;学习时,教育学生决不能食而不化,应创造性地运用;正确认识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画艺术走的是一条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文化精神的再研究和体验的深入解读与自觉认知的道路。在当代中国画艺术的创作中,人们试图在传统中寻找着与个体创作相联系的生存意义和传统审美的纽带,并探索和运用新的材料语言形式来自由地表达思想,形成个性风格突出的艺术表现方式。因此,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探究重彩画的源流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历程,研究天然矿物质颜料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作用,分析中国画当代艺术的理念,阐释当代重彩画的绘画语言及其材料价值,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琴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2):104-107
探讨高校建筑设计表现画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提出教学应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科学务实的专业素养,使其掌握建筑表现艺术美的规律,能运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进行建筑设计创造与表现.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透过中国画现象所折射出的现代文化价值取向,分析国画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主张通过寻“根”找“源”的方法来弘扬中国绘画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胡达生是我国当代山水画坛的著名画家之一。他的画作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借鉴西洋画法,融贯中西,别具一格,突出了自己的独到艺术创作主体意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吸纳,加之对现代艺术创作理念的敏感,构成了他不同凡响的国画他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人物画教学体系的形成各有其成因,这两种在艺术思想上不尽相同的体系,前是徐悲鸿艺术思想的产物,注重以素描能力来塑造人物,造型精准,画风严谨而厚重,对人物的性格个性和思想情感刻画十分深入;后受潘天寿艺术思想的影响,注重传统,注重从花鸟画等其它传统画种中吸收营养,以用来改造人物画,其画风秀润、清淡,具有传统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国画专业教学中,传统线描主要注重线条的表现,对体的关注比较少,因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前国画的创作已突破了只注重线条的定式,尤其在借助块面和明暗的作用等方面呈多样化形式.因此只重线描的训练局限了学生对当代国画特性的把握,影响了其国画创作的流畅性.应加强线性素描课在国画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线性素描观念和技法方面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国画意识.  相似文献   

20.
陈伯程,中国著名画家,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因版画、漆刻的成功创作而出名,近些年又把触角转入国画山水创作,取得很大成功,其山水画没有过多地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和约束,熔汇版画、漆画、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加之对人生自然的体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质朴艺术天地,其画作灵动简约、超逸安详、疏朗隽雅、纯朴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