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的予处理工艺对渗碳钢18CrNi4wA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与不同予处理后固溶析出的AIN粒子的数量、大小、分布和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及其不均匀度有关。提出了提高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的途径;同时指出了"本质晶粒度"概念的不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50CrVA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试验结果表明,50CrVA钢在950℃之前奥氏体化晶粒长大速率缓慢;超过950℃以后晶粒长大速率明显加快。利用Arrhehius公式求得了该钢的奥氏体晶粒临界粗化温度(Tc)约为950℃.最后,对此钢的热处理工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不同含Ti量(0.04-0.16Ti)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及热轧后奥体再结晶的行为,在950-1200度加热,含0.04%Ti钢奥氏体昌粒最小,其晶粒开始粗化温度在1150度以上,得出了含Ti钢开始再结晶的临界形变率与原始奥氏体昌粒直径Do,轧制温度T间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定量金相和电镜等方法研究了C-Mn,V-N,Ti-N和V-Ti-N四种钢的晶粒粗化行为,结果表明:V-N,Ti-N和V-Ti-N 3种钢中都存在大量的第二相粒子,其晶粒长大的进程既与第二相颗粒的大小分布有关,又与第二相颗粒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低碳铬钼镍轴承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组织和韧性的变化规律,对其进行奥氏体等温保温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低碳铬钼镍轴承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碳化物和冲击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1 070℃时,钢中碳化物溶解不明显,碳化物面积占比为1.93%,奥氏体晶粒长大不明显,平均晶粒尺寸为49μm,冲击功>50 J;奥氏体化温度≥1 080℃时,碳化物面积占比为1.23%,1 090℃时碳化物面积占比为0.16%,碳化物大量溶解,产生解钉效应,奥氏体晶粒明显长大,冲击功大幅下降,低于30 J;保温时间大于45 min时,晶粒尺寸趋于稳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试验钢在1 050~1 090℃加热并保温15~60 min的晶粒长大模型,可为该钢种热处理工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组织观察、透射电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奥氏体化工艺对超深井用V150油套管强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奥氏体化温度可提高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会使奥氏体晶粒粗大,导致塑性、韧性下降,890℃为实验钢较优的常规奥氏体化温度;奥氏体化30 min后,实验钢成分和组织分布趋于均匀,油套管的强韧性指标匹配达到最好,保温时间超过45 min后,晶粒开始长大,导致冲击性能有所下降;亚温淬火形成铁素体和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可得到超高强度钢希望获得的B/M复相组织,B/M组织中贝氏体能够分割马氏体基体,阻止裂纹扩展,残余奥氏体膜分割马氏体板条,使实验钢在保持足够强度的同时得到很高的韧性;实验钢在800℃亚温淬火后于640℃回火,强度和韧度均到达了V150油套管的目标要求,能够满足条件苛刻的超深井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碳化钨(WC)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在980~1240℃温度范围的高温奥氏体化行为及相应的淬火硬化效应.发现此材料的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宽,在980~1100℃加热淬火均能得到细小的组织结构,而且具有显著的淬火硬化效果(HRC68).并且测量及探讨了不同状态下大块硬质相、WC聚集区及基体显微硬度(HV0.05)的变化以及与宏观洛氏硬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温淬火试验观察试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情况.结合金相和TEM观察、显微硬度和第二相粒子的溶解度积公式分析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试验钢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第二相粒子的溶解情况以及显微硬度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奥氏体粗化温度在1200℃附近.当加热温度低于1200℃时,大量细小的第二相粒子阻碍奥氏体晶粒粗化;当加热温度高于1200℃时,细小的第二相粒子溶解,奥氏体晶粒出现异常长大.确定试验钢的合理加热温度为1150~1200℃,在此范围内可获得淬火组织的显微硬度值低于HV330.  相似文献   

9.
对6炉微合金化高氮L45钢进行了长时间(1800s)加热时和快速(50℃/s)短时间(5s)加热时奥氏体晶粒长大试验。测定了奥氏体晶粒平均截线长度。在萃取复型透射电镜照片上利用图象分析仪测定了1、3和6钢样中微细析出相的尺寸分布。利用透射电镜能谱仪分析了微细析出相的化学成分。还探讨了铝及微合金化元素钛、钒和铌与加热温度对高氮中碳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45V钢初始状态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相变前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铁素体数量减小,硬度与强度提高,塑性降低。45V钢先共析铁素体体积分数(fα)与硬度(HV)、缺口试样的强度(σbN)和塑性(ΨN)的关系为HV=370-42Fα1/3,σbN=1466-1110fα1/3,ΨN=32+0.57fα。  相似文献   

11.
12.
含铝高速钢中奥氏体非均匀长大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2AI和M2高速钢经一次和二次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和未溶碳化物的定量研究表明,在高温r/f比值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淬火前原始组织的差别,可发生正常(均匀)和异常(非均匀)两类长大。根据异常粗晶形成初期的组织观察,提出了“连续-非连续”再结晶模式和“合并—推移”式的生长机制。提出了减轻或消除M2AI钢混晶的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13.
用单相C0及只在晶界上有碳化物析出C2的两种Fe-15Cr-26Ni奥氏体合 金,在应力39.2 MPa,温度 1123 K下,研究了晶粒尺寸及晶界碳化物对蠕变断裂 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合金的最小蠕变速率em及断裂时间tr很好地符合 Dobes-Milicka关系即:是断裂应变。C0与C2合金在研究的 晶粒尺寸范围内(20-300μm),断裂应变差别不大,但C2合金的断裂时间比C0合 金长一个数量级。C0合金断裂时间与断裂应变都在晶粒尺寸约40μm的有最大值。 C合金断裂时间则在晶粒尺寸约80μm时有最大值,但断裂应变与晶粒尺寸无关。 文中还探讨了它们随晶粒尺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i,Nb,V)(C,N) precipitates larger than 2 μm in Nb-containing H13 bar steel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types of (Ti,Nb,V)(C,N) phases exist—a Ti-V-rich one and an Nb-rich one—in the form of single or complex precipitates. The sizes of the single Ti-V-rich (Ti,Nb,V)(C,N) precipitates are mostly within 5 to 10 μm, whereas the sizes of the single Nb-rich precipitates are mostly 2–5 μm. The complex precipitates are larger and contain an inner Ti-V-rich layer and an outer Nb-rich layer. The compositional distribution of (Ti,Nb,V)(C,N) is concentrated.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of the single Ti-V-rich phase is (Ti0.511V0.356Nb0.133)(CxNy), whereas that for the single Nb-rich phase is (Ti0.061V0.263Nb0.676)(CxN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the Scheil–Gulliver model in the Thermo-Calc software combining with the thermal stability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large phases precipitate during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ification, the Ti-V-rich phase precipitates first and becomes homogeneous during the subsequent temperature reduction and heat treatment processes. The Nb-rich phase appears later.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观察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了CSP低碳微Ti钢中的Ti(C,N)析出.实验观察到大量15~30nm的Ti(C,N)第二相粒子,它们在铸坯均热保温和前两道次的热轧中析出并长大充分;均热前CSP铸坯中只有很少量尺寸约大于50nm的TiN粒子析出,铸坯中观察不到微米级的大块TiN夹杂.研究结果表明,CSP工艺下粒子析出行为同传统工艺相比发生了变化,所以微量Ti在钢中的作用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湿氢处理前、后的Fe及其加Nb,C的合金晶界内耗。发现Nb,C(及污染带入合金内的W)等使晶界蜂明显减低;合金中Nb,C量越高,晶界峰越低。Nb,C也使晶界峰温度大大升高和弛豫激活能显著变大。湿氢处理强烈降低(甚至消除)实验合金的晶界峰,使峰温度大幅度提高。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亚点阵模型,计算了两种不同铌含量的高钢级管线钢在不同温度下Nb、Ti和Al的析出量,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奥氏体晶粒尺寸,建立两种钢奥氏体晶粒长大模型.发现Nb含量增加提高了其全固溶温度,并且温降过程中Nb析出量显著增多,在晶界两边析出的细小碳氮化物对奥氏体晶粒长大有显著的阴碍作用.高铌钢加热温度为1250℃时奥氏体晶粒显著粗化,预测模型也不同于1050~1200℃的模型,但相同保温温度下晶粒尺寸明显小于低铌实验钢.通过数据拟合计算出高铌钢的长大激活能远远高于低铌钢,再次证明高Nb的管线钢在1200℃以下能够有效地细化奥氏体晶粒,预测模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