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西走廊东部一次强降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MICAPS资料、各种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对2004年7月27日夜间到28日白天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机制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揭示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成因,为武威市大降水的预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与卫星探测资料及产品对青海东部地区2013年8月21日、2018年8月2—4日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外云图上两次降水过程的降水集中时段的云顶亮温(TBB)梯度大值区与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水汽云图上两次降水过程的水汽均是来自副高外围SW-NE向水汽输送带,降水出现时段水汽图像上有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15年2月下旬南昌市一次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上空为两槽两脊形势,孟加拉湾活跃的南支波动不断输送西南暖湿气流,槽后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且副高偏强使得南支槽前的西南气流明显加强,因此冷暖空气的交汇变得频繁,有利于后期持续性的降水。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乡镇雨量站监测资料,对2015年6月23-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 Pa上高原低槽东移、700h Pa西南涡、850h Pa低涡切变、冷空气南下以及地面倒槽的维持发展,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暴雨中心主要位于水汽通量大值中心附近和前端等值线梯度密集带内;垂直方向深厚的水汽层和水汽通量辐合是产生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吴文华 《河南科技》2021,(2):149-152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1°×1°6 h再分析资料和自动雨量站资料等,对洛阳市2017年9月24日至10月17日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影响天气系统及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的偏东、200 hPa高空急流的出现并维持、副高的西伸北跳、西风带短波系统活跃、冷空气持续补充南下是这次...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及物理量诊断资料,本文对2016年呼伦贝尔市发生的两次暴雪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降雪过程均受高空冷涡稳定控制,又受地面气旋顶部倒槽影响,低层水汽输送和辐合明显,两次过程均存在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这都利用大雪、暴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等,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两方面对2015年11月23-24日河南省商丘市一次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主要是由低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低槽东移发展,促使冷暖空气在商丘上空交汇,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大尺度的环流背景;700h Pa西南急流将四川盆地的暖湿空气不断向商丘输送,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同时,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促使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物理量场上也有较好的体现),也为此次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此外,北方干冷空气的入侵,使低层形成冷垫,且低层有逆温存在,为雨转雪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地面图上,偏北风不仅使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同时"天南地北"的高低空风场配合也有利于暴雪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地面及雷达探测资料,着重对西宁市2020年7月8日的一次强雷暴过境天气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受冷平流强迫而出现的强对流天气过程,雷暴过境时具有飑线过境的特征.其间,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出现在1h负闪区前沿和对流云系后部的交错区.地面中尺度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具有有效的对流触发机制,地面辐合线...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部一次大雪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1996年1月16日-19日青藏高原东部大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雪前期,暖湿空气发展,降雪时从500hPa到200hPa有强烈深厚的垂直涡旋运行和湿空气斜压性强是雪量大的重要原因。大降雪中心位于MPV1零线西侧强梯度带的正值区内,它也位于MPV2零线北侧强梯度带的负值区内,冬季在对流稳定层结下,当MPV2值为负时,垂直涡度才能得到较大的增长,导致上升运动,产生大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数值预报、卫星云图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5年8月3日傍晚前后发生在河南省新乡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发现:这是一次高空冷涡后部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南下,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下产生的强对流天气。本次强对流过程是东北冷涡与副高共同影响的,降水强度大,强降水持续时间短,落区难以把握,强降水的落区及系统移动方向受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和高空引导气流影响较大,是本次预报的难点。  相似文献   

11.
邢甘甜 《河南科技》2020,(26):151-154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0年5月29日三门峡市冰雹天气的产生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降雹过程是在高空处于槽前西南气流的背景下产生的;700 hPa和850 hPa的切变线提供了抬升触发条件;0℃及-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的产生,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深厚的湿度大值区也为冰雹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冰雹回波面积小但强度大;上冷下暖的热力不稳定度和垂直风切变促使强对流发展;做冰雹的短临预报预警时,或许ET和VIL应该优先于CR或R监测,能更好地达到预报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温州一体化平台数据资料、温州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和浙江省中尺度气象自动站资料等,本文对2019年4月23—24日平阳县连续强冰雹天气过程简要分析。结果表明,该次冰雹天气发生在200 hPa西风急流、850 hPa西南气流的天气背景下,探空的0℃层高度和-20℃层高度均十分有利于冰雹在雷暴单体中的维持和增长;常规多普勒雷达产品回波反射率因子表现出十分典型的超级单体雷暴回波特征,出现了三体散射回波;双偏振雷达的ZDR、KDP等参量能有效地提高对冰雹的识别能力,HCL产品能直观地识别出粒子形态,对降水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和自动站等探测资料,本文对2018年7月9日至10日商丘市夏邑县出现的局地暴雨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切变线、地面倒槽;冷空气的扩散触发了地面暖倒槽中不稳定能量的释放;辐合主要出现在低层,而且辐合不强,这是商丘没有出现区域性暴雨的原因之一;假相当位温和k指数均较大;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micaps实况资料对2013年1月25日-27日上饶市出现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1.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是大雾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2.地面强的辐射冷却是大雾生成的重要原因。3.中低空逆温层的形成于维持和中低层弱辐散下沉作用是大雾维持的重要原因。4.近地面层的静风和微风的状态对大雾的产生和维持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15.
结合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过程,综合卫星、雷达、探空、雨量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的影响,低层切变明显,高低空配置对降水过程十分有利;多资料集合预报能很好的把握增雨过程的时间段及落区,云层具有很好的可播性,整个降雨过程十分适合催化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NCEP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新乡一次低涡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的对流性降水以太行山区为中心,地形的抬升及阻挡作用导致山脉迎风坡具有上升运动及水汽辐合中心,而低层弱冷空气入侵是对流性降水的主要触发机制;第二阶段东南部的降水呈现混合性,急流快速北抬造成大量水汽在新乡堆积,不稳定能量释放后不断重建,低涡前侧的MCS与地面中尺度气旋相配合,产生了该阶段极高的降水效率。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揭示此次极端天气的成因,以期为此类大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NCEP逐6h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形成原因等方面,针对1994年1月4日至5日呼伦贝尔地区低温极寒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乌拉尔山高脊发展,导致极涡地区冷空气南下爆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辐射降温是造成极寒天气的主要原因,对今后发生类似极寒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许方璐  陈红霞 《河南科技》2020,(22):129-13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 CFSv2高分辨率(0.5°×0.5°)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分析了2018年1月4日豫西地区暴雪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属于典型的南支槽前西南急流配合地面东路冷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中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涡度带随高度向北倾斜,散度场上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这种配置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的水汽通量散度、上游水汽辐合区的强度和移动方向对降雪落区和强度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豫西上空有明显的锋生带自北向南移动,在南部的稳定维持有助于暴雪的产生,与暴雪带对应较好;锋生函数主要受水平散度项的影响,水平风场的辐合作用既有利于锋生,又有利于南方暖湿气流汇聚到暴雪区,暖湿气流沿锋面倾斜上升有助于暴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天气图、乡镇雨量站、卫星云图等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降水天气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地形影响等方面,分析了2013年7月20日豫东南区域性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主要是在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高空低槽东移南压相结合的大尺度环流下,由河南南部的近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中低层切变线和低空西南急流共同作用造成的。低空西南急流为大暴雨的产生输送了充足的水汽,近地面辐合线加大了辐合上升运动和水汽辐合。低层大气散度辐合中心正处于河南东南部,垂直速度强上升区也在信阳一带,为暴雨产生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θse低层大值区在垂直方向上呈Ω分布,都对强降水预报有指示意义。地形迎风坡效应加大了降水的强度和量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气象资料,对2016年6月21日信阳区域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此大暴雨天气是在副热带高压环流影响下,配合高空低槽和江淮切变线等天气系统而发生的。低层西南急流和超低空南风急流将海上水汽移至信阳上空,同时受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影响,促使该区域形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经测量雷达回波强度为50dBZ,"列车效应"使得该区域保持持续降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