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模型技术,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灰色技术水平度量模型,分阶段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等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问题。并应用动态模型GM(1,1)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了预测。试图为提高技术水平和取得技术进步,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第一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 ,建立一种新的技术进步测算模型—— G-C-D模型 .利用此模型建立了河南省 1 7个地市的 G-C-D模型 ,并测算出河南省 1 7个地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资金、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率 .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技术进步测算模型——G——C——D模型。利用此模型建立了河南省17个地市的G——C——D模型,并测算出河南省17个地市的技术进步贡献率和资金、劳动力对产出的贡献率。表3,参3。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结构灰色回归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河南省农业结构,明确影响河南省农业结构的主要因素。用灰色关联聚类得出的结果,建立河南省农业总产值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为河南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总产值精确预测提供科学的依据。表5,参6。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建立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自2000年以来呈不断增长趋势,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差异较大,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区域农业投入产出差异所致;政策、政府、农民和科技是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驱动力;农业从业人口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负相关关系,主要是科技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农业劳动力被解放出来的原因。图1,表5,参7。  相似文献   

6.
针对小样本序列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将三角函数引入灰色预测模型,提出了耦合结构的灰色GM(1,1,T)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既存在周期性又具有趋势性的复合型序列.基于最小二乘思想,探讨了模型参数估计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求解,并给出了初始点选取的经验方法;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参数估计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河南省获嘉县、禹州市、偃师市的农业干旱预测,结果表明2016-2017年河南省土壤含水量呈现出区域性差异,与实际干旱情势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八五”期间广州市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分析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内涵入手,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推导广州市农业技术进步测定的数学模型,以科学性与操作的现实可行性为原则选择变量,用灰色系统法等多种方法以增长率的计算进行了修正补充,计算出“八五”期间广州市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农业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用灰色系统理论来解决农业系统中的问题是科学的。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农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型,并用此模型对吉林省某村作了实证研究,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应用C-D模型和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952-1992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份额及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得出了中国农业技术创新存在滞后性的结论,从而提出确定农业发展目标,加强科研与推广工作深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维灰色分析,对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指标计算了灰色综合关联度,并建立了灰色动态模型.从而分析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研究农业总产值的发展趋势,提出协调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表3,参3.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农业生态安全定量评价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陕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的综合指数评价法对陕西省农业生态安全从时间尺度上(1995~2004年)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动态趋势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内的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水平在不断提高,但10年来一直都处于很不安全的状态.简析了陕西省农业生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发展的对策.图4,表3,参12.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因子分析法,选取最能代表农村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进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个大的方面的11个指标,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农村城镇化水平还很低,除郑州各方面发展较好外,其他地区在第三产业发展、区对外开发程度、农业劳动生产率等不同的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心城市扩张、建设多样化的小城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建议,以期对河南省的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农田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10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具有独特性。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农业、粮食、粮食加工大省,在全国农田系统研究中更具代表性和特殊性。已有文献从4个方面对农田系统开展研究:第一,地形视角,分为山地、平原区、丘陵区农田系统;第二,研究内容方面,施肥、养分及其流失,化感作用,碳平衡,受污农田,生物多样性,LUCC变化;第三,耕作方式视角,可划分为轮作、间作、免耕等农田系统类型;第四,研究方法上,有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物理学方法、3S技术方法等。目前成果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传统农区关注不够;第二,3S技术应用范围急需扩展;第三,田野调查方法运用不足;第四,微观视角研究欠缺。并且,在农田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农田区位理论、农田结构及其动态分化研究、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同尺度农田系统运行模式的总结、中国农田系统研究等方面尚待加强。进一步提出了农田的发展趋势:数量进一步减少;产出逐渐提高、但弱势地位难以改观;产出差异扩大;发展模式更趋多元化;集聚经济将重现活力;影响因素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东亚对华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并运用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模拟基于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技术进步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基于自由贸易区的对华FDI逐步增加;农业及其要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会促进农业部 门及其出口不同程度的增加,蔬菜和肉奶等产品出口增幅较大,同时实际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总值的降低;基于农业要 素生产部门技术进步的各经济指标对其弹性相对较大;农业部门技术进步越大,地区产出增长差异越大,而农业要素生产 部门相对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造成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更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目标化灰色局势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根据农业各业的土地生产率、产值年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4项指标构建河南省农业结构的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并分析模型输出的各项效果测度值,最后提出了各市农业发展的合理模式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建议。表6,参7。  相似文献   

16.
持续农业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世界农业发展状况为背景,阐述了持续农业的由来、概念、发展趋势和进展;农业生态系统、技术开发应用、农业市场经济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提出了发展持续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系统行为序列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将三角函数引入离散灰色预测模型,提出含时间周期项的离散灰色DGM(1,1,T)模型,其还原公式可表示为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耦合形式,从而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既存在周期性又具有趋势性的复合型序列.基于最小二乘思想,将DGM(1,1,T)模型的参数估计转化为非线性优化问题,并提出PSO-LM混合算法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参数估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河南省安阳市、洛阳市、许昌市和商丘市的农业干旱预测,结果表明2019年四个地市的土壤湿度将呈现出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