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认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水、阳光(能量来源)和氧气。显然,太阳系中符合这些条件的行星和卫星少之又少。地球之外惟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火星是固体星球,有着稳定的运行轨道和适当的体积,离太阳也不太远,因此人们认为火星上的温差范围非常适合液态水的存在。然而,火星上缺乏氧气。氧气不是生命起源的前提正是由于兰绿藻和藻青菌源源不断地向地球大气层注入氧气,才使得地球大气层充满了氧气(这一过程持续了10亿年~20亿年)。化石记录表明,藻青菌出现在35亿年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某些藻青菌现在仍旺盛地繁衍着,在世界各地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窗     
科学之窗木卫二周围有氧气天文学家发现,在木卫二周围有一含少量氧气的大气层。以前,人们只知道太阳系中三个行星的大气层中有氧,这就是地球、火星和金星。他们通过哈勃望远镜研究紫外光线发现了氧分子,当时木卫二离地球几乎7亿公里。这是由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和宇宙...  相似文献   

3.
正●系外行星的大气层里存在氧气到底是生命存在的征兆,还是更为司空见惯的现象?请看娜塔莉·沃尔乔韦尔(Natalie Wolchover)带来的报道。六年前一个下着毛毛雨的早晨,天体生物学家肖恩·多玛加尔-戈德曼(Shawn Domagal-Goldman)窝在西雅图的一家咖啡店里,茫然地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呆若木鸡。他一直在运行一次行星演化的仿真模拟,虚拟行星的大气层中的氧气突然开始积聚,氧气浓度不断上升,从0上升到5%,接着上升到10%。"出了什么问题吗?"他的妻子问道。"是啊。"对于寻找外星生命这件事来说,氧气  相似文献   

4.
直到最近,科学家都认为化学元素只是在恒星上合成的。然而,1972年奥克罗(Oklo)现象在加蓬共和国的发现已经揭示,在地球上曾经存在过核“火”,并且在十七亿年前在我们这个行星上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元素嬗变,自然(或费米前的)反应堆的形成是和我们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有着密切联系的。大约在二十亿年前,新一代有生命的有机物进行光合作用将氧气注入大气层以后,费米前的反应堆才能够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至今,飞机一直没有飞出地球大气层,它们真的只能在地球的上空飞行吗?能不能在其他行星或者卫星的大气中翱翔?能不能在探索太阳系的宏伟事业中发挥它们的优势呢?其实,人们早就有利用飞机探索太阳系的想法。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曾设想将一架飞机折叠后装入一个减速仓中,然后用运载火箭将它送入火星的大气层。进入火星大气层后,再把这架飞机从减速仓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一位美国行星学家的研究,如果太阳系不是含有木星和土星,智慧生命可能就不会在地球上产生,如果没有这两颗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太阳系将充满致命的彗星,它们经常地撞击地球,阻碍地球上高级生命形式的发展。木星和土星的质量分别为地球质量的318倍和95倍。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这两大行星的强大引力担负了将上万亿颗彗星弹入星际空间的任务。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的乔治·韦瑟里尔多年来一直用一台计算机模拟如何在围绕着新生恒星旋转的残骸圆盘上形成行星。他模拟的太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7,(12):28-30
除地球外,如果太阳系还有其他星球上有生命,那它们在哪里? 太阳系里有3类行星,分别是气体巨行星、矮行星和石质行星.气体巨行星由于没有固体表面,因此没有孕育生命的温床,即使有生命,也只能飞翔在大气中,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那里发现飞翔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可居住的行星看来就像是公共汽车:你花了很长时间等一辆公共汽车,但一来就是3辆。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最近宣布,在距离地球仅40光年的宝瓶座,他们发现了3颗环绕一颗超冷恒星的行星。这些行星的大小和温度都与地球相近,这让它们成为我们寻找太阳系外的(简称系外)生命的好去处。天文学家说,这些行星距离地球相对近,其恒星相对很小,所以他们能够研判这些行星的大气层和行星成分。几十年内,他们就能分析出这些行星是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认为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是水、阳光(能量来源)和氧气。显然,太阳系中符合这些条件的行星和卫星少之又少。地球之外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火星是固体星球,有着稳定的运行轨道和恰当的体积,离太阳也不太远,因此人们认为火星上的温差范围非常适合液态水的存在。然而,火星上缺乏氧气。  相似文献   

10.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原始最辽阔的热带雨林,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全球约20%的氧气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将二氧化碳吸收后释放出来的。如果没有它,人类每天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平衡就将被打破。它可谓是"地球之肺"。  相似文献   

11.
<正>发现"氢行星"假若你在太空使用望远镜观测地球,你就有可能找到地球表面存在生命的证据。你会从光谱中发现地球大气中存在丰富的氧和甲烷。氧具有高度的活性,能将甲烷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副产品。甲烷则暗示着生命的存在,一小部分产生于地壳缓慢的地质学过程,大多数是各种古老微生物的排放物,还有一些来自于沼泽、农作物及动物的消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球上氧气(即稳定的氧分子O2)的起源有许多未解之谜.不同于现在所熟知的光合作用产生氧,生命物质存在之前的地球原始大气中就存在氧气,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已广泛认可的途径是三体复合反应:即两个来自二氧化碳(CO2)光解的O原子和一个媒介体原子分子M,三者共同作用而生成氧气分子O2;最近的一个研究认为CO2在能量范围为11.686~12.145 e V的真空紫外光作用下可以直接  相似文献   

13.
热能被“关”住在地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层。谈到大气层的作用,许多人会说,没有了空气,人和其他需要呼吸的生命就会窒息而死,大气层是人类的“氧气筒”。除此之外,其实大气层还是地球身上的“棉衣”,使地球在茫茫宇宙中成为了一颗温暖的星球,适宜于人类居住。科学家作过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将由目前的平均15℃降为-18℃,而在夜晚还将冷得更加可怕。大气的组成比较复杂,其中能起到为地球保温作用的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一氧化二氮等。说到温室气体,还得从农…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一个具有多种生命形式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主要是依赖生命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因此,很多科学家和生命工程研究者也按这3个条件到其他行星上寻找可能存在的不同于地球生物的生命体.然而,据现在对种种不可思议的新的生命体的发现,人们开始怀疑以前寻找生命的方式是否正确了.  相似文献   

15.
横冲直撞的行星 地球外的深空大约有800颗小行星和几十万颗更小的行星.当然,这些小行星各有轨道,通常并不"越轨".然而,万一有一颗"图谋不轨"呢?假如真有一颗脱轨小行星撞上地球,就会造成空前浩劫-毁灭我们这颗行星上的绝大多数生命,更小的行星则能撞毁一座城市或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6.
绿化火星     
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行星,它看上去是一颗红色星球。由于它许多地方跟地球十分相似,如有大气层(只是火星的大气层比地球稀薄而干燥得多)和四季之分,所以天文学家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姊妹星”。于是,当拥挤的地球不堪重负时,人们自然首先想到了移民火星。目前,美国太空总署、欧洲宇航局和日本太空中心联合提出了“绿化火星”计划。这项人类历史上最浩大的工程将分为五个时间段,在未来200年的时间内实现。  相似文献   

17.
<正>早在我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就很好奇为什么地球上会充满生命,而火星则是一个贫瘠、多岩石的"前哨站",金星被笼罩在一片稠密的大气层中。我在某个地方读到彗星是原因所在。当一颗挥发性的富含有机质的彗星撞击岩石行星后,就会产生与地球类似的环境。两颗彗星的撞击会产生一颗金星,没有彗星撞击的结果就产生火星。当然,这个理论远过于简单,无法解释不同的内行星形成方式的差别,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足够近距离地探索过彗星,从而知道彗星如何会改变一颗行星的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在35亿年前就出现了,早期生命是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当时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到现今水平(21%)的十万分之一.大约在20多亿年前真核生物开始出现,与当时大气中氧气含量增加到现今水平的1%以上相关.而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直到8~6亿年前才开始逐渐繁盛,这也与氧气含量增加到现今水平的10%以上有关.但宏观双侧对称动物直到5.4亿年前起始的寒武纪早期才开始大量出现,并迅速辐射和多样化,被演化生物学家称为"寒武纪大爆发".在地球漫长历史中的这一短期内的生命快速演化曾使达尔文非常困惑.其原因至今依旧是生物  相似文献   

19.
说氧     
氧不仅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元素,同时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数10亿年来,正是氧与二氧化碳互为补充的神奇循环,造就了万物繁荣的地球。氧气(O_2)主要分布在地球表面附近大气中,并随着海拔高度增高而递减。据科学家研究得知,早期地球大气中并没有氧气,直到25亿年前,一种原始的海洋生物绿藻大量繁殖起来后才有了变化。绿藻能利用水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分解成为电子、质子和氧气。现在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很稳定地维持在  相似文献   

20.
17世纪,当天文学家首次将他们的望远镜对准木星时,他们注意到这颗巨大的行星上有一个十分显眼的红斑。300多年后,这个大红斑依然存在于木星的大气层中。现在人们知道,它实际上是一种规模巨大的超级飓风,和地球上的大旋风有些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