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两度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弗瑞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于2013年11月19日睡眠中在剑桥的阿登布鲁克医院病床上去世,享年95岁。他是世界上唯一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1958年,他因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胰岛素的研究而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1980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7月27日是吴仲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奠基的叶轮机械两类相对流面三元流动理论,为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提出的总能系统理论,尤其是"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原理在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与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创立的工程热物理学科,今天已经在航空航天推进、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一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科学家,他许多动人的事迹,至今仍在广泛传播,成为鼓舞我们不断攀登科  相似文献   

3.
正发明家的智慧和飞行员的冒险精神,共同推进了航空技术的进步。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戴姆勒(1834-1900)发明了汽油内燃机,这种汽油内燃机的重量很轻,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它直接导致汽车诞生,也为飞机问世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基础。1903年12月17日,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首次实现了载人的有动力飞行。  相似文献   

4.
齐奥尔科夫斯基(?)是苏联航空和火箭动力学以及飞机和飞船理论方面的学者和发明家、现代宇航学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于1857年9月17日出生在梁赞省斯帕斯克县的伊热夫斯克村.14岁时,他开始对物理、化学、力学、天文学、数学等课发生兴趣.16岁去莫斯科继续自修,因为他们家住在偏僻的维亚特卡,那里缺少学习的条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莫斯科过了三年极其贫困的生活.家里每月寄给他10~15卢布生活费,但他把这些钱基本上都用来买书、仪器和化学制  相似文献   

5.
Connor  S  程琮 《世界科学》1989,11(3):42-44
当温莎公爵夫人去世时,大众新闻的大标题这样来描述巴斯德研究所:“公爵夫人把珠宝献给了爱滋病研究室。”在这之前,洛克·赫德森(Rock Hudson)已领导巴斯德研究所走在了与爱滋病进行斗争的最前列。赫德森患有爱滋病,他仅在去世前才去过巴黎的“爱滋病实验室”。实际上,爱滋病的研究只是巴斯德研究所科研工作的很小的一部分。大约有2000多人在巴黎这个研究所工作。这包括800名科学家,其中的一半是访问学者。研究所有九个部系和七十多个科研小组。它们分别从事研究细菌学,真菌学,分子遗传学,生态学,免疫学以及实验生理病理学。另外,还有病毒学——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使得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引起爱滋病的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相似文献   

6.
胡作玄 《科学》2003,55(6):39-42
冯·诺伊曼(J.von Neumann, 1903-1957)可能是20世纪最出名的数学家,这倒不是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工作(尽管那也十分了得),而是因为他有"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当然,他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开创性贡献,都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怪乎美国的<生活>杂志把他评为"千年100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这些显赫人物中,他几乎是唯一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7.
自古与人类生活于同一天地的鸟类,是自然的产物。在亿万年的演化进程中,为适应自然界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鸟类形成特殊的生理构造和生活习性,这对人类的创造发明和科技发展有着启示作用。约在公元1800年,气体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的英国科学家凯利,曾深入地研究过飞行动物的形态,寻找最具流线型的结构。他模仿鸟翼设计了一种机翼曲线,与现代飞机机翼截面曲线几乎完全相同。法国生理学家马雷曾写过一本研究鸟类飞行的《动物的机器》的书,介绍了鸟的体重与翅膀负荷(即单位翅膀面积所负的重量)的知识。后来,俄国科学家茹可夫斯基在研究鸟类飞行的基础上,提出了航空动力学的理论,正是通过对鸟类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8.
1907年,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福特梅尔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小时级的升空不间断飞行. 两位著名的飞行先驱,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很可能曾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观察鸟类的飞翔上.可以确定的是,在1899年,维尔伯·莱特曾向美国史密森学会以及其他杂志刊物询问有关航空方面的知识和建议.他或许被在北卡罗来纳州基迪豪克沙丘上空翱翔的大鸟所吸引,为何它们具有高高在上的能力?他和奥维尔观察到,鸟类飞行时怎样扇动翅膀,怎样用它们隆起的肌肉控制翅膀和飞行方向.这些都是飞行的关键因素——而不仅仅是翅膀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Kernp  martin 《世界科学》1998,(10):43-43
如果一幅画相当于一千个词汇的价值,那么一个图形就可能等价于许多复杂的数学公式。费曼图就是阐述和预测的有力工具。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以各种方式反复指出,“没有人通晓量子力学”.我们怎样去理解他的这句话呢?费曼是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权威,也是一个能对非专业  相似文献   

10.
历史     
03.101876年3月10日,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Bell)首次成功通过电话线传输声音,人类从此进入了电话时代。当天,贝尔在实验室中不小心碰翻了硫酸并溅到了自己的衣服上,于是他大声召唤自己的助手沃森:"沃森先生,快来,我需要您!"这就成为人类经电话线传输的第一句话。除了电话外,贝尔在光通信、航空等领域也做出过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在发明电话后,他于  相似文献   

11.
安德列·诺夫(1902~1994)朱孝愚编译安德列·诺夫(AndreLwoff)于1994年9月30日去世,享年92岁他是一位分子主物学家。在19岁时他便开始了科学研究生涯。他因发现“基因控制酶和病毒合成”和创举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安德列·诺夫的...  相似文献   

12.
1972年,各国科学家都以尊敬的目光注视着美国老科学家巴丁(Bardeen),他在这一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人。这一回巴丁是和两位比他年轻得多的库柏(Cooper)和施里弗(Schrieffer)共同获得的,他们三人合作创立超导微观理论的过程,如今在科学界已传为佳话。在他们于1957年提出超导微观理论之前,许多科学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中孜孜不倦地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就。若无前人的努力,巴丁等人成功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3.
迪克·斯莱多顿是最富传奇色彩的宇航员之一。1924年他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斯巴尔特市。中学毕业后,加入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驾驶B-25轰炸机的飞行员被派往欧洲战场。后来,他转入太平洋战场。 战后,斯莱多顿入明尼苏达大学学习,专攻航空工程学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空军飞行教练学校任职。经过3年的飞行教练学校的飞行生涯,1959年,他被选拔为NASA(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第  相似文献   

14.
时而在水上破浪前行,时而腾空而起在低空中翱翔,一艘会飞行的气垫船吸引了路人的目光。这艘气垫船是新西兰发明家鲁迪·赫曼的作品,他希望这款气垫船能进入旅游景点,成为大众娱乐消遣的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15.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在光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当他又一次站到一项重大发明殿堂门口时,他心中的“上帝”却使他错过了又一次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尼古拉·特斯拉(1856-1943年)是美籍南斯拉夫人,他和爱迪生是同时代人,和爱迪生一样是一位多产的大发明家和科学家.谁人不知爱迪生?却很少有人知道特斯拉,他是一个被遗忘的天才.  相似文献   

17.
<正>因对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而获1975年诺贝尔奖的英籍澳大利亚化学家约翰·康福思(John Cornforth)爵士于2013年12月8日去世,享年96岁。约翰·康福思是迄今唯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澳大利亚人。同年,他被提名为澳大利亚年度人物。后来,他被封为骑士,再后来,他因对社会的贡献获得百年联邦奖章。失聪者的化学约翰·沃卡普·康福思(John Warcup Cornforth)于1917年9月7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是四个孩子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过程中,发生过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这是不足为怪的。然而,爱因斯坦与尼耳斯·玻尔有关量子力学问题的争论,却是物理学史上罕见的事件。作为物理学巨匠,他们都是好朋友,披此之间保持着终生不喻的友情。然而,他们之间的争论从1924年起,旷日持久到爱因斯坦去世的1955年。究其个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人们去研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爱因斯坦与玻尔的论战,有人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一阶段为1924-1927年间。此时完整的量子力学逐步建立,量子力学的特征逐渐明显;但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的基本统计性质不能容忍。1924…  相似文献   

19.
一年一度的"发现杂志大奖"到今年为第8届。今年的奖项为下面7个方面:汽车与运输;航空与航天;计算机硬件与电子;计算机软件;环境;视图;声响。此外,今年还有编辑选择奖和哥伦布基金奖。在谈到"发现"奖的初衷时,《发现》杂志的编辑说,长期以来,技术革新能手一直受不到应有的待遇,他们的技术发明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而他们的生活境遇却令人震惊。能象比尔·盖茨这样完成从科学家到富甲一方的实业家可谓凤毛城角,多数新技术的伟大发明家依然与名利无缘。比如,帕尔·韦特于1897年发明了果味止咳糖浆,当时却无人问津。即便他亲…  相似文献   

20.
程欠起 《科学之友》2004,(11):36-37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科学家、发明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旨在表彰每年分别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世界和平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或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