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对催化裂解制取烯烃的催化剂发展概况进行了综合论述,分析了催化裂解反应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催化剂的研制情况.尽管催化裂解制取烯烃存在许多影响因素和难点,但与蒸汽热裂解相比较有三大优点:一是节能;二是降低油耗和提高烯烃产率;三是减少设备投资  相似文献   

2.
系统压差和pH值对催化裂解产物烯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工业用的α-Al2O3作为载体,用钾钒盐、锰盐和铬氧化物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了催化裂解催化剂。在连续性微反活性评价装置上,以正戊烷为原料,对空白载体和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系统压差对空白载体热裂解产物烯烃有影响,而对催化裂解产物烯烃的影响不大。pH对催化裂解产物烯烃的影响较大,较佳的pH值为7左右。  相似文献   

3.
将工业用的αAl2O3作为载体,用钾钒盐、锰盐和铬氧化物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了催化裂解催化剂。在连续性微反活性评价装置上,以正戊烷为原料,对空白载体和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系统压差对空白载体热裂解产物烯烃有影响,而对催化裂解产物烯烃的影响不大。pH值对催化裂解产物烯烃的影响较大,较佳的pH值为7左右。  相似文献   

4.
剂油比对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针对A,B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考察了剂油比对催化裂解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其剂油比对裂解气体产物中各组分收率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对于A型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700℃、水油比为0.63和停留时间为1.8s的实验条件下,总低碳烯烃收率在50%以上,并且随剂油比的增大,总低碳烯烃收率线性增加;对于B型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650℃、水油比为0.75和停留时间为1.7s的实验条件下,总低碳烯烃收率最高可达44%,并且随剂油比的增加,总低碳烯烃收率有一个最大值。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出了实验考察范围内乙烯、丙烯、丁烯和总低碳烯烃收率随剂油比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还显示,催化剂对催化裂解起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不仅裂解产物的变化规律不同,其反应机理也会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综述烯烃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不仅在有机合成上用它作原料,而且在有机反应中也用作溶剂,如环已烯.低级烯烃工业上主要由石油的裂解得到,有时也利用醇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高温催化脱水来制取.实验室主要是醇脱水及卤代烃脱卤化氢来制备.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国产GOR-Q催化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降低汽油烯烃的效果,低反应温度、低空速和高剂油比都将导致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降低主要是通过上分子烯烃的降低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 ,针对A ,B两种不同类型的催化剂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 ,考察了剂油比对催化裂解气体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 ,其剂油比对裂解气体产物中各组分收率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对于A型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70 0℃、水油比为 0 .6 3和停留时间为 1.8s的实验条件下 ,总低碳烯烃收率在 5 0 %以上 ,并且随剂油比的增大 ,总低碳烯烃收率线性增加 ;对于B型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6 5 0℃、水油比为 0 75和停留时间为 1.7s的实验条件下 ,总低碳烯烃收率最高可达 4 4 % ,并且随剂油比的增加 ,总低碳烯烃收率有一个最大值。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 ,得出了实验考察范围内乙烯、丙烯、丁烯和总低碳烯烃收率随剂油比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还显示 ,催化剂对催化裂解起重要作用 ;不同类型的催化剂 ,不仅裂解产物的变化规律不同 ,其反应机理也会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工艺参数对国产 GOR- Q催化剂降低催化汽油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 ,GOR- Q催化剂具有明显降低汽油烯烃的效果 ,低反应温度、低空速和高剂油比都将导致催化汽油烯烃含量降低 ;催化汽油烯烃的降低主要是通过小分子烯烃的降低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使用降烯烃催化剂GOR—Q和使用常规催化剂MLC-500时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组成和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GOR—Q催化剂具有明显减少催化汽油烯烃(主要为小分子烯烃)含量的效果。操作条件对催化汽油烯烃、芳烃和异构烷烃含量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降烯烃催化剂GOR—Q,控制反应温度520℃以下、剂油比(m(催化剂):m(原料油))不小于7时有利于降低催化汽油烯烃含量,但在反应温度为500~520℃,剂油比从5增加到8时,催化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降低了1.1~1.7个单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非茂单活性中心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烯烃配位活性聚合领域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能够催化烯烃活性聚合的前过渡金属Ti,Zr及后过渡金属Ni,Pd,Co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烯烃活性聚合的特点。同时,也对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能够催化烯烃活性聚合的原因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石油烃类制取已烯、两烯、丁烯等低碳烯烃,国际上普遍采用以天然气、石脑油等轻烃为原料的蒸汽裂解。蒸汽裂解为热反应,反应温度800℃。本发明改用石油重质组分原料和催化剂,使裂解温度降为540—580℃,并能在常压下进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进程的影响,对磷钨杂多酸(HPA)催化松香裂解反应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多酸催化剂用量大于0.05%、反应温度高于180℃的条件下,杂多酸可将松香裂解为油状物;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证实该产物主要由松香裂解和氧化产生的环烯烃、芳香烃和芳香酮等组成。  相似文献   

13.
聚丙烯与重油混合裂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聚丙烯中加入重油裂解制取燃料油的方法,考察了混合裂解中温度对液体油品产率及其组成的影响,并将该方法与热解催化改质法相结合,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催化改质最佳条件参数.在聚丙烯的裂解过程中加入重油不仅充分利用了重油、减少了结焦,而且改善了汽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金属改性的MCM-49分子筛为催化剂,纯1-丁烯为原料,考察了不同金属改性后的催化剂对烯烃裂解制丙烯、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硝酸镧、硝酸铈、硝酸锆以及硝酸银改性的催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氢转移及芳构化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目标产物丙烯和乙烯的选择性,其中硝酸锆改性的催化剂的稳定性最好.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时间对Zr-MCM-49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近些年来非茂金属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讨论了它们的合成、结构及其对催化烯烃聚合活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杂原子和取代基对催化烯烃聚合活性、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非茂类金属化合物制备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在催化烯烃聚合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二氯二茂钛/金属氢化物为催化剂,考察其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性能.发现二氯二茂钛/四氢锂铝在室温下即可有效催化烯烃硅氢加成反应,对于直链烯烃,产物只有β加成和加氢产物.溶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有影响,乙醚为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近些年来茂金属烯烃活性聚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讨论了它们的合成、结构及其对催化烯烃聚合活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种类的配体对催化烯烃聚合活性、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的影响.研究表明:茂类金属化合物制备方便,反应条件温和,在催化烯烃聚合中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杨瑞娜  周秋菊 《河南科学》1995,13(2):149-153
叙述了废旧聚苯乙烯塑料热裂制取苯乙烯的方法,为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合理途径,对聚苯乙烯热裂解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在不同催化条件下,对聚苯乙烯裂解的产物的影响。裂解产物苯,甲苯,苯乙烯及2-甲基苯乙烯的含量也因此不同。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塑料二段法裂解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几种催化剂对聚乙烯及其废料的热解产物的催化改质作用,考察了热裂解温度对液体油品产率及其组分的影响,讨论了催化改质温度、催化剂对催化改质所得气体产率、汽油产率、汽油辛烷值、柴油产率及催化剂积碳的影响,比较了热裂解和催化改质产物中汽油成份的差别。使用PPA分子催化剂时,液体油品产率为82.3%,油品中汽油馏份为48.8%,汽油辛烷值为88.1。  相似文献   

20.
在管式炉内进行单组分热解制油试验,获得了各组分的热解油产率与组分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Na OH、HY-51、凹凸棒土(凹土)原土OA和纯化凹土(PA)对废轮胎热解油的影响,发现PA在催化废轮胎热解制取芳香烃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对3种组分的混合热解制油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组分最佳产油率温度与单组分较一致,且3组分混合比例较平均时,混合热解相互影响较小。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热解油产率预测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柱层析试验结果表明,二氯甲烷和丙酮对热解油中的烃类有较好的分离效率,达到37.63%,淋洗液具有潜在的用于化工原料或液体燃料的价值。催化酯化试验结果表明,固体超强酸La3+-SO42-/Ti O2能达到较好的催化效果,热解油中酯类从10.71%增加到24.94%,缩醛类含量增加,降低了热解油酸性、腐蚀性,提高了热解油品质。在PY-GC/MS试验台上进行废纸板催化热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ZSM-5具有催化低聚物裂解、增加烃类含量、降低醛类和酸类含量;HY-51能够降低醛类含量,增加烃类含量,但不能促进低聚物裂解、增加了酸类含量,且易结焦失活,虽催化活性高但用于废纸板催化热解还需改性;Re Y对废纸板热解产物的催化效果有限;PA则基本不具有催化废纸板热解产物改善的效果。利用HZSM-5负载各种活性金属离子对催化剂进行改性,结果表明:0.5wt%Ni-HZ大幅度提高了BTX的产量,具有催化大分子难裂解物质分解的效果;0.5wt%Ca-HZ能够催化LG通过C-O键断裂反应生成BTX,并脱除大量O元素;0.5wt%Al-HZ能够催化LG通过C-C键断裂反应生成呋喃类组分,但更容易引起结焦;增加活性组分负载量至2wt%均可能由于活性组分过量而导致堵塞HZ表面孔道,阻碍反应物的进入与溢出,降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在PY-GC/MS试验台上进行废轮胎催化热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Y-51与Re Y对废轮胎裂解产物具有相近的提质效果,二者能够有效催化产物中的脂肪烃向芳香烃的转化,但一些茚族、萘族、菲族等多环芳烃也有增加;HZSM-5对废轮胎裂解产物也具有较好的重整效果;PA对废轮胎裂解产物的品质提升效果不佳。在PY-GC/MS试验台上进行废PE催化热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HSZM-5、HY-51和Re Y三种分子筛对废PE的裂解行为影响相似,均降低了裂解产物中烯烃的含量,增加了烷烃和芳香烃的含量;PA对废PE的催化效果较温和,促进部分烯烃转化为烷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