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恒电位扫描法(LSV)研究了八类Ti基合金阳极「纯Ti,Ti-Ni,T-Mn(涂层),Ti-Mn(合金),ti-C,Ti-B,Ti-Ni-Mo,Ti-Ni-Mo-Ar」分别在40%H2SO4(aq)及IMMnSO4(aq)中的能钝化行为,得到16组数据,从实验结果阐明了EMD工业中所用纯Ti阳极钝化现象的机理及Ti基金阳极优于纯Ti阳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在钛基电极中经高温扩散掺镍以制得的掺 Ni-Ti 基不溶性阳极,用于电解 MnO_2(EMD)生产工艺中,其性能明显优于目前在工业上使用的纯钛阳极。此类电极的实验室数据能使阳极电流密度 i.d 提高至100A/m~2,槽电压稳定在3.0±0.2V,可长期使用不致钝化。为进一步工业化试验提供了有力数据。  相似文献   

3.
杨生恕  俞征 《贵州科学》1995,13(3):35-39,34
O2在变质Pb-Ag-Ca阳极(PAC阳极)分别在20%H2SO4及/Mol/L MnSO4-20%H2SO4体系中过电位ηO2测定的结果(298K)及热力学的计算,讨论承PAC阳极上的两个主要竞争反应即MnO2(EMD)电沉积及O2的析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5.
俞征  杨生恕 《贵州科学》1993,11(4):38-43
本文研究了用微分脉冲极谱法测定由PAC阳极电解后的电解液(MnSO_4—H_2SO_4)中的痕量铅的各项实验条件。在此电解溶液(MnSO_4—H_2SO_4)中选加KCl支持电解质作为底液,所以pb~(2+)(Ⅱ)的微分脉冲极谱图,峰形良好便于测量,峰电位值为-0.44v(相对Ag—AgCl电位、实验值),可采用标准加入法确定含量,方法可靠,简便快速。为恒算PAC阳极消耗速度提供基础数据,消耗速度为4.82%/年。  相似文献   

6.
应用XPS和电化学测量技术研究了Ti-15Mo合金在70℃4mol/L HCl溶液中,900mV,200mV和0mV恒电位阳极极化条件下形成的钝化膜。结果表明,Ti-15Mo合金在70℃4mol/L HCl溶液中钝化膜很稳定。  相似文献   

7.
Pb—Ag—Ca合金阳极用于电解MnO2(EM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征  杨生恕 《贵州科学》1992,10(4):68-72
本文初步报道了Pb—Ag—Ca合金阳极用于电解MnO_2(EMD)的实验研究工作,经二周期(一周期为30天)的连续电解,电流密度(i.d)稳定在80~90A/m~2,槽压稳定在2.5V以下,电流效率平均为约90%,所得产品约3Kg作成Ⅰ号电池测得电性能数据如下。(平均值):开路电压为1.76V,短路电流为8.5A。负载为3.9Ω连放时间(从1.64~0.9V)466分,样品均匀率为97.15%。含Pb量经微分脉冲极谱测定为0.4~0.5%。本研究为Pb—Ag—Ca合金阳极用于EMD生产工业化试验提供了实验室数据。  相似文献   

8.
在Cr、Mo成分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Cu的质量分数(1%~5%),研究新型Ni-Cr-Mo-Cu高镍耐蚀合金在氧化性介质、还原性介质、氧化-还原性介质和质量分数6%的FeCl3中的耐蚀性能及其在H2SO4、HCl和FeCl3中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w(Cu)=1%~5%的Ni-Cr-Mo-Cu合金具有优良的耐介质腐蚀、电化学腐蚀性能,在质量分数80%的H2SO4中钝化明显,在质量分数30%的HCl中自腐蚀电流低,在质量分数6%的FeCl3中有钝化区且未发生点蚀.4种实验材料中w(Cu)=3%的合金综合耐蚀性能最好,在质量分数80%的 H2SO4中有更宽的钝化平台和更低的维钝电流.  相似文献   

9.
采用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势扫描方法探讨了醋酸-醋酐有机体系中Mn(Ⅲ)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生成Mn(Ⅲ)的电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Mn(Ⅲ)主要以Mn(OAc)2形式存在时,Mn(OAc)2在铂电极上阳极氧化生成Mn(OAc)3;电化学反应的特点是低电流密度为电化学反应步骤所控制,而高电流密度为混合过程所控制。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化学测试手段,从阳极反应过程、稳态极化曲线等方面研究了在锌电解液中铅银阳极极化的行为.试验结果表明,在阳极银含量(质量分数)为0.7%~1.4%范围内,随着银含量的增加,阳极电位变负;随着电解液中锰离子浓度的升高和电解液温度的升高,阳极电位显著下降.为此,在电解锌时,应选择合适的锰离子浓度和电解液温度(38~40℃).  相似文献   

11.
对钛合金TC4在中性水和3%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进行了分析,认为钛合金在中性水溶液中阴极析氢过程中,H 1/2e=1/2H 2为反应决速步骤,阳极氧化过程决速步骤有非整比氧化物TiO1 x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动电位扫描法,结合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用传统电弧熔炼制备的Cu^-50Cr合金在不同Cl^-浓度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Cl^-浓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移,腐蚀电流增大,腐蚀速度加快;Cu-50Cr合金在中性Na2S04溶液中未出现钝化现象,加入Cl^-后,出现了钝化现象,但钝化区间很窄.从交流阻抗谱及拟合结果分析得知:在0.05mol/LNa28O4和0.05mol/L Na2SO4+0.02mol/L NaCl腐蚀介质中交流阻抗谱呈单容抗弧特征,没有出现Warburg阻抗,表明电极表面的腐蚀受电化学反应控制,随Cl^-浓度增加,开始出现Warburg阻抗,表明腐蚀过程由电化学反应控制转化为扩散控制.随Cl^-浓度的增加,容抗弧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减小,腐蚀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3.
Cu-50Cr合金在含Cl-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动电位扫描法,结合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用传统电弧熔炼制备的Cu-50Cr合金在不同Cl-浓度介质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随Cl-浓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移,腐蚀电流增大,腐蚀速度加快;Cu-50Cr合金在中性Na2SO4溶液中未出现钝化现象,加入Cl-后,出现了钝化现象,但钝化区间很窄.从交流阻抗谱及拟合结果分析得知:在0.05mol/LNa2SO4和0.05mol/LNa2SO4 0.02mol/LNaCl腐蚀介质中交流阻抗谱呈单容抗弧特征,没有出现Warburg阻抗,表明电极表面的腐蚀受电化学反应控制,随Cl-浓度增加,开始出现Warburg阻抗,表明腐蚀过程由电化学反应控制转化为扩散控制.随Cl-浓度的增加,容抗弧减小,电荷传递电阻减小,腐蚀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动电位极化测量技术测定了4种航空用钛合金材料(TC4,TCll,TA7和TAl2)在6种醇类溶液介质中的极化曲线和它们的电化学参数.重点考察了醇类溶液中H2O或C1^-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醇类溶液中含一定量的H2O可适当改善材料的耐点蚀性能;而醇类溶液中的C1^-离子将严重损害材料的耐点蚀性能,明显使钛合金材料从自钝化状态转变为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传统电弧熔炼制备的Cu-40Ni-20Cr合金在不同Cl^-浓度的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单一Na2SO4介质中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腐蚀速度较慢,腐蚀过程由电化学控制腐蚀,电化学阻抗谱呈单容抗弧特征.在含Cl^-腐蚀介质中,随着Cl^-浓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不同程度负移,腐蚀电流增大,腐蚀速度加快.Cl^-浓度大于0.02mol·L^-1时,出现Warburg阻抗特征,腐蚀过程由电化学控制转为扩散控制;加入Cl^-后,极化电阻减小,腐蚀过程中存在一定弥散效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动电位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传统电弧熔炼制备的Cu-40Ni-20Cr合金在不同Cl-浓度的腐蚀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合金在单一Na2SO4介质中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腐蚀速度较慢,腐蚀过程由电化学控制腐蚀,电化学阻抗谱呈单容抗弧特征.在含Cl-腐蚀介质中,随着Cl-浓度的增加,自腐蚀电位不同程度负移,腐蚀电流增大,腐蚀速度加快.Cl-浓度大于0.02 mol.L-1时,出现Warburg阻抗特征,腐蚀过程由电化学控制转为扩散控制;加入Cl-后,极化电阻减小,腐蚀过程中存在一定弥散效应.  相似文献   

17.
抑制EMD端点效应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Hilbert-Huang变换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端点效应,使得信号两端点附近出现失真问题,提出对端点效应进行抑制的多种方法. 对全局统计平均法、平行线段延拓极值法、多项式拟合法、镜像延拓法、神经网络延拓法等抑制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端点效应得到有效抑制,Hilbert-Huang变换的分析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热点的技术背景;重点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成因、偏振模色散的定义及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模型;详细讨论了偏振模色散沿光纤的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经验模态分解(EMD)能有效地对信号结构做出精确的分辨, 利用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EMD的票据手写体数字特征抽取方法。 通过对原始数字字符进行G小波变换极大模预处理,得到能反应字符特征信息的光滑轮廓, 进而对规范轮廓曲率序列作EMD分解,以获取浓缩曲率特征的主要信息,最后对此曲率特征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实验表明,与经典的字符特征提取算法相比,本文方法具有更好的聚类效果,提高了分类器的分类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0.
EMD端点效应处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验模态分解(EMD)过程中存在着端点效应问题,使得EMD分解结果产生严重的失真现象,从而导致处理数据发生畸变.提出了将极值点对称延拓和在信号序列上加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带入到EMD分解过程中,以抑制信号被分解时在端点附近所产生的上下包络线的发散现象.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信号失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