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代喜尚马,是其它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在现存的汉画中,马便成为最突出的时代特征。马在农业和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汉代产生马崇拜习俗、出现天马的根源所在。天马是汉代人对一般意义上的马的神格化,其具有显著的"神性"特征,是汉代先民崇马至极的必然产物。汉画中的天马并非都有外在的特征,有的有翼,有的无翼,但它们都是主要用来作为升仙工具的,是汉代人升仙思想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2.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器装饰、铜镜纹饰等图像资料。在汉画像中鱼是常见的动物形象之一,具有很多象征意义和神话意义。从神话的角度阐述了鱼图像在汉画中的神话意义:图腾保护神、星精兽体的象征、载天立极、穿越生死等,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汉代先人的神秘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汉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基础,本文以汉画像形成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从天人合一与孝道两方面分析了汉代的社会主流思想,进而从汉代墓室结构与汉画像两个方面分析印证了汉代人的丧葬思想。最终从汉画像中建筑的类型、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建筑的等级性三方面分析论证了建筑汉画像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4.
"汉代宫廷鼓吹"是汉代音乐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音乐现象。从史料及汉画像多个角度对汉代宫廷鼓吹乐做了详细分类及介绍。  相似文献   

5.
王琦 《科技信息》2012,(36):348-348
南阳汉画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艺林中的一朵奇葩。南阳汉画起于西汉,鼎盛于东汉,余波及于魏晋,存世画像集中于南阳一带。它以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的画像内容而驰名中外。南阳汉画是南阳汉代文化中的精粹,它包括画像石和画像砖两大类。汉画产生的历史背景1、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灶祠在先秦作为普通的祭祀活动,决定了灶神地位的鄙俗和文化价值含量的低级。汉代阴阳五行体系构建之后,以灶神托祀火神,遂使灶神地位获得了提高,灶神话得到了发展,也促成了其文化价值含量的丰富。阴阳五行思想体系的解构,对灶神崇拜和神话传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民间的灶神崇拜和灶神话却走着一条与官方不同的发展、演变之路,表现为灶神的对偶化、家庭化、神仙化,使灶神话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丧葬习俗的产物,它隐含了汉代人的群体习俗、理念以及信仰等精神意识。与古代汉语书写文本相比更能直观形象地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现实。熊作为当时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被汉画这一艺术形式真实地记载了下来。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熊图像,由于出现时的环境和相配的人物事物的不同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根据这些不同的含义,熊在汉画中体现的意象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田猎之熊、守门之熊、斗兽之熊、大傩之熊、娱人之熊。  相似文献   

8.
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集中展现。南阳汉画像石根植本土,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本土文化的总结保护和传承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这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以史为鉴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代随着上帝观的改变和重建 ,出现了相应的祭祀仪式和造型艺术 ,神仙思想的流行 ,造就出绘画中的诸神系列 ,伏羲、女娲也在画中大量出现。汉画多历史故事 ,更多是表现世俗生活。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 ,使“玄想”与“实际”一体 ,遂使神仙、历史人物、现实生活并见于画面。  相似文献   

10.
南阳汉画的文化价值及其产业化开发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是全国汉画的主要"原产地"之一,在中原文化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东汉"第一陪都"的文化标记,是增强南阳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砝码.但南阳对汉画资源发掘、保护和开发还不尽人意,汉画产业链尚未形成.为此,本文认为,要通过制度创新,培育汉画产业的生态环境;通过思维创新,打造南阳汉画产业群.  相似文献   

11.
孙林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1):97-102
文章主要对唐卡中的曼陀罗(坛城)图式的渊源进行了探讨,认为西藏的曼陀罗图式虽然来自印度,但在具体的象征意义上有了变化,尤其藏传佛教确立以后,其图式已经不单来自于具体的某一个“源头”,而是多重文化渊源影响的结果,这里面,内地的盖天说宇宙论和汉代以来流行的博局纹符号、明堂图式对于西藏的曼陀罗图式的影响和作用要大于印度传统模式的影响,而且,印度的密教本身也具有来自中国宗教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韩干是唐代画鞍马最为出色的画家。历史上流传关于他画马的神话,极言他画马的神妙。《照夜白图》是韩干鞍马画的代表作,是现存的他的极少数作品之一,也是把马的神采描画得特佳的作品。从视觉心理上对《照夜白图》进行分析,再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作者当时的心境进行拟测,以进一步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是安徽江淮地区考古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的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环境考古研究的新成果,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透视和分析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原因.结果表明,地理环境改变导致的古"巢淝通道"衰落很可能是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根源所在.随着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气候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群发以及中国大的气候背景下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加上南北分治的政治地理因素导致的战乱状态,这些都使得古巢淝经济文化交流通道日渐衰落,区域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遭受重创;经济地位的日益下降,又导致通道沿线大型聚落难以维系,聚落规模变小,表现在考古学上则是聚落遗址和墓葬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巢湖流域原先繁荣的文化也因失去发展的基础而自此衰落.  相似文献   

14.
西汉梁国作为强大的诸侯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汉代颇具特色。芒砀山泽是汉兴圣地,梁国政治地位显赫;梁国地理条件优越,是西汉经济重心地区;梁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缩影,梁国文学、经学、艺术对汉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徐州汉代墓葬制度是在汉代徐州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与整个汉代丧葬制度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但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沿革、社会风俗、传统文化、思想信仰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它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西汉时自身特点较为明显,东汉时则与其它地区较为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由契丹族建立的辽王朝,由于始终重视对汉文化的学习和利用,所以也十分重视对图书的搜集与典藏。契丹贵族和汉族知识分子是私人藏书的主体。汉文典藏在辽朝境内收藏与流通的主流趋势,反映了它永远是中华民族统一强盛的精神纽带和强大动力。佛教在辽朝的盛行,促进了寺院藏书的发展与繁荣,亦成为辽代文化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相似文献   

18.
汉唐铜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汉镜注重画面意境的体现、神韵的表达和视觉艺术语言的运用,在虚与实、有与无、似与不似的意象感悟中,展现了丰富的汉文化蕴藏;唐镜纹饰布局清新明朗,饱满丰腴,流畅华丽,其图式的完美性和特有的高浮雕技法,突破了此前的程式规范。可见,汉唐铜镜不乏亟待开采的艺术文化元素,若将其纹饰艺术内涵的研究纳入设计教学和艺术设计,将会有可观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全盛期。在唐代绘画中,人物画占主流地位。外来的佛教和佛画深刻地影响着唐代的绘画,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技法,还是人物塑造、色彩运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绘画题材除世俗的官僚贵族、宫廷仕女、凡夫俗子外,非尘世的佛、菩萨、天王等也大量出现。佛画的色彩被引进中国画人物画,一改往昔的古朴典雅而为富丽绚烂。唐代人物画空前繁荣,大师辈出,成就辉煌。  相似文献   

20.
李萌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02-103
辽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因此,辽代画家辈出,作品丰富。辽代绘画在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受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审美特点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汉族艺术的新的艺术现象和美学特征,体现出契丹民族游牧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