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分析了三种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的设计理论,即统一理论、叠加理论及拟钢理论,通过试验数据比较了基于三种理论的我国规范(规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在单调荷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考虑纤维掺量、剪跨比、配箍率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制作9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对其进行受剪性能试验.根据试验得到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和受剪承载力实测值,分析不同参数对试件的破坏形态、受剪承载能力、刚度和剪切延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裂缝间的纤维可延缓裂缝发展、减小斜裂缝倾斜角度、提高构件受剪性能,且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较普通混凝土梁具有更好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剪切延性.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考虑了纤维混凝土抗拉强度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建立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国内外26组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梁受剪承载力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49,标准差为0.107,变异系数为0.102,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极限平衡法、修正压力场理论和塑性理论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进行分析.根据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特性,采用简化的Rankine破坏准则推导了极限平衡法求解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相关公式;通过对修正压力场理论的相关方程进行修正,得到了适合计算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相关方程;给出了用塑性理论求解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时塑性系数的取值方法.通过对9根试验梁和其他17根试验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极限平衡法、修正压力场理论和塑性理论均能较好地预测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力,其中修正压力场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保守,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最接近实测值且变异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5.
准确计算钢筋混凝土(RC)圆柱的受剪承载力是进行延性抗震设计的关键,可有效防止脆性剪切和弯剪破坏模式发生。基于已有的RC圆柱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了RC圆柱的地震破坏模式和受剪承载力确定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变形(位移延性)影响的RC圆柱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并与现有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RC圆柱的受剪承载力随塑性铰区变形的增加而减小;弯剪破坏模式下,RC圆柱的受剪承载力取决于塑性铰区剪切破坏发生时对应的水平荷载而非骨架曲线上的峰值荷载;所提出的模型能有效反映变形对RC圆柱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不同地震破坏模式RC圆柱受剪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的抗剪性能,分析了钢纤维RPC梁斜截面裂缝间骨料咬合力和钢纤维拉拔阻力对平均拉应力的贡献比,通过对试验梁的受剪承载力结构试验,并充分考虑了钢纤维RPC和高强钢筋的本构关系,提出了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MCFT)的弯剪复合应力下试验梁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利用作者及其他研究者的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剪跨比为1.0~4.0的钢纤维RPC梁,所建模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方法有效性,可为钢纤维RPC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强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11根高强钢骨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同时承受剪力、轴向压力和弯矩的高强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及型钢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根据试验及相关资料,分别对钢骨混凝土柱的不同破坏模式、传力机理及剪切强度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测数据回归建立了高强钢骨混凝土柱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该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化研究带抗剪连接件方钢管混凝土界面的抗剪承载力,设计了10个内壁设置抗剪连接件的方钢管混凝土试件,并进行推出试验,其中9个为钢板条连接件试件,1个为钢筋条连接件对比试件.试验设计参数包括钢管壁厚(宽厚比)、抗剪连接件厚度、抗剪连接件层数、抗剪连接件层间间距及抗剪连接件种类.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宽厚比的降低、连接件厚度的增大均能有效地提高极限承载力及初始刚度;双层连接件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高于单层连接件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程度与钢板条间距有较大关系;在相等用钢量的情况下,相同层数的钢筋条试件相比较钢板条试件,极限承载力提高了87%,且延性较好;提出的计算方法所得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盐渍土侵蚀后混凝土柱的受剪性能,对11个聚丙烯纤维锂渣混凝土柱施加不同的预加荷载并进行龄期分别为0 d、90 d、180 d的盐渍土环境侵蚀试验,对历经侵蚀后的试件进行低周水平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侵蚀时长、轴压比和预加荷载等因素对纤维锂渣混凝土柱抗剪性能变化规律及其破坏机理. 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和锂渣的加入能提高混凝土柱在盐渍土环境下的抗剪性能;轴压比相同时,随着侵蚀时间的延长,纤维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预加荷载作用的提高,柱的受剪承载力先提高后降低;当侵蚀时间一定时,将轴压比从0.2提高到0.3,侵蚀后构件受剪承载力随轴压比增大而增大. 根据试验结果,基于修正压力场理论和变角桁架-拱模型理论,将纤维作用视为拉力场并与箍筋共同进行力学分析,建立盐渍土预加荷载作用下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平均值为0.970,标准差为0.086,变异系数为0.090,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火灾后混凝土短柱推覆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并对火灾后7根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分析,建议模型分析参数.分析水平力方向、受火时间、轴压比、剪跨比、截面尺寸、箍筋间距对三面受火后混凝土短柱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自编的有限元程序计算三面受火后混凝土截面抗压强度的平均折减系数,提出三面受火后混凝土柱受剪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对火灾后混凝土短柱受剪承载力的预测较准.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力学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偏心距、长细比、材料强度等因素对压弯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数据回归分析以建立承载力公式.结果表明:基于ABAQUS软件所模拟的荷载-变形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偏心矩、长细比对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套箍率影响次之,材料强度和型钢截面形状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偏心受压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国内外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的历史和现状,其主要内容包括圆形钢管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单一应力及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13.
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方钢管混凝土柱)钢管与混凝土柱的接触模型和固结模型,并进行了加载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相差不大,模型是合理的.分析了固结模型和接触模型模拟结果的差别,对比发现二者在构件的某些局部上差别大,但对整体承载力影响不大,可用固结模型简化代替接触模型. 相似文献
14.
核心高强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对 10根核心高强钢管混凝土柱试件轴心受压试验现象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对核心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分析了核心柱的钢管含率、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截面形式等因素对该种构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谭克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5,20(3):22-27,54
对20根长径比为3.5,内填54~116MPa的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管约束可以显著地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延性,改善的程度随套箍指标F的增加而增加。钢管内混凝土强度的增加也与套箍指标F成正比。为彻底改善高强混凝土的塑性,套箍指标F应大于等于0.48。最后给出了钢管高强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火灾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了火灾后钢管与再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单元类型及界面接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构件的几何和材料非线性,建立了火灾后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构件的ABAQUS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取代率下的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载荷-应变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极限承载力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板柱节点被设计成两种不同柱截面形式,试件缩尺设计为2100 mm×2100 mm的钢筋混凝土板,该节点在钢管柱外表面焊有悬挑50 mm钢托板,以实现钢管混凝土板柱结构的铰接节点。通过板柱试件的冲切试验,采集了大量有价值的钢筋、托板、砼等应变数据,为该系列节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方便T形、L形和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设计,结合国内外相关规程计算方法,采用自编程序对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压弯相关方程曲线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统一算法,最后对不同截面形式及构造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统一算法力学意义明确,操作简单易行,具备一定的安全储备;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比值的均值为1.1~1.4,其计算精度与荷载作用截面的工程轴有关.统一算法的提出补充完善了异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理论,利于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T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6根普通构造T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试验研究,以考察无加劲措施T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试验的主要参数有管壁宽厚比、截面高宽比.试验结果表明,由于T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核心混凝土延缓了钢管的局部屈曲,尽管该组合构件承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但延性却得到相当改善;阳角钢管对混凝土提供了较强的约束,而由于钢板与混凝土的分离,阴角钢管几乎不能约束混凝土;T形钢管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主要为钢管鼓曲及此部位及阴角区域混凝土压碎破坏;管壁宽厚比越小,初始鼓曲发生越晚,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越强,承载力越高、延性越好.最后采用现有规范或规程的计算公式对试件轴压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