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线Ba属两亚种mtDNA的序列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抚仙金线Ba和滇池金线Ba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发现①两亚种间共有38个变异位点,占决位点的10.9%;②转换明显多于颠换,且第三位置上的同义突变最为常见;③两亚种的遗传距离为0.114,高于已研究守的淡水鱼类种内遗传距离的最大值,接近种间的较高值,是否仍然把它们视为同种的两个亚种看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理种群杂色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对采白海南三亚、香港和福建平潭3个野生杂色鲍种群,以及1个种源来自台湾的九孔鲍养殖群体共4个群体的6种同工酶系统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0个基因位点,其中2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20%),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4个群体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纯合子过剩、杂合子不足,遗传变异量偏低.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以及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不大,遗传距离均小于0.01.属于种群差异水平.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  相似文献   

3.
选用40个随机引物对杉木属的两个种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Hook)和德昌杉木(CunninghamiaunicanaliculataD.Y.WangetH.L.Liu)进行了RAPD分析,在两个杉木种中共获得了182个RAPD位点,其中98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达到53.84%.两个杉木种的遗传相似度S=0.64418,它们的遗传距离为0.355802.杉木与德昌杉木的遗传相似度略低于我们所作的大陆其它杉木种源区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从两个种间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来看,将德昌杉木单独定为一个新种是不确切的,作者赞成将德昌杉木认定为一个地方居群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猕猴属种间及亚种间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猕猴属(Macaca)种间和亚种间6个分类群之间的遗传多态性,共筛选出16个随机引物每个分类群平均获得77个遗传标记,根据遗传距离构建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从RAPD数据分析得到的6个分类群的相互关系与形态、同功酶、mtDNA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RAPD技术适用于猕猴属中近缘种间和亚种间的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海口、南通、青岛、泉州、湛江5个地理群体98尾龙头鱼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获得序列长度为1 046bp的线粒体ND2基因全序列,共检测到变异位点19个,其中18个单一变异位点,1个简约信息位点。98条序列共定义了19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366±0.063 8,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0 427±0.000 424。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在0.000 228~0.000 607之间,遗传分化指数FST值均小于0.05,群体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AMOVA结果显示,龙头鱼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99.68%)。单倍型系统发育树显示,19个单倍型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亚种分化。整体的中性检验结果均为负值且显著偏离中性,表明5个地理群体龙头鱼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扩张。参考ND2基因2.5%~3.6%每百万年的变异速率,估算出群体分化扩张时间大致为(1.87~1.30)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6.
用等位酶分析技术研究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分布区内位于高潮带和低潮带桐花树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不同潮位的桐花树种亚种群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235,预期杂合度为0.186,不同潮位的桐花树亚种群的遗传分化很低,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FST=0.058,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4.2%来自亚种群内。基因流顺畅,Nm=4.06。亚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76和0.024。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线鲃属鱼类二新种记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记采于云南省乌蒙山主峰地区的寻甸三起三落龙潭、沾益县德泽乡、宣威县西泽乡,以及云南省石林县圭山乡的金线属鱼类2新种,依照采集地山脉名称分别命名为乌蒙山金线SinocyclocheiluswumengshanensisLiMaoetLuSp.nov和圭山金线SinocyclocheilusguishanensisLispnov.新种前者与分布在贵州惠水的多斑金线S.multipunctalus(Pellegrin)(1931)相近,但新种口须特别长,颌须后伸超过鳃盖后缘达胸鳍基,背鳍刺强硬,后缘有锯凿可区别,2种间分子遗传距离为(12.6~13.4)%,表明是2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独立种;新种后者与相邻分布于泸西阿庐古洞的狭孔金线S.angustiporusZhengetXie(1985)相近,但新种体鳞排列规则,口须长可区别,2种的分子遗传距离为4.4%,超过公认的同属鱼种间分子遗传距离的低限1.4%,亦表明是2个独立种.  相似文献   

8.
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Cytb)基因的全序列作为遗传标记,探讨花斑鳅3亚种(指名亚种Cobitis melanoleuca melanoleuca、北方鳅亚种C.m.granoei和格氏鳅亚种C.m.gladkovi)的分类地位.基于Kimura双参数法计算河北花斑鳅指名亚种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2%~1.1%,俄罗斯花斑鳅指名亚种、北方鳅亚种和格氏鳅亚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5%,而河北花斑鳅指名亚种与俄罗斯花斑鳅3个亚种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7%~2.6%.分子系统树显示,花斑鳅分为两大分支:分支I为河北花斑鳅指名亚种8个单倍型类群,分支Ⅱ含俄罗斯花斑鳅指名亚种、北方鳅亚种和格氏鳅亚种以及辽宁北方鳅亚种.结合已有研究结果得出:花斑鳅指名亚种仅分布于中国,而俄罗斯也仅有北方鳅亚种1个物种,两者的分化时间约为2.50~3.09百万年.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江蓠属Gracilaria和龙须菜属Gracilariopsis 5个物种的23个群体的ITS(含5.8S rDNA)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现有江蓠科Gracilariaceae的16个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在不同分类阶元中探讨了序列变异和和系统进化关系。江蓠科海藻ITS序列长度在893~1 508 bp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41~0.600之间,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其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ITS系统发育聚类结果显示江蓠科分为两大分支,分别是江蓠属/Hydropuntia分支、龙须菜属/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分支;江蓠科海藻5.8S序列种内种间变异很小,但存在稳定的属间区分位点,可用于属以上水平的分类鉴定;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地的真江蓠群体的ITS序列存在9个稳定的变异位点,可以将不同地理群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部分家鸭和野鸭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AFLP技术分析我国8种常见家鸭和2种野鸭基因组DNA的多态性,在选取的17对引物中,有9对能得到重复性好的多态性扩增条带.每对引物扩增带数在44-83之间.共得到513个标记位点,其中498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97.1%;根据AFLP图谱计算了不同样品间的遗传距离(D)和相似性系数(GS).家鸭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331~0.589范围内,绿头鸭、斑嘴鸭与家鸭品种(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在0.298~0.520和0.316~0.522之间.方差分析表明两组数据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知绿头鸭和斑嘴鸭在家鸭品种的形成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并根据D值绘制了它们的聚类图谱.  相似文献   

11.
D T Denhardt 《Nature》1979,280(5719):196-198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DNA计算的基本原理、DNA计算的应用和DNA计算机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基于DNA生化反应的计算机称为DNA计算机,由于其采用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计算机的运算逻辑与存贮方式,DNA计算机在解决某些复杂问题时具有传统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国际上关于DNA计算和DNA分子生物计算机的研究方兴未艾,极大地推进了DNA计算机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3.
Model for DNA replication by Kornberg's DNA polymera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 R Morgan 《Nature》1970,227(5265):1310-1313
  相似文献   

14.
DNA计算机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生物体内的一种具有双螺旋结构的遗传物质,用DNA可以进行运算,即构成的DNA计算机能很快地求解复杂的问题;以DNA编码为信息的载体,DNA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设备都是DNA的,链用一系列二进制的数代表所求问题中的变量,用DNA中特有的寡核苷酸序列表示这些二进制的数,再将DNA利用分子生物和化学组装技术组装到芯片上,利用DNA杂交化学方法,排除各种代表不正确解的寡核苷酸序列,最后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各种检测技术读出保留在芯片上的DNA序列,读出的DNA序列所代表的二进制数即为所求问题的解,本文将从DNA运算过程入手,介绍DNA计算机的原理和DNA计算机的若干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Low fidelity DNA synthesis by human DNA polymerase-e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tsuda T  Bebenek K  Masutani C  Hanaoka F  Kunkel TA 《Nature》2000,404(6781):1011-1013
  相似文献   

16.
DNA discrepancy     
May A 《Nature》2003,421(6920):210
  相似文献   

17.
DNA机器人     
文登凯 《世界博览》2010,(18):14-14
或许未来数十年后,成群的DNA机器人能够用来探寻人体病变的信号。 在纽约某个化学实验室的高脚杯里,有只“蜘蛛”正在利用“折纸工艺”铺筑的“轨道”上蹒跚前行。此“蜘蛛”其实是用DNA——即指挥合成蛋白质的双螺旋链条“编写”而成的微型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Bent DNA     
M Spencer 《Nature》1979,281(5733):631-632
  相似文献   

19.
Replicating DNA     
《Nature》1972,239(5371):310-31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