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不同伴生树种人工林木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伴生树种马尾松、杉木可提高人工林木荷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及其波动性,且马尾松的影响大于杉木;马尾松使木荷的差异干缩降低,而杉木使其差异干缩提高;伴生树种马尾松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物理性质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绝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的影响极显著或显著而杉木对人工林木荷木材的力学强度除弦面抗劈力外,其余指标影响不显著;马尾松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抽出物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降低,使人工林木荷木材戊聚糖含量提高,而杉木对木荷的影响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立地条件对拟赤杨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立地条件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立地条件与拟赤杨人工林木材材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差异干缩和除冲击韧性以外的其它力学强度指标均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木材冲击韧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增大,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干缩性和力学强度的波动性随着立地级的提高而减小.经差异显著性T检验表明:立地级对拟赤杨人工林木材密度、差异干缩和大部分力学强度指标影响极显著或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武夷山天然杉木混交林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与杉木相容性大,联结系数高的毛竹,木荷等6种杉木伴生树种作落叶分解速率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树各落叶经过一年的分解其干物质残留率分别为:甜槠28.4%,丝栗栲32.9%,毛竹33.7%,米槠35.6%,苦槠40.1%,木荷44.4%。落叶的主要养分元素浓度和残留率在分解过程中均有较大的波动,有些树种氮、磷、钙、镁等元素的含量出现绝对量的增加,但碳氮比  相似文献   

4.
云南富源光皮桦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对云南富源县光皮桦种群及其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生态位宽度最大,杉木、华山松次之,其他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小,表明光皮桦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群落中优势地位明显。光皮桦与杉木、华山松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对资源有共享趋势;光皮桦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光皮桦群落中主要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较低,表明主要树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竞争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5.
程丽婷  戴俭  彭乐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6):15050-15058
以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含水率下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木材含水率未达到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急剧下降;在木材含水率大于临界纤维饱和点时,木材的材性检测指标随含水率的增大下降幅度较小。以木材含水率为单一变量,以木材纤维饱和点(30%)为分界点,建立含水率与落叶松木材材性检测指标的理论公式。用实测结果对理论公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结果表明:材性检测指标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变化趋势一致,用应力波测量仪和微钻阻力仪测定的波阻模量值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最接近。同时,推导的理论公式可以作为现场测定木材材性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建筑历史悠久,由于木结构古建筑其本身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其具有极高的文物、历史和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其结构力学性能对现阶段的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恢复更具重要意义。本文对木结构的材性及结构特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加固维修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大径材培育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种明 《武夷科学》2006,22(1):127-131
本文通过对三元区马尾松人工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分生长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以上立地条件,马尾松稀植林分,其胸径、树高速生期一般在5—20年。材积速生期可持续到30年左右。马尾松大径材定向培育,初植密度120—167株/亩为宜,间伐二次,最后一次在20年前完成,最终每亩保留35—43株,35年左右进行主伐。  相似文献   

8.
对人工林杨树木材Ⅰ-69杨(Populus deltoides cv.Ⅰ-69/55)的材色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Ⅰ-69杨人工林木材材色指标,即CIE表色系统中明度L*、色品指数a*、色品指数b*和孟塞尔表色系统中明度V、色调值H,在各表色系中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对上述材色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材色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明了木材材色参数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速生纸浆材小青黑杨主要用于生产磨石磨木浆。使用过程中发现小青黑杨材质普遍存在有黑心现象。心材呈黑色,边材白色,而且当遇水遇碱时更为明显,其黑心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大,约占30%左右。那么黑心材对于生产成品浆有无实质影响,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对小青黑杨的材性及成浆质量进行全面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宜春杉木人工林管胞形态变异及其对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测量了不同海拔、树龄的杉木人工林的管胞形态特征,并初步研究了管胞长度与年轮宽度、晚材率、木材密度以及有关力学强度(顺纹抗压、抗弯强度)的相互关系。可利用管胞形态(长度、直径、胞壁厚度)区分成、幼龄材的界限范围。  相似文献   

11.
10年生木荷生长和材性性状家系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年生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生长和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选择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为木荷高世代育种和改良提供材料。【方法】以2008年在福建建瓯营建的113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为材料,探讨树高、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规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生长和材性兼优的家系。【结果】10年生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在家系间呈极显著差异。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效应影响较大,而树高和胸径除受遗传控制,还受遗传和环境互作的影响。树高和胸径在产地间差异极显著,而木材基本密度差异不显著。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胸径(12.13%和7.74%)、树高(8.28%和3.58%)、木材基本密度(2.82%和1.92%),说明胸径在家系间变异较大,木材基本密度变异较小。遗传力估算结果显示,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木材基本密度(0.48和0.42)、胸径(0.44和0.35)、树高(0.32和0.26),它们受中度偏强的遗传控制;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树高与胸径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树高和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间无相关性,因此,生长性状与木材基本密度可独立选择。以分别大于家系胸径均值的10%和木材基本密度平均值为选择标准,选择出13个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6.99%和1.18%,平均现实增益分别为16.08%和2.42%。【结论】供试木荷生长性状除遗传控制,还受遗传与环境互作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胸径具有较强的变异性;木材基本密度受遗传控制较强。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可独立选择。本次从113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中选择出了13个生长兼材性优良的家系。  相似文献   

12.
荷木种群在不同群落中的分子生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对荷木(Schima superba)在3个不同群落中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AFLP分析结果表明其遗传多样性较高。用AMOVA(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分析表明,95.99%的遗传变化表现在种群内,4.01%的遗传分化表现在种群间(P〈0.001)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凤阳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群落调查,选取核心区不同海拔的30个木荷种群样地18个优势树种作为研究对象,以各物种重要值为数量指标,采用Shannow-Wiener指数计测公式对该地木荷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重叠值和相似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的生态位宽度列第1位(1.46),其优势地位远强于其他物种;木荷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在0.6~0.8之间,重叠程度适中,因此木荷种群对各资源位的需求差异不明显;生态位相似比与生态位重叠值大小趋势一致;木荷种群与褐叶青冈、交让木等种群共优组成当地典型群落类型。此次对木荷种群生态特性的研究可为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植被恢复的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木荷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基质配比及不同规格的无纺布网袋容器育苗,分析不同处理对木荷1~2年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苗龄木荷容器苗对基质配比和无纺布网袋容器规格的生长反应差异很大,泥炭比例较高的配比基质其木荷容器苗生长表现较好。相同泥炭比例时,配比适量谷壳的基质类型其容器苗生长均较仅配比木屑的处理生长表现优良。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与木荷容器苗生长密切相关,泥炭比例高且配比适量谷壳的基质类型其有机质含量高、氮磷素营养丰富、孔隙度大而体积密度小,最有利于木荷容器苗的生长。基质中增加适量谷壳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泥炭,其容器苗生长亦较好,而木屑比例较高的基质类型,其容器苗生长表现较差。相关分析发现,1年生木荷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干物质积累量及根冠比等性状与无纺布容器规格相关性较小,而2年生木荷容器苗的主要生长性状与容器规格皆呈显著的正相关,意味着为培育2年生的容器大苗,选择规格较大的容器是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生态恢复重要树种木荷与白楸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演替过程中的重要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和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的幼苗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在22%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均出现剧增,而Chla、Chlb和Car含量在22%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则均出现降低;在同样的干旱胁迫下,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19%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下才出现增加,而Chla、Chlb和Car含量则变化不大.在轻度淹水胁迫下,白楸叶片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和MDA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而Chla、Chlb和Car含量呈降低趋势;木荷叶片SOD活性、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同期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白楸叶片SOD活性同脯氨酸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815,p《0.05)和MDA含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1).由此说明,水分胁迫下,白楸比木荷敏感,木荷的耐受力强于白楸.  相似文献   

16.
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苏州光福自然保护区木荷林典型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群落植物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各主要种群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及重要值O结果表明:该木荷群落种类组成有32科4 2 属46种,以乔木占数量优势,其中常绿植物占绝对优势,山茶科( T h e ac e ae )飞松科( Pi n ac e ae )为优势科,木荷(Schimα s 叩erbα ) 飞马尾松( Pinus mαssonianα ) 飞杨梅(Myricαrubrα ) 飞短柄袍( Quercωglanduliferα var . brevipetiolatα ) 为优势树种; 层问植物较少,且均为木质藤本植物;生活型组成则以高位芽植物占显著优势( 7 1. 74% )。该群落的外貌由小型叶 (69.57% )飞单叶( 8 0 . 4 3 % )飞草质叶( 6 0 . 4 3 % )为主的常绿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O 该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O 群落乔木树种以中小径级占绝对优势, 群落处于旺盛生长期。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Jarvis和Ball两种常用的气孔导度模拟模型对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与木荷(Schima superba)叶片气孔导度变化进行了模拟.对气孔导度模型的验证表明,两树种的最优模拟模型均为Ball模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23 a生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的土壤碳、氮、碳氮比(C/N)之间的剖面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杉木纯林、木荷纯林和杉木木荷混交林地的表层土壤(0~10 cm)碳、氮元素含量最高并逐层递减,且杉木木荷混交林碳、氮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P0.05);在向下3个土层中3类林分的碳、氮元素含量差异较小(P0.05),杉木木荷混交林的优势并不明显,低于木荷纯林和杉木纯林.与纯林相比,杉木木荷混交林在表层土壤中对土壤碳、氮含量有显著提高,可能是因为杉木与木荷混交改变了林冠结构,有利于落叶分解.  相似文献   

20.
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生长和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培育鹅掌楸优质用材林和特用林,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用材林林分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为在亚热带山地培育不同经营目标的鹅掌楸,确定其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江西分宜的鹅掌楸实验林,对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25年生鹅掌楸生长性状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胸径、单株材积、径阶分布和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冠幅面积、树高4 m处直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对树高、通直度、第1侧枝粗度、第1侧枝角度、枝下高、蓄积量、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造林密度833株/hm2时鹅掌楸单株材积均值最大,可生产中大径材; 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最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造林密度为1 666 株/hm2时,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可保证木材材质。【结论】造林密度较大时,利弊兼而有之。若允许间伐,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在第11~15年和第21~25年内进行间伐可提高大径材出材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