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仑河口动力地貌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分析,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有剥蚀丘陵、残丘、冲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海积平原、沙堤、沙滩、淤泥滩、红树林滩、河口沙坝、潮流沙脊、潮沟及人工地貌。北仑河口经历全新世早期侵剥蚀形成古河道,全新世中期海水浸入古河道,形成河口湾;全新世中-晚期河口湾被充填,形成湾内沙坝;全新世晚期河口湾逐渐被填满,形成现代北仑河口动力地貌态势。  相似文献   

2.
河流动力及海洋动力对北仑河口河槽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波  邱绍芳 《广西科学》1999,6(3):227-230
根据历史和现代调查资料,北仑河口河槽演变主要是受河流动力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其动力作用的程度大不相同。在河口北侧地区,作为较为强烈,河边滩,沙洲等发生明显变化,河岸也出现侵蚀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水动力特性的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以往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水利设计和景观设计缺乏融合性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水文条件下河道水动力特性对景观设计的控制性指标要求;研究了基于丰、枯水期水位变化的滨河造景对策;指出水动力特性对护岸形式选择的影响;论述了不同水深下水生植物适宜品种及营造手法;提出河道水动力特性及景观要求双重作用下河道断面的优化策略.对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的优化设计有重要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莉 《巴州科技》2004,(2):51-54
塔里木河阿其克河口分水枢纽是塔河综合治理的重要工程之一,由于枢纽处缺乏水文资料,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对工程规模争议较多。通过对勘测资料的合理分析,为确定工程规模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仑河口的红树林及其生态恢复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航清  何斌源 《广西科学》2001,8(3):210-214
以东兴河桥为起点,1km为单位尺度,将北仑河口岸线划分为12个岸段,其中第12岸段长为2km。在各岸段进行优势群落样方调查。同一群落选3个样方。每样方面积16m^2,用取土器钻取各群落20cm-40cm土层土壤3份,用于测定土壤含水量、全N和全P。广西北仑河口的红树林由7种红树植物和6种群落类型组成。与广西其它海岸相比,老鼠Le和卤蕨群落在该河口发育良好。严重的滩涂侵蚀、红树林生境的破碎和土壤养分的明显缺乏是北仑河口次生红树林自然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红树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岸段是对盐度响应的结果。北仑河口123km长的岸线可大体上划分为内河(2km)、河口(5km)、近海河口(2km)、近海(3km)4个生态区间。应用工程的方法提高滩涂的高程,引入红树林新品种是北仑河口红树林生态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在自制的真空自由落砂式冲蚀磨损试验机上,对几种中温封严涂层的冲蚀率与冲蚀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冲蚀率与冲蚀速度存在幂函数关系,速度指数随冲蚀角度增大而增大,在较高角度冲蚀时,速度指数比一般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高.基于冲蚀压痕效应,较好地解释了在90°冲蚀时涂层的冲蚀率与冲蚀速度3次方成正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河道水位推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河道水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基于梯度下降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推算河道水位,同时采用传统的上下游水位线性相关方法进行水位推算。结果表明,在具有较长期实测资料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高的精度,若要考虑更多相互独立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作用,应相应增加输入样本数。文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8.
空气钻井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针对空气钻井中钻具冲蚀磨损严重的现象,首先从阐释冲蚀本质入手,随后对现有的有影响力的冲蚀磨损理论对比分析,得出适合于空气钻井的3套冲蚀磨损理论,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这3种理论将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空气钻井钻具的冲蚀磨损机理。微切削理论适用于解释钻屑粒子低入射角的切削情况;变形磨损理论从变形历程及能量变化角度解释了冲蚀现象;二次冲蚀理论从颗粒破碎后对钻具的二次冲蚀角度,更合理地阐述了冲蚀机理。最后就影响钻具冲蚀磨损的主要外部因素——钻屑粒径、几何形状、冲击速度、冲击角度、井内温度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楠  兰惠清  崔钺  赵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135-5140
为了更深入研究输气管道中重点管件——弯头的气固两相流问题,弄清固体颗粒运动轨迹与冲蚀磨损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似性原理搭建了模拟试验平台。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建立相应的气固两相流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之上,详细进行了固体颗粒的入射角度和弯头的几何尺寸对冲蚀磨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冲蚀的入射角度对弯头的冲蚀磨损情况有很大影响。当入射角偏向弯头内管壁时,最大冲蚀率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偏向外侧管壁时,入射角为15°时弯头的最大冲蚀率最大。另外,通过改变弯头的曲率半径和外形,都可以减小弯头的最大冲蚀磨损速率。  相似文献   

10.
北仑河口水交换能力及物质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着入海污染物的不断增加,北仑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对其水交换能力和物质输运特征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方法】基于COD调查结果,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北仑河口海域的水交换能力以及夏季与冬季的COD输运特征。【结果】北仑河口海域的水交换半周期为4.5d,水体交换80%的时间约为29d。北仑河口海域夏季两侧的COD浓度比冬季高0.4mg/L,冬季中央区域COD浓度则比夏季高,这一方面与夏季较强的羽状流引起的较强水交换有关,另一方面与该区域冬季存在气旋式涡旋有关。【结论】北仑河口海域的羽状流及环流结构对污染物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三峡水库下游的河床冲淤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回顾和分析了三峡建库前后坝下游汉口以上河段的冲淤情况,通过分析丹江口、三门峡等水库下游实测资料表明,在水库下游河床冲刷、沙量恢复过程中,各粒径组输沙量均不会超出建库前水平,这是与河床边界、河型等因素无关的一般性规律,目前三峡水库下游冲淤计算成果与其他水库下游的冲淤规律存在矛盾之处,汉口以上河段冲淤情况以及对防洪的影响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谈北仑河口北侧岸滩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北仑河口北侧岸原保护现状提出岸滩资源保护的原理及保护的途径。建采用人工整治和生态整治的方法稳定河道和保淤保滩,防止北仑河口北侧河岸资源流失,同时提出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及卫星遥感资料,进一步展开岸滩资源的调研。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30年来闽江口的调查数据及文献资料,分析闽江河口区沉积特征、浅滩形态变化,以10~15年的研究尺度,探讨了闽江口的冲淤演变.提出闽江口沉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由淤积转为冲刷的观点,揭示入海泥砂扩散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以此警示河口侵蚀的生态环境危害,为河口区的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北仑河口北侧护岸工程的现状,分析研究海岸环境演变与水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发现北仑河口主航道向北岸偏移主要与由于科氏力作用产生的横向环流、夏季西南季风产生的强烈沿岸风浪流、台风强烈作用产生的风暴潮增水等这些动力条件有关。河口特殊地形的作用,河口区泥沙来源对河口主航道偏移的作用较小,但是人为干扰对加速主航道北侧河岸冲刷作用却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初论采沙对河床的影响及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河道采沙从流态变化和对河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a)采沙使河床局部变形,打破了水沙运动的平衡,采沙坑对水流的作用类似于跌坎,相应地横向次生流和平面流场也被迫调整(b)水流流态变化引起溯源冲刷 ,进而导可床全面调整,影响河床稳定,建议加强统一管理,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指导有序采沙,力求变害为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展示了一个计算泥沙输运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此模型的特点在于较准确地计入凝絮及河床侵蚀对于泥沙沉淀过程的影响,关于凝絮及侵蚀的定量计算模型已为大量实验所验证,且是首次被结合运用于三维输运计算。文中对于海湾区域的泥沙输运进行了数值研究,第一闪通过定量计算评实了所谓最大浑浊区的存在,并研究了影响其形成及强度的几个因素,这些计算结果不仅评实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而且显示了其在泥沙输运研究方面的作用与潜力  相似文献   

17.
长江河口拦门沙冲淤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在对长江河口拦门沙百余年来冲淤变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GIS工具 ,计算了长江口拦门沙自 184 2年以来的冲淤量 ,其结果表明 ,15 0余年来 ,长江口拦门沙地区虽存在时冲时淤的变化规律 ,但总体上是处于不断淤积之中 ,在计算区域内净淤积总量达 4 0 .93× 10 8t ,最大年份高达约 1× 10 8t/a。这些可加深对河口拦门沙河段形成和沉积过程的认识 ,同时也可为长江河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河道演变的遥感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为或自然因素的作用下, 河道环境常发生频繁的变化, 其变化规律用常规方法很难了解. 而遥感具有宏观、动态、系统研究的优势, 在河道环境研究方面具有可行性. 探讨了河道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方法, 并以东江为例进行了试验性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在1988~1997 年10 年间, 东江中下游河段河道环境具有明显的演变过程, 岸、滩冲淤变化明显, 大部分河床发生严重下切, 部分地区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19.
珠江虎门口动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虎门口是珠江八大入海河口之一,其形成是上游河流携带泥沙在两基岩岛侧淤积延伸的结果,属潮汐优势型河口。口门上、下游方向水面放宽,形成了独特的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通道口以北为涨潮优势流,通道口以下南为落潮优势流;基于几个重要的河口参数和滤波技术,从双向射流,密度环流及其对沉积物输运等方面分析了虎门口的动力结构特点:虎门动力环境中,非线性作用和摩擦力的影响均不能忽略,在密度梯度力驱动下,枯季发育了密度环流,这从浅表层沉积物的输运和低频水流的输运上得到了验证,同时,密度环流与双向射流相互交汇,更增加了射流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