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峡库区紫色土不同成土母质Cu,Zn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核心区重庆市不同区县紫色土3种发育母质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表层土壤重金属Cu、Zn的含量,并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三峡库区核心区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3种成土母质紫色土全Cu含量为25.0~36.9mg/kg,平均含量为30.5mg/kg,其中暗紫泥和红棕紫泥土属的全Cu含量则超过紫色土全Cu含量背景值;3种成土母质紫色土的全Zn含量为73.9~75.9mg/kg,平均含量为75.1mg/kg,低于全国紫色土全Zn平均值.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3种土属的土壤全Cu含量高低次序与其全Zn含量的大小顺序相同,这表明紫色土的成土母质仍是土壤全Cu、全Zn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有效Cu含量顺序依次为暗紫泥,红棕紫泥和灰棕紫泥;有效Zn含量大小次序为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3种紫色土的有效态Cu、Zn含量都比重庆市紫色土重金属背景值要高,这说明在近30年的人类活动影响下,3种母质发育紫色土表层有效态Cu、Zn都有累积现象.以重庆市紫色土重金属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暗紫泥、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的内梅罗综合指数分别为0.85,1.74和1.86,表明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土属的紫色土Cu、Zn含量达到了轻度污染,暗紫泥土属紫色土Cu、Zn含量已经达到污染警戒线,但未达到土壤发生Cu、Zn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红棕紫泥、灰棕紫泥、棕紫泥和粗暗紫泥的水分实验,研究了丘陵紫色砾质土/砾石土的持水性.结果表明:考虑砾石,饱和含水量减少0.70%~10.70%,田间持水量减少2.07%~4.33%;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关系不明显;砾石含量>10%,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0~30 kPa吸力段,不同坡位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比水容量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水分特征曲线幂函数拟合式的a值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相反,b值与砾石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选择了四川典型的3种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并用液流法研究其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反应的2h内,灰棕紫泥低肥力水稻土和红紫泥低肥力水稻土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磷吸附过程以复一级反应为特征.反应开始20min内存在理想的线性关系(r=-0.999,n=10;r=-0.999,n=9),20min至2h间存在另一线性关系(r=-0.997,n=11;r=-0.996,n=12).红棕紫泥高肥力水稻土复合体的磷吸附过程以单一级反应动力学为特征(r=-0.998,n=21),并在40min左右内抛物扩散律拟合较好(r=-0.997,n=15).它们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3.04,9.36和6.41kJ/mol.磷吸附过程表现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酸雨对三峡库区4种典型土壤铝离子的淋失规律。研究表明,长时间受酸雨淋洗,土壤对酸雨的缓冲性能降低,且酸雨pH值越低,对土壤酸化影响越大。土壤铝离子的淋溶量随酸雨pH值下降而上升,在pH≥3.5的酸雨作用下,土壤中铝离子的淋溶量较少;而当酸雨pH=2.50时,铝离子的淋溶量骤然升高;同时,经酸雨淋洗后土壤中交换性铝的含量发生了改变(红棕紫泥除外),酸雨pH值越低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川西平原冲积性水稻土中11种化学元素(As、Cd、Co、Cr、Cu、F、Hg、Mn、Ni、Pb、Zn)及粮食作物(大米,小麦)中九种化学元素(As、Cd、Cr、Cu、Hg、Mn、Ni、Pb、Zn)背暑值研究。根据地形、地貌、水系、土壤母质等特点进行了采样设计。通过全程序分析质量控制,获得土壤及粮食样品的分析结果。所得数据经剔除异常值,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对各剖面样品的数据进行评价,剔除污染值.然后按元素浓度概率分布类型为依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川西平原冲积性水稻土亚类背景值;灰色、灰棕、棕灰三种土属的背景值;区内15个县的冲积性水稻土的背景值;以及粮食(大米,小麦)中9种化学元素的背景值.用相关分析,模糊聚类分析,研究了背景值各元素的平面分布规律,深度分布规律,以及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和迁移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对脲酶诱导碳酸钙沉积(EICP)技术在黄泛区粉土固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数,论文对EICP固化黄泛区粉土的抗压强度进行实验研究.首先研究温度、pH值、氯化钙与尿素浓度比对Ca2+矿化率的影响;然后拌合制备土样,分析了养护条件、反应液掺量、脲酶掺入比、胶结液浓度和龄期,对固化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并结合SEM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胶结液为中性或弱碱性时矿化率较高,从脲酶利用率和经济性的角度,氯化钙与尿素最佳浓度比宜为1∶1.5;一定范围内提高养护温度和湿度可促进固化土体强度的提升;为达到较高的土体强度,脲酶与胶结液体积比宜为2∶3.  相似文献   

7.
以某边坡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在对石灰改良膨胀土的抗剪强度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土力学中常用的快剪试验进行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了养护时间、初始含水率、掺灰率等与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综合考虑初始含水率与掺灰率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养护时间与抗剪强度参数不是直线关系,1~7 d养护时间的增大值比7~28 d大,初始含水率和龄期对凝聚力的影响比内摩擦角的影响大.此外,引用其他学者的试验数据分析了CBR值与养护时间、初始含水率、掺灰率等的关系,结果显示CBR值随着掺灰率的增大而增大,CBR值与初始含水率的关系与击实曲线类似.结合文中试验结果提出了采用最优含水率+3%为最优施工含水率.  相似文献   

8.
以脲素为底物,对曲霉脲酶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不同pH(5.0,5.6,6.0,6.6,7.0,7.6,8.0,8.6,9.0)条件下测定脲酶的Km值和Vmax.结果表明,pH对脲酶的Vmax影响明显,在pH5.5至pH8.0之间Vmax呈钟形.在pH7.0的酶促反应速度最快,Km值不受pH值影响;不同的pH值(5.0,5.6,6.0,6.6,7.0,7.6,8.0,8.6,9.0)下脲酶的Km 值和Vmax显示,在pH7.6时对底物的亲和力最大,为最佳pH,该脲酶在pH6.6到8.6时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一 地的表面及近於表面的地层,受气候的影响,构成各种不同的土壤。这是生物所依赖以生长的资源。生物里面的人类,受土壤的养育;他们的生活当然也受土壤的影响。 黄河流域山陕一带,黄土是显著累积的。(1)河南河北及山东北部一带,风沙遍蔽,原虽黄士,表面却现棕色及浅棕色。近河的土是灰棕至棕灰色。山东是棕土区域。(2)这一带的土壤都含有盐硷质不少,宜於麦及稷,不宜於森林。黄河流域是农区,不是林区。 长江流域及以南是红士地带。表土是棕红色,心土是红黄及黄灰色的。长江的近江地则表里都棕红色。江的下游三角洲是棕灰及暗灰色的土。 淮河流…  相似文献   

10.
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南友公路沿线灰白色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石灰改性的CBR试验、直剪试验、三轴剪切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其强度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室内试验研究表明,掺灰剂量、密实度和含水量对改良土的CBR值影响较大,掺灰率对直剪试验结果影响规律不明显,三轴剪切试验的C和φ随掺灰率增加而增大,部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因为掺灰较少和养护龄期较短而崩解,养护初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成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接种蚯蚓和施用凋落物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正确评价蚯蚓和凋落物在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中的作用,以促进其生产力长期维持及生态服务功能提升,为优化杨树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苏省东台林场20年生杨树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杨树凋落叶表施(T1)、杨树凋落叶...  相似文献   

12.
重庆地区 20 年间紫色土酸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酸沉降危害严重的重庆市为研究区域,对其主要农业土壤--紫色土进行大面积土壤酸化调查,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重庆市土壤普查的保留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以探讨近20年来酸沉降对紫色土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比较,目前重庆市农用地和蔬菜地中的石灰性紫色土减少,而酸性和强酸性紫色土增加;同时,农用地的土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证实了在近20年的酸沉降影响下,重庆市大部分紫色土已发生酸化,且酸化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寻茯苓连作障碍的人工调节技术,对废弃茯苓栽培场采用调节土壤pH+增施厩肥+栽培作物的方法来修复土壤生态环境,测定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空白对照和新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调节土壤pH+增施厩肥+栽培作物的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并超过新场水平;可以提高土壤酶的活性,使脲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超过新场,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新场基本持平,脱氢酶的活性比对照提高12.7倍,但仍低于新场18.4%.土壤生态恢复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祁东县三种主要植烟土壤类型的肥力状况比较,发现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含量有一定差异.紫色土的各种养分指标都处于适宜范围;水稻土的pH和有机质含量偏高,红壤的pH、速效钾、有效锌、有效氯含量偏低.因此在该地区紫色土壤比较适宜种烟,其次是水稻土,对红壤应进行相应土壤改良,提高肥力,为生产优质烟叶提供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青藏高原四种不同放牧强度(围栏封育、轻牧、中牧和重牧)高寒草甸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及植被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士壤养分和植被群落特征有较大差异.土壤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质量分数及地上生物量变化一致,表现为围栏封育>轻牧>中牧>重牧,然而脲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正好与之相反,表现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酸性磷酸酶活性和地下生物量变化一致,表现为轻牧>围栏封育>中牧>重牧.经分析,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和植被特征的相关性最好,因此这两种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价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质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室内模拟田间试验条件,研究了N、P肥对红壤呼吸强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肥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下降;施P肥脲酶、脱氢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轻微上升;N、P肥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很小。施肥引起了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鉴于取土田块施肥以无机肥为主,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将更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桉树二代萌芽林补植降香黄檀后林地N,P养分、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关系,分析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桉树纯林林间和根区土壤N含量与混交林均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纯林桉树根区比混交林的N含量高87.7%,而P含量差异不明显;2)桉树纯林林间土壤脲酶活性是混交林的2.2倍,酸性磷酸酶活性以混交林为高.在根区土中,磷酸酶活性与脲酶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混交林桉树根区显著低于桉树纯林桉树根区、混交林降香黄檀根区;3)桉树纯林根区土壤总酚和复合酚含量均比混交林桉树和降香黄檀根区高,林间土水溶酚含量低于混交林.降香黄檀根区土壤的水溶酚含量极显著高于两个林分的桉树根区,差异幅度达到32.40%,43.86%;4)两个林分桉树根区土N/P无显著差异,但纯林林间土比混交林高238.8%;土壤N/P与P含量存在极显著关系,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而与酚类含量关系不显著;水溶酚与复合酚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秋茄红树林土壤酶活性时空动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秋茄红树林土壤蛋白酶、转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等6种酶活性的时空变化及土壤样品风干和贮存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酶类活性以冬季最低,春季上升,夏季和秋季较高,垂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随土壤深度加深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模式为:夏>春>冬>秋,垂直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多酚氧化酶活性季节变化和垂直变化都没有规律.红树林土壤6种酶活性皆大于光滩土壤,在不同滩位中,则表现为内、中滩土壤6种酶活性大于外滩.土壤风干和贮存对红树林土壤脲酶和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而风干土测得的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比自然湿土显著降低,风干土贮存1个月使转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麻纤维的阻燃处理及热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硼酸( 硼砂) - 甲醛- 亚硫酸氢钠体系对麻纤维进行阻燃处理, 获得了阻燃性好、表面无结晶物的阻燃产品,并通过热分析对其热解行为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表明, 用硼酸( 硼砂) - 甲醛- 亚硫酸氢钠处理的麻纤维, 比纯麻纤维分解温度提前, 活化能降低, 氧指数提高, 剩炭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