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服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是华夏民族的符号和文化象征,并能充分代表汉民族特征的服饰本文阐述了汉服的发展和失落以及汉服形制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所承载的文化底蕴,阐明了汉服在中国人服饰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鲍怀敏  安继勇 《科技信息》2009,(33):T0116-T0116
汉服是汉民族服饰的简称,是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民族文化复兴而新兴的一个文化现象。目前,部分爱好传统文化的人群比较了解汉服.大多数人对于汉服的具体形象还不甚了解,汉服是一套各种款式完备的服饰体系,款式多样而且色彩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场合穿着.满足不同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深衣礼制考     
刘婵英  朱励恭 《科技信息》2009,(21):I0203-I0204
《左传》云:“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深衣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服饰,堪为礼制社会古服之典范。考析深衣文化.透析中国古代着衣的礼制思想,弘扬汉服文化为本文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6,(5):94-95
近年来,"汉服复兴"运动呈持续升温状态,高校女大学生成为推动"汉服复兴"运动的主力。在这一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觉增强自身修养,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随着女大学生失联等一系列负面信息的增多,不难看出高校需要在管理中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应急水平和能力。随着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但紧迫的就业环境和职业规范化要求女大学生具备礼仪和修养。为塑造女大学生,稳定社会和谐,加强高校女大学生管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淑女教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盛唐服饰文化与文化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是中国服饰与西方服饰史上两个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典型代表,两种文化分属地球东西,但在服饰的图案、色彩及造型方面体现的思想文化却有彼此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杜娟 《科技资讯》2011,(6):239-239
中国素有"农冠王国"之称。上起史前,下至明清,无数精美绝伦的服装是中华各民族创造的宝贵财富,在世界服饰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服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博大精深。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服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地位、融入等特点的分析,提出如何在现代设计渗入中传统服饰的元素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剑川白族传统少女服是一套融合了多民族服饰文化特点的典型服饰,整套服饰色彩明快,素雅大方,简洁秀美,典雅古朴,独具一格,既能登大雅之堂,又方便各种劳作,给人以素雅健美之感,是山区白族服饰的主要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8.
服饰的文化色彩由来已久,我们每个人在选择服装、服饰的时候,都是带有各自的文化品味,服饰越来越成为一种个性、时尚乃至品味的消费,更多代表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肯定和张扬。中国服装人的肩上,有一副沉重的担子:我们从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演变中得以启示,寻找与世界潮流的契合点,复兴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汉族的历史上,人们曾把龙、凤、麟、龟并称为“四灵”。《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四灵中所不同的,则是龟的声誉到明代以后,一落千丈,被贬入地,而通过幻想虚拟的神秘性动物——龙、凤、麟却始终被人们捧入云霄。一、汉民族的象征——龙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是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文化符号及内涵.作为服装设计师应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含义及功能,了解本民族文化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才能更好地将传统民族文化运用于现代服饰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1.
姓名是社会结构中代表一种血缘关系和区别个人的标志符号。它带有某一民族的印记,与该民族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密切相关,是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种种差异,但往往又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汉民族和英美民族的姓名就是这样。通过汉英姓名的结构及历史渊源的对比分析,可以使学习者了解中西文化中的一些差异,使其在语言学习中增强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服饰中的民族元素可以分为两种。外在元素是视觉形象化的,内在元素是指服饰中内涵的精神,是无形的元素,是在特定文化环境中人类社会发展所积淀下来的观念。几千年的古代中国文明有着其独特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国学教育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社会意义及其独特优势;分析了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国学教育的现状;针对现状重点探讨公共图书馆如何依赖环境、资源、文献优势,开展各种国学主题活动,依靠互联网技术持,引进国学教育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国学教育大众化,让国民在这所没有围墙的"终身学校"感受华夏民族几千年来所积淀的厚重传统文化,并体会其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汉民族以农业文明著称于世,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是把农业作为民族全部社会生活的依托,“以农为本”的传统已经成为民族共同经济生活鲜明的基本特征。汉民族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封建文化,进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并一直把一些邻近的非农耕少数民族集聚在多民族的共同体内,它以农为本的传统经济生活所起的作別是显而易见的。研究汉民族,不论是其历史形成,还是现时发展,这一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都是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上下5000年华夏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传统文化经久不衰,各式各类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辈,其中舞蹈文化就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愈发在当今的青少年中有着良好的传承,该文就这一时事展开研究,期望初中舞蹈教育能继续发扬与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服饰首先是性别的符号。新疆13个世居民族传统服饰的款式庞杂多样,颜色绚丽多彩,装饰精巧华丽。但在塑造性别意识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即在服饰的款式、色彩及装饰等方面塑造出了明显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体现了两性在生命转折点上社会性别角色转变时的差异;传达了女性是男性的"他者"的处境。而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则是去除某些限制女性自由发展的服饰习俗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注意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以"三节"为代表的民俗传统,在广大民众中拥有广泛的基础,是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魅力的极好形式.对它的产业开发还有利于繁荣经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9,(9)
他的服饰外貌和他在国际摄影界的声望形成的反差实在令我感到惊诧!这位早在1989年就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并被这份刊物评为"摄影术发明150年来世界十大摄影名人"之一的人居然如此一般!然而这样的殊荣在陈长芬自己看来却觉得有些隍然。"今天的摄影家,除去有丰厚肥沃的土壤——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纵横驰骋的空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创作源泉以外,更有了春意盎然的气候——科技飞速进步、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应当用摄影来对这个时代作出思维、做出自己的奉献。"他说:"过多地谈个人的艺术是不符合时代的。"陈长芬告诉我,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他的摄影作品展上,他就郑重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炎黄子孙的宝贵遗产,然而传统文化在今天却遭遇尴尬,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危机。我国传统文化只有采取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式,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一方面围绕文化根基打造核心竞争力,创造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尽可能模仿复制别人的竞争优势,练内功,借外力,内外兼修才能使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变"弱质产业"为"强势产业",才能加大传播我国民族优秀文化的力度,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冲破外来文化包围圈,重振文化大国雄风。  相似文献   

20.
白彝支系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彝族社会历史与经济文化的“活态史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白彝这一族群独特的文化心态与审美意识。研究其民族服饰,对保护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进而开发民族商品与发展文化旅游,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