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文明生活中,人们日渐看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而油脂食品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本文从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和控制等几方面,"零距离"接触反式脂肪酸。 相似文献
2.
现代文明生活中,人们日渐看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而油脂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一个敏感话题。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酸的来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氢化油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远离反式脂肪酸",这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中国居民提出的膳食指南。卫生部日前公布检验速食业所使用的25种烹饪油,发现共有19种含有"反式脂肪酸",且其使用量呈上升趋势。下面介绍一下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危害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油脂和肥皂中脂肪酸组份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良牧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1):103-105
肥皂中脂肪酸组份的配比是制皂工业的基础。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组份的含量随产地、品种差异很大,研究油脂和肥皂中各种脂肪酸组份的情况至关重要。 用双柱补偿气相色谱法,对厦门国际比学公司使用的椰子油、牛油等10多种原料油,以及对国内外性能优良的10多种肥皂中所含C_8~C~(20)饱和与不饱和的脂肪酸组份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油脂中主要的脂肪酸成份与有关资料报道的基本相符,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制皂生产中油脂配方的数据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几种油脂的脂肪酸含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选择,色谱柱为SE-30弹性石英毛细管柱(25 m×0.22 mm×0.2μm),柱温为190℃,载气流速为1 mL/min,分流比为1∶100。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小米乳芽油、猪油中所含脂肪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普遍高于饱和脂肪酸,其中大豆油中亚油酸的质量分数(下同)最高,达60.02%;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猪油,其中小米乳芽油的最高,达84.33%,而猪油只有50.43%。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青海省油脂类植物主要品质鉴定与评价”和“狼紫草等野生植物油脂所含稀有脂肪酸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简述了近年来对我省部分野生植物所含油脂中稀有脂肪酸的研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孔鲁裔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2,(7):10-10
本文讨论各种操作条件对红外光谱法测定花生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影响,得到了较有价值的结论。比较而言,本文使用的方法无需甲酯化等多余的处理,可直接对样品进行测定,具有方便、快速、高重复性、便于推广、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油脂质量因用途、价格不同而存在差异,不法油商利用这种差异大肆掺假牟利。针对常见的油脂掺假情况,本文对油脂的特性进行剖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油脂掺假等行业问题有所扼制。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裸鲤油脂中脂肪酸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醚-正乙烷混合溶剂提取青海湖裸鲤油脂;用氢氧化钾-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15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昆虫油脂的开发利用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资源非常丰富,昆虫油脂及其中含有的脂质是一类具有很多生理活性功能的物质,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对昆虫脂质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对油脂的提取方法及脂肪酸的分析方法的进行了评述.传统脂肪提取方法耗时费力,因此一些新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主要有离子液体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技术等.这些新方法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典型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方法包括色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核磁共振分析法和电泳法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培养、染色、显微观察及生化提取与分析,对茶树产油脂内生真菌种类及产油脂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内生真菌中大多数菌株能产生油脂类代谢产物,其产油脂真菌资源较丰富;产油真菌菌株所占比例与真菌种类相关,高产油真菌集中存在于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及镰刀菌属(Fusarium)菌株中,供试的青霉菌各菌株均不产生油脂.茶树内生真菌油脂为棕黄色黏稠液体,具芳香气味,茶叶提取液可促进内生真菌油脂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15.
以早期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得到的38株海洋真菌为材料,采用苏丹黑染色法初筛,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油脂产率相对较高(27.96%)的菌株MD2,经鉴定,该菌株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再以MD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最终得到突变菌株MD2-1;采用酸热法提取粘红酵母MD2-1的菌体油脂,测定了其产脂能力,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MD2-1的产脂能力较强,油脂质量达菌体干质量的45.32%,较MD2提高17.36%;MD2-1菌体油脂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近似,其中10-十八(碳)烯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1.53%,为10-十八(碳)烯酸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为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综述了油脂的卫生检测的基本情况,并从油脂的组成,理化常数指标检测,酸败指标检测等方面,介绍了油脂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对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油脂超临界萃取的分离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超临界萃取的技术原理及其工艺特点,并介绍利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将油脂类化合物分离分析,对油脂中各种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测定。一般都必须经过衍生化,然后用GC-MS分离分析,但这种方法不能确定油脂母体与各种脂肪酸的连接关系。本文介绍利用CSFC仪,纯CO2流体,对油脂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19.
米糠油脂肪酸甘油脂组成及理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米糠汕的主要脂肪酸廿汕酯组成。结果表明:米糠含汕率为15.2%,其中主要含有亚汕酸甘汕脂37.08%,汕酸甘汕脂34.12%,棕榈酸甘油脂21.84%,硬脂酸甘汕脂2.89%,瓦克芩酸甘油脂1.2l%,花生酸甘油脂0.97%,豆蔻酸脂肪脂0.64%,不饱和脂肪酸脂占总油脂的72.41%。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米糠油相对密度(d4^20)为0.9255,折射率(20℃)为1.4720,酸价(mgKOH/g)为1.9,碘价(gl/100g)为105。 相似文献
20.
福州大学学报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Z1):1999-24
探讨了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油脂质量的可行性, 与传统化学分析法相比较的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分析法与传统化学分析法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对应关系. 化学发光分析法有可能成为检测油脂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