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朱元璋称帝后诛杀了大量功臣宿将。这中间,廖永忠不是一个特别引人注意的人物,因为他的功勋既不能和宰相李善长比,其殒命又不如蓝玉一案株连那么深广。可是从这样一个人物的命运中,未必不能读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蕴涵。  相似文献   

2.
佚名 《青年科学》2010,(1):43-43
皇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用的物件都应是不同凡响,有异于常人的,但你知道皇帝如厕用的是什么样的手纸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所谓"造反",就是靠武力推翻朝廷,夺取帝位。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每一次朝代更替,几乎都是大规模战争的结果。而在推翻前朝政权的战争中,不知多少人在通往龙椅的险途上浴血搏杀,或死于竞争者的刀剑之下,或踏着失败者如山的尸骨登上龙椅,当上了皇帝。纵观历史,靠武力夺取帝位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4.
史学家一向以不动情为人称道,但黎东方说,光绪是中国历史上最苦命的皇帝之一,从进宫到囚禁,他几乎没有一天不向慈禧长跪。后人分析,光绪跟慈禧一样好强争胜,只是他不幸遇到了慈禧,从小就被慈禧管教,慈禧从没给过光绪好脸色。  相似文献   

5.
黄克顺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6):24-25,131
清初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载朱元璋云游淮西时曾"夜陷麻湖",但"麻湖"具体所指语焉不详。通过有关史实及其他佐证,可以认定此"麻湖"非某一具体地名,应为皖西境内的沤麻之湖。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的沙和尚未被贬下天宫时是天宫的"卷帘大将",从史书上来看,这个"卷帘大将"只在明王朝朱元璋时期存在过,当下说"卷帘大将"在唐朝出现过没有依据。而《西游记》中玉皇大帝"自幼修持",此"修持"是一个佛教(道教)用语,而明朝的朱元璋就是自幼出家为僧,从这方面的联系看,玉皇大帝及唐太宗身上有朱元璋的影子。"卷帘大将"的出现可以证明《西游记》不会是元代邱处机所作。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时候,中国想做皇帝的人很多,从农夫到将相都有。自从小亭长刘邦见了秦始皇说"大丈夫当如是焉",和种地的陈胜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大家好像突然都醒过来了一样,只要有点机会,就幻想着能当上皇帝。曹操扫平中原之后,很有点自负,说是如果没有他的话,不知有几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做为一个平民皇帝,在治国方面颇有建树。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大刀阔斧,又偏于保守;驭吏过于严荷,而对百姓又较为宽和,在位期间历经二十次救灾,后人称其为救灾天子。  相似文献   

9.
朱元璋做为一个平民皇帝,在治国方面颇有建树。完善管理制度方面大刀阔斧,又偏于保守;驭吏过于严荷,而对百姓又较为宽和,在位期间历经二十次救灾,后人称其为救灾天子。  相似文献   

10.
灵活多变的恩抚怀柔政策是朱元璋处理与蒙古族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对有关重要史料的梳理和分析,阐明了朱元璋对蒙古民族的怀柔政策,认为朱元璋通过承认元朝合法性、对蒙人积极招抚与妥善安置以及其他经济、文化等怀柔手段,缓和了明蒙间的关系。朱元璋以积极的态度和适时的策略使这一政策较为成功地得以推行。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认为廉政建设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他高度重视廉政建设,采取了教育、法制、监督三管齐下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廉政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朱元璋的研究大多集中历史学的客观研究,对其人物的民众接受的社会学研究目前较少.本文拟从社会学角度入手,研究朱元璋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形象接受,结果表明,朱元璋被视为汉民族英雄形象,并一再放大.不过,民权思想革命思潮下,朱元璋作为汉民族革命先驱的英雄形象被逐渐消解,表明中国革命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3.
陶短房 《世界博览》2012,(22):24-26
打击华人黑社会的“皇帝行动”并非空穴来风,但西班牙的确存在利用此“把柄”把事做大、将旅西华人当作目标的情绪宣泄。 10月16日,西班牙警方、检方、内政部等强力部门经过周密部署,联合展开代号“皇帝行动”的扫黑行动。该项行动由内政部牵头,主要行动区域为马德里、巴塞罗那及其周边地区,针对的则是“以华人为首的黑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皇帝作为一个整体,有其鲜明的群体特征:第一,政治低能,荒政怠政现象突出;第二,个性鲜明,集中在叛逆精神、多元化自我诉求和性格极端化三个方面;第三,平民化色彩浓。他们这些特征既有自身因素,亦与当时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是个体选择与时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揭露“法轮功”是一场“皇帝的新衣”式的骗局。人们之所以受骗 ,是因为人有一种评价顾忌的心理弱点。“法轮功”正是利用人性的这种弱点大行其骗 ,使人丧失理性陷入迷狂。我们应不断维护并加固自己宝贵的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从起事之初到明王朝建立之前,朱元璋为了争取士人的支持,更为了争夺天下,一意广揽豪杰,礼遇文士,所谓"明祖重儒".明朝建国之后,朱元璋的待士态度悄然发生变化,改"重"为"驭",立"士不为君用"之法,所谓"明祖驭儒".从"重"到"驭"表明了洪武年间一系列的文人政策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7.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68-74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治世和盛世: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之冶”。三大盛世以清代“康乾之治”最为持久。“康乾之治”实际上经历了三代皇帝,即康熙、雍正、乾隆。因此正确完整地说,应称“康雍乾之治”。康熙帝在位六十一年,雍正帝在位十三年,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合计一百三十四年,恰好占有大清朝立国二百六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曹操的用人方略,认为曹操的用人方略为:“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宽阔的用人胸怀;随才任使的用人方法;机智权变的驭人之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他是驰名国际的IT职业经理人,他是500万年薪的享有者:他推动“用友”成功转型,走上国际化之路他一纸辞呈,再度回归跨国公司……从“打工皇帝”的人生之路,探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