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黄西文 《科技信息》2013,(22):418-418
本文通过对食用油脂的酸败特性以及对各种检测酸败指标的方法进行研究,为食用油脂的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标准,对几种常用食用植物油脂和菜籽毛油的色度、含水量、酸价指数、过氧化值、碘价、不皂化物含量等几项被国家列为强制性标准的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气相色谱对样品中脂肪酸组成做了测定,对常用的市售食用植物油脂的理化质量和营养价值做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油脂中不饱和成分,以动物油为对照,主要分析检测了常见的7种植物油.本文确定了紫外谱图分析油脂的检测条件,将原始油配制成0.2%的环己烷溶液;以相似度为指标比较光谱曲线,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异性;用 W 检验法确定了共有峰,运用紫外谱图检测化合物共轭结构的原理,对各种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识别并计算相对含量.紫苏油和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丰富,紫苏油中不饱和双键数4的脂肪酸含量为核桃油的1.5倍,橄榄油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此种脂肪酸.其次,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杏仁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递减,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出.经过碱皂化、甲酯化等方法处理后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明显减弱,因此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4.
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新方法.本研究的AFB1快速检测试剂盒突破了常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只能检测水溶液样品的限制,可对含油脂样品直接检测,工作时无需复杂的油脂样品处理工艺,缩短了预处理时间.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吐温(Tween 20)对油脂样品进行乳化处理,使油脂在油脂处理液(甲醇-吐温-磷酸缓冲溶液)中均匀分散为微小油滴,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乳化体系,从而使水相中的抗原、抗体反应不受油脂干扰.测试结果表明本试剂盒对油脂中的AFB1的检测限为10ng.mL-1,检测时间为10min,无假阳性、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波加热了4种精炼植物油,分别以过氧化值或硫代巴比妥酸值作为一级或二级氧化产物的指标,对油脂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表征植物油酸败程度的化学指标随微波参数和油脂种类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并且辐射周期越长,油脂的氧化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以TMS320VC6412为核心,结合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进行逻辑控制的玉米油脂质量快速检测仪器。综述了油脂色泽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该实时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驱动程序设计和DSP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为实现玉米油脂质量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TMS320VC6412的玉米油脂质量快速检测仪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以TMS320VC6412为核心,结合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进行逻辑控制的玉米油脂质量快速检测仪器.综述了油脂色泽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该实时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的硬件组成、工作原理、驱动程序设计和DSP软件设计.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为实现玉米油脂质量快速检测仪器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油脂的酸败主要是水解性酸败和氧化性酸败。水解性酸败是油脂的脂肪酸甘油脂水解后产生游离脂肪酸而使酸价上升,氧化性酸败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自动氧化产生过氧化物。所以,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评价油脂酸败的重要指标,同样也用于测定食品中所含油脂的酸败程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油脂质量的可行性, 与传统化学分析法相比较的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分析法与传统化学分析法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对应关系. 化学发光分析法有可能成为检测油脂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研究了人体脂肪和动植物油脂中主要脂肪酸的组成,有效地降低了杂质背景干扰,提高了检测的相对灵敏度。方法快速、高效、可靠。现场提取0.2mg以上的油脂即可得到有效鉴别。  相似文献   

11.
以产油霉菌雅致小克银汉霉为例进行了前处理及油脂提取方法的研究,采用了酸热法、反复冻融法以及超声波和酶结合法破碎细胞,甲醇-氯仿提取油脂以及乙醚、石油醚索氏抽提法直接提取油脂。结果表明,超声波和酶结合使用破碎细胞,甲醇-氯仿提取油脂的效果较好;索式抽提法采用石油醚为提取剂效果较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检测油脂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25.10%,油酸25.17%,亚油酸20.99%,硬脂酸4.78%。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油脂含量的最佳条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检测了氮浓度对莱茵衣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添加和光照强度增加的梯度上,衣藻的油脂含量逐渐降低;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对衣藻的油脂含量都有显著影响;控制光照强度和氮添加量后发现,当光照强度为30μE·m~(-2)·s~(-1),氮质量浓度为100 mg·mL~(-1)时,衣藻油脂含量的质量分数为39.79%,叶绿素质量浓度为17.08 mg·mL~(-1),最适宜衣藻油脂积累.  相似文献   

13.
甘油二酯微胶囊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配料,为准确测定其所包埋油脂的含油量、过氧化值、甘油二酯含量等理化指标,需建立其油脂组分的最适提取方法。本研究使用酸水解、碱水解、超声处理和菠萝蛋白酶水解4种方法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进行破壁预处理,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微胶囊中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即考察了油脂提取率和油脂的过氧化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所提取油脂的甘油酯组成。结果显示:菠萝蛋白酶水解法预处理后提取得到的油脂过氧化值最低,其中的甘油二酯损失最少;酸水解法和超声处理法得到的油脂提取率较高,但酸水解法处理后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含量损失最多,超声处理后得到油脂的过氧化值最高;碱水解法处理后的油脂提取率最低。在酶水解法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了酶解处理后的萃取溶剂。结果表明:当菠萝蛋白酶的加酶量为12 000 U/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5 min时,甘油二酯微胶囊的油脂提取率可达(98.60±0.78)%,油脂过氧化值为(0.037±0.001) g/100 g。酶解后最佳萃取体系为乙醇-乙醚-石油醚(体积比为2∶5∶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使用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GPC-SPE-HPLC)测定油脂及油炸食品中的4种常见酚类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方法.试样经乙酸乙酯-环己烷(V(乙酸乙酯)∶V(环已烷)=1∶1)和乙腈漩涡振荡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BDS HYPERSIL C18柱作为分离柱,在检测波长280nm下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6~1.0mg/kg(油脂样品)和0.3~0.5mg/kg(油炸样品),定量限为2~3mg/kg(油脂样品)和1~1.7mg/kg(油炸样品),线性相关系数r>0.998,平均回收率为80.3%~94.0%(油脂样品)和80.3%~93.4%(油炸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2%~8.80%(油脂样品)和2.74%~9.62%(油炸样品).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油脂及油炸食品中4种常见酚类抗氧化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几种常见食用植物油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特点、抗氧化性能;在此基础上,以目前世界营养学界所推荐的合乎理想的脂肪酸配比、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风味评分等指标为依据,通过大量实验优选出三种适合不同人群和用途的调和油,并对这三种调和油的理化特性、抗氧化性能、热稳定性、风味评分、配方及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油脂经科学合理的调和后,不但在脂肪酸组成上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而且油脂抗氧化性能、油脂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并且能克服食用某些单一油脂无法克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的种子油脂,选定时间、液料比和温度作为影响因素,以黄秋葵籽油脂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建立种子油脂提取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经响应面回归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条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44.421min、液料比7.398;1(mL/g)、提取温度65.3℃,该条件下种子油脂提取率的预测值为15.72%.研究结果可为黄秋葵籽油脂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为黄秋葵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皮状丝孢酵母GIM 2.68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UV)进行诱变,以筛选高产油脂突变菌株.通过测定吸光度和致死率绘制出发菌株的生长曲线与致死曲线,根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对菌种进行初筛,根据生物量和油脂产量检测对菌种进行复筛.研究结果表明:出发菌株生长周期为36 h,培养12 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利用25W紫外灯,在照射距离为36 cm条件下,照射时间为50 s,可以筛选出生物量为1.047 g/(100 mL)、油脂产量为0.374 8g/(100 mL)的突变菌株Tc3,油脂得率为35.8%,与出发菌株相比,生物量提高38.81%,油脂产量提高86.10%,油脂得率提高34.09%.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植物油氧化机理;分类介绍了测定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方法和评价指标;综述了有关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新进展,旨在为更好地研究植物油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翁凝 《海峡科学》2014,(9):55-58
该文阐述了运用PCA对茶油需求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的意义,通过相关文献综述指出了茶油产量、茶油价格、人均国民收入、油脂类价格指数、人口数量和人均茶油年消费量是影响茶油需求经济效益的6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影响茶油需求经济效益的这六个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茶油产量、茶油价格、人均国民收入、油脂类价格指数和人均茶油年消费量来反映茶油需求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并对茶油需求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5年开始,茶油需求的经济效益由负转正,2011年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好.文章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提高茶油需求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新型热压法制备凝胶化油脂,以降低高熔点、高黏度的乙基纤维素凝胶剂对油脂的氧化作用.实验以过氧化值、茴香胺值、总氧化值为指标,在热压条件下制备凝胶化大豆油和起酥油产品,研究热压制备凝胶化油脂的工艺参数优化及对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工艺能够显著降低凝胶化油脂的各项氧化指标,制备凝胶化油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搅拌速率150 r·min~(-1),热压压力0.20 MPa,物料预热温度100℃,在此条件下,凝胶化大豆油产品过氧化值比传统常压油浴工艺降低52.7%,茴香胺值降低45.1%,总氧化值降低48.5%,凝胶化起酥油产品过氧化值降低43.2%,茴香胺值降低34.8%,总氧化值降低3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